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平 《文教资料》2006,(26):72-73
文章从欲望倾向、欲望补偿、欲望趋同三个方面试图以个体人为基础,通过人的欲望这一视角来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事实。  相似文献   

2.
正一、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定义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Witkin在研究空间个体能力差异时发现,个体在知觉活动中对外界参照表现出不同的依赖程度,当外在参照与内在参照发生冲突时,是依靠外在参照还是内在参照进行垂直判断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据此,Witkin等人提出了场独立/依存认知维度的构想。"场"是指周围环境,它对人的知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场独立和场依存是一对连续体,位于连续体一端的是场独立,另一端的则是场依存。Witkin指出:"当呈现一个具有支配作用的场的时候,比较独立的个体倾向于克服场的组织,或重新构建它;而场依存的个体倾向于依附于给定的场的组织。"也就是说,场独立认知风格的个体认识事物时,很少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而场依存认知风格的个体在认识事物时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尤其喜欢参照他人的意见和行为。场依存的人通常以整体或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而场独立的人则倾向于以分析的方式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3.
成就动机是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就个人价值而言,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内部力量。个体的成就动机有两种稳定的倾向组成,即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有强烈追求成功倾向的个体,表现为趋向目标、高工作绩效、积极进取等;回避失败倾向强烈的个体,往往回避目标,避免可能失败的结果,消极退缩。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同时存在于个体的动机结构中,但有人注重的是获得成功,有人注重的却是回避失败。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在西方理性主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拯救生命的方式,它反对科学理性对生命的解构,以重新建构生命的意义来拯救生命。西方生命教育以基督教为文化背景,立足个体,强调个体生命的存在、延续,其不足之处是仅强调保护人的物质性生命,有自我本位倾向,不能安顿人的精神与心灵。  相似文献   

5.
一、道德管理的内涵道德管理与行政管理、制度管理一样,都是通过制订一套行为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道德管理又与行政管理、制度管理相区别:行政和制度管理是一种外在管理,强调通过外在的强制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达到管理的目的。而道德管理,属于内在管理,更倾向于关注人伦原理、个人操守,通过培育、造就人的德性德行的规范,透过价值形成人们内心的信念,进而规范个体的行为。道德运用于管理,并赋予管理的价值属性,强调对个体的德志德化,引导一种组织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导向,追求的是一种德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消费教育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全体国民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消费教育应具有倾向于促进每个消费个体财富与个人价值的增长,或者倾向于阻碍每个消费个体财富与价值的减少,提高消费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尚处于探索与实验阶段,对素质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众说纷纭.笔者倾向于按人的素质结构及人才的构成主要因素来探讨素质教育的结构.人的素质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生理素质是基质,心理素质是中介,社会文化素质是其主要内容.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组成完整的素质结构.因此,素质教育是生理素质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和社会文化道德训练的整体性教育,从而使人类外在的政治倾向、道德规范、科学精神、审美经验经过个体的实践、内化,最后沉淀于学生的身心结构之中,形成他们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涵义和内容大学生的社会化指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知行为、心理智能等素质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人格就是习惯传统、行为定势和认知结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总体构成,它体现了个体的社会化道德意识和行为倾向,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动态发展过程。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思想、心理、行为各异的活生生个体所组成,人受社会制约,社会又由人来改造。作为新一代的个体,是由自然人(或生物人)向社会人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发展中理性完成的。这个发展过程、过渡…  相似文献   

