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数学美的特征数学大厦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同时也是优美的.那么“数学美”的含义是什么呢?数学美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几位大师的高论。亚里斯多德:“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所  相似文献   

2.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是什么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有其确定的客观内容.数学美是数学理论的特征之一,在学习数学的概念和解题的活动中,如果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美的本质的客观标准谁不能说出一些自然的和艺术的美的事物:朝阳、青山、鲜花;音乐、雕塑、绘画;但谁又能说出美是什么或美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和西方的人们古代就开始探索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解决,是解决美学中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纵观千百年来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答案,但究竟哪一个正确和完美呢?如果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来加以检验,那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将永远也扯不清。尽管美的本质至今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地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一、引导学生在数学教材中感悟美数学教材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  相似文献   

5.
“美是什么”往往不是对美本质的表述,“美在哪里”也不是对美本质的回答,美的本质繁复多样又充满着矛盾。美的本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而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学科,他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怎样将数学美在授课过程中展现出来呢?本文从孩子发现几何图形的美,引出了什么是数学美,探讨了怎样将数学美展现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7.
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通过人们的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宜人形式的能够引起人爱慕和喜悦情感的观赏对象。那么数学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也就是说,人通过自觉的劳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这样创造出来的一种宜人的存在物即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就是数学美。然而,数学的美并不象诗、象画、象花那样给人以直观的美。也不如艺术宝库中的美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数学的美需要去创造、去挖掘才能发现。数学宝库作为人类宝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文化的其  相似文献   

8.
李春振 《中国教师》2009,(Z2):206-207
本文首先论述了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其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体提出了从认识数学美、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到创造(或运用)数学美的认知过程;然后,探讨了中学数学教学中认知数学美的案例。这对于运用数学美的思想方法来改进中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中是否存在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给以肯定回答的数学家普洛克拉斯、亚里士多德分别指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认为数学科学全不涉及美或善是错误的——数学科学特别体现了秩序、对称、明确性,而这正是美的主要形式."再者,我们也实实在在看到无论是数学的结构和方法中都存在美的因素.一、数学之美体现在和谐性数学内在的和谐统一性问题,其实也是自然界、宇宙间万物关系的客观反映,因为,  相似文献   

10.
当一种理论尚未达到美的境界时 ,就必须继续改进、发展 ,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使之不断完善 ,这过程中体现的方法称为补美法。数学中的补美 ,是按照数学美的标志来补美 ,它是高层次的 ,是美的创造。数学中的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奇异性等都是客观世界美的特征在数学中的反映。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补美的踪迹 ,在数学解题中 ,根据美的标志 ,运用补美法 ,将给解题带来方便。补美法的探究与运用 ,对思维发散的训练 ,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都有很大好处。1 中学数学教材中的补美踪迹中学数学教材中运用补美法获得题解和优美结果的比…  相似文献   

11.
<正>什么叫补美?美容师的工作就是给人们补美.不过,数学中的补美要按数学美的的标准来进行.当一种理论尚未达到美的境界时,就必然按照美的规律继续改进、发展,这过程中体现的思想称为补美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里我们也可看到补美思想的应用踪迹.兹举几例,以飨读者.1补美—深化概念的理解每个数学概念都有其产生、形成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数学家普易卡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数与形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维方法的奇异美……等等诸多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数学的这些美呢?在我进行“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研究的第一次调查问卷中了解到:80%的学生没有感到数学的美,少数学生还感到枯燥,难学;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的学生也很少。美的事物才能使人向往、使人追求。这个调查情况的暴露,使我感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也许会燃起学生对数学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数学美是数学科学的本质的感性与理性的呈现,它不是什么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有其确定的客观内容.一、数学美的内容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学美的概念会有所发展,但是它的基本内容是相对稳定的,这就是: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美学是关于数学审美活动的科学。数学审美既存在于数学家数学创造之中,又存在于数学教育之中,尤其是数学教育,其中充满数学的体验、学习和创造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敬爱、驻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寓教于美”、“寓教于乐”,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为此,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全面挖掘数学美的因素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它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  相似文献   

15.
用几何画板发现数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含有美的要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本身都构成了数学的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这些“数学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呢?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觉得那种“数字游戏”太单调、枯燥,对数…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然而,“数学美”究竟美在哪里呢?数学美反映在对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追求上.高中数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美的资源.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数学素养,使人变得更富有知识、  相似文献   

17.
美的事物往往让人心情愉悦,乐于接受,但美的事物往往是要有人去发现、去揭示,就好像如果没有听行家的介绍和讲解,我们确实不懂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一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的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中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美,其表现形式有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现和欣赏她的美。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不仅充满着美的因素,而且处处闪现着美的光辉。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极度赞赏"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美是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数学的美,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美的魅力,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一、数学的简约美数学的简约美体现在不需要过多的思考,犹如一条捷径,通往胜利的彼岸。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简约美是最能吸引学生的,达到无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和理性呈现,初中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把握对称性、简单性、统一性、奇异性等数学美内容,以便向学生传递和呈现这种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自从徐利治先生提出数学美的概念以后。国内论述数学美的论文层出不穷。中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展现数学美。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呢?我认为,数学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有以下四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