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体验和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把学数学变成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力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在数学教学中作了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已成为每一个公民必备的文化素质。所以,数学教学就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体验和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数学课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做到: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做到: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已成为每一个公民必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经历和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产生,数学实验也摆上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因为数学实验的开展可以在数学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到会学、会用、会做数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使我们必须重视数学的实验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如何利用数学实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体现数学教育的时代性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实现其人生的价值。因此,我们要改革教育教学,实施人性化的教育。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学校教育,也呼唤着新型的课堂教学。新型的课堂教学又是怎么样的?如何去实现?这是我们迈进新世纪门槛之后,必须作出应答的。  相似文献   

7.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数学教学已从以往的单一化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多元化。如何让学生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呢?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使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应用,这应是我们对新课程的重要实践。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  相似文献   

8.
王云  卢修芬 《贵州教育》2009,(21):30-30
“美”是想象力的源泉,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能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 ,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 ;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去体验和实践 ;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运用数学分析和问题解决 ,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数学课堂中 ,我坚持做到 :一、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 ,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 ,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 ,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在教师的指导下 ,逐渐让…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要主动接受素质教育的思想,审视传统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一点旧,更有一点新,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素质教育的实践,用坚持不懈的行动去迎接和点缀新教育的春天.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课堂教学,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载体.教师如何转变观念,让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务实求效锦上添花,促进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发展,进而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和作用,实现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人文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寓创新于数学学习之中,让学生从小扬起创新的风帆。一、更新数学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的教学行为来自教学理念的创新。传统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我们正在迈进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新课程标准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也在这次变革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做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面对新形势,应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学生学好数学,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迈向新世纪、走向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如何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让学生用智慧的眼光认识客观世界,来增强应用意识,发展主体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师数学教育课程必须改革,这是面向新世纪的需要;化解课程内部矛盾的需要;培养人才的需要;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数学教育课程应做到:更新教材,形成系列;精简课程,减轻负担;加强实践,提高能力;运用技术,优化教学,通过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实践尝试与理论学习应该同步进行;形象教室民比较示范应该相互协调;培养兴趣是发展能力的前提条件;大中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注重素质教育,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只注重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的分教,不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但是,怎样去"用"教学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决不是传统的几道应用题就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职的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他们学会应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研究数学知识和计算技巧.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去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摒弃落后的数学教学理念以及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育观念,强调数学应用与专业需要的结合.本文阐述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为中职数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朱萍 《科学教育》2005,11(6):20-21
寄宿制学校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周一至周五每天与老师、与伙伴朝夕相处,让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提供充足的时机。出生于二十世纪末的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不良的习惯与良好习惯并存。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害怕承担责任;喜欢依赖别人;处理应急事情束手无策等。面对现实,寄宿制小学如何主动去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如何扬寄宿所长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一些主要问题,如: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独立自主学习与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培养?不同个性、不同爱好的学生兴趣、特长应该如何发展?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如何主动适应集体生活、相互间愉快交往?相对封闭的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李军民 《课外阅读》2011,(1):217-217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如何更好的让学生对你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手法认同、适应,并达到拥护的目的和效果。我想这是每名班主任都应该去考虑和探究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或这样那样的学生出现。作为管理者应如何有效的把握自己的管理尺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基础学科的高等数学如何顺应教育发展要求,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创新?新世纪到来,人们对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数学的文化现象已经凸现出来."数学是一种文化"已毋庸置疑,文化是可以被继承和发展的,数学定理又能流传百世,数学确实是最具有文化特征的了。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也学到这门文化,才是我们适应现今教育要求下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