9.
论作为“人”的教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把教师当“神”看的倾向;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把教师当“完人”看的倾向;教师的管理者有把教师当“超人”使用的倾向。上述倾向是造成一些教师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其实,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师”。因此,首先要把教师当“人”来认识,当“人”来尊重,不可用人之为师的特殊性来替代师之为人的本质属性。然而教师个体却不能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要不断努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10.
从众心理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的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从众现象有学习从众、参加公益活动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赌博从众等多种表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安全心理和害怕孤独是导致大学生从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利用从众心理,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和宿舍建设、积极诱导学生社团、实行“导生制”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道德管理的内涵 道德管理与行政管理、制度管理一样,都是通过制订一套行为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道德管理又与行政管理、制度管理相区别:行政和制度管理是一种外在管理,强调通过外在的强制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达到管理的目的。而道德管理,属于内在管理,更倾向于关注人伦原理、个人操守,通过培育、造就人的德性德行的规范,透过价值形成人们内心的信念,进而规范个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浅议教师人格和教师的角色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师人格 人格分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两种。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指个体人格,通常被定义为个体具有的特质模式和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它可以反映一个人总体的心理面貌,可用以区别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个体人格是以个人的先天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和对环境的适应、改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各个方面互相联系而构成  相似文献   

13.
在心理学研究中,价值观(Values)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倾向系统,它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通常来说,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以及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价值观在个体心理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支配着个体的行为并渗透于个体的各种行为中。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心理学界以All—port、Spranger、Rokeach、Morris等心理学家为代表,  相似文献   

14.
道德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的本性在于自主自律。道德成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表征,它是以健康人格为心理背景的,人格的道德性以自我意识为原始驱动力,道德发展呈现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倾向,它根植于人的存在。皮亚杰、柯尔柏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忽视了机体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理性的符号属性尤为突出.发生认识论从发生学的视角来探知理性的发生何以可能,从心理学途径为思维的这一本质特点提供了经验的和实验的证据,并进一步提示出其形式化倾向.通过对逻辑数学结构的个体发生学研究,以及对于个体认识发展和人类科学史发展方向的追踪,皮亚杰确立了思维的符号属性和形式化倾向,拓宽了对理性本质探求的思想之路.  相似文献   

16.
西方关于兴趣的界定与分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的分类与兴趣的概念界定联系在一起。由于兴趣这一概念含义的多样性与模糊性,使得西方文献中关于兴趣分类的表述也多种多样。当前西方学界倾向于对兴趣这一概念进行一种较为宽泛的界定,把兴趣描述为个体与其环境的一种互动关系,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通常把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其中,个体兴趣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体倾向;情境兴趣是指活动或学习任务对个体的吸引效应而不是个体对活动的偏爱倾向。二者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试论早期儒家思想中的个体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缺少个体主体意识。文章从天人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知行关系入手 ,分析了早期儒家思想中蕴涵的肯定个体主体意识的倾向 ,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急需的个体主体意识原本就潜在于早期的儒家思想中 ,只不过被长期掩盖和忽略 ,才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大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近年来受到各方面人士的关注。社会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认知和行为的主动性调整,是一个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前,人们将社会适应主要理解为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即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调整、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以适应个体生存的生态环境,强调个体改变的被动性。九十年代后,较倾向于认为社会适应是由个体自身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变所共同组成。认为社会适应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引入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任务类型(重要、非重要)两个变量,探讨情绪与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情绪显著影响了购买决策。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倾向于采用代偿性策略进行决策;而消极状态下,个体倾向于运用非代偿性策略进行决策。②任务类型也显著影响了购买决策。对于重要物品,个体倾向于运用代偿性决策策略;而对于非重要物品,决策策略多采用非代偿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感觉寻求的概念来源于感觉剥夺,少量感觉刺激是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并且当感觉限制发生时,人们会寻找刺激,认知、运动和积极的情感活动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理想刺激水平。感觉寻求是一种探索奇异的具有刺激性情境的人格特征,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并且不同水平也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活动,高感觉寻求者总希望保持一个理想的唤醒水平,并且为此而寻求奇异和变化多样的新经验。他们倾向于探索新异刺激、喜欢冒险,而低感觉寻求者则倾向于逃避冒险和刺激。本文从成瘾行为、运动、冒险行为、社会交往等几方面来讨论他们与感觉寻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