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甘肃高师学报》2022,(4):79-83
“花儿”作为西北高原特有的民间艺术的瑰宝,它的语言的特点及语言形成的历史渊源、语言的节奏、语言的艺术蕴味,形成其浓厚的文学性。而它丰富的类别、独有的调式调性、曲调的音程和曲式结构,又使它具有更强的音乐性。因此,随着“花儿”的普遍流传和发展,它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2.
“花儿”是流行于甘、青、宁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工作者对“花儿”都有诸多论述,其名称的由来也引起了颇多争议,如这类民歌为什么叫“花儿”?它与“少年”的关系是什么?还有另外一些比较特别的解释。本文对这些有争议的观点进行了综述性的说明,并认为要给“花儿”正名,需进行综合考察比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给“花儿”一个正确的名称。  相似文献   

3.
“花儿”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它身上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一般特点。但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者,“花儿”体现出独特的民俗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花儿”的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特色。  相似文献   

4.
“山花儿”是流行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一种“花儿”变体或衍生体。在旋律形态上 ,它是“花儿”由中心地带向四周传播过程中 ,因地域差别形成的自然变异现象 ;从“山花儿”的调式、旋律发展手法、曲调结构等方面来阐述其艺术特征更能说明它的变体特色。  相似文献   

5.
曹婧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140-142
在我国民间文学的百花园中,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花儿”以它特异的风格独树一帜,它是西北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一份文化财富,同时又是这一地区劳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也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从文化内涵的角度试论“花儿”的功能性,意在突出花儿无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作为民族人民传达感情的语言方式。其价值都值得更多民族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6.
侧重语音角度,认为“花儿”是不同于“花儿”的另一种语言现象,“花儿”是两个语素,而“花儿”却只能看作是一个语素。  相似文献   

7.
"花儿"演唱方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西北高原农牧地区的“山歌”,“花儿”以高亢、嘹亮、粗犷的演唱风格使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多样的拍子、多变的速度、自由的节奏等特色,形成了符合“花儿”演唱特有的发声方法、润腔技巧与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花儿”,亦名“少年”,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省区的一种民歌。它象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爬山歌”一样,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生命力,深深扎根在大西北广阔的土壤中。它的发展年代久远,早已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线,为西北地区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裕固等七个民族群众所喜听乐唱,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近年来“花儿令”已与戏剧、舞蹈、电影等形式结合,如舞蹈《花儿与少年》;歌剧《向阳川》、《应征途上》和电影《黄河飞渡》、《白莲花》等等,搬上了艺术舞台,深受全国人民所喜爱。“花儿”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简练明确 ,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9.
洮州"花儿"是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县、卓尼县及其周围一些地区的一种民歌。它被广大群众口头传唱,扎根在人民生活的土地上,是经汉、藏、回、土等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创造培育的高亢、奔放、具有浓郁山野气息、地方性鲜明的民间山歌。它的歌词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这正是少数民族语言对洮州"花儿"歌词的多方面影响,也因此形成了洮岷"花儿"多元化的语言风格特色。通过分析洮州"花儿"歌词与洮州方言的关系以及归纳总结歌词中的衬词、修辞等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探究民族民间文化,从而使其更好地保存、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洮州"花儿"是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县、卓尼县及其周围一些地区的一种民歌。它被广大群众口头传唱,扎根在人民生活的土地上,是经汉、藏、回、土等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创造培育的高亢、奔放、具有浓郁山野气息、地方性鲜明的民间山歌。它的歌词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这正是少数民族语言对洮州"花儿"歌词的多方面影响,也因此形成了洮岷"花儿"多元化的语言风格特色。通过分析洮州"花儿"歌词与洮州方言的关系以及归纳总结歌词中的衬词、修辞等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探究民族民间文化,从而使其更好地保存、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1.
翻检花儿学术成果中涉及“新疆花儿”的内容,可知“新疆花儿”古已有之,其起源理当不比内地花儿晚。“新疆花儿”一度影响内地花儿,其“花儿”因子潜藏在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之中,这就是明清以来回族同胞迁入新疆一唱花儿而众和之的原因。新疆不是花儿飞区.新疆是花儿的故乡。  相似文献   

12.
“花儿”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在我国西北大地上流行广泛,尤其在各少数民族中传唱甚广。但是,这些不同民族的花儿无论是唱词上还是在唱法上都表现出不同民族的特色。回族尤其如此。回族花儿在唱词中表现出了她的族源性;在唱法上运用尖音唱法,表现了回族花儿演唱中的典型性;回族花儿中的语言禁忌,表现了回族花儿演唱过程中的民族性等都表现了回族花儿的回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方志宏 《课外阅读》2011,(8):326-327
本文通过新疆昌吉“花儿”的形成,发现原生态民歌“花儿”是由从内地主是陕西、甘肃、青海等西迁的回民带入新疆昌吉地区,得出“花儿之乡”是新疆昌吉的结论。并通过分析《绣荷包》来探讨“花儿”的艺术特色及对新疆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多种特色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音乐艺术特色。“花儿”音乐是西北人民的心声,抒情细腻的优美、高亢嘹亮的壮美,优美和壮美二者兼备的刚柔并济之美使不同风格的“花儿”音乐呈现不同的美。本文以“花儿”曲调为例,解析了“花儿”旋律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花儿”产生于古河州(即现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流传于西北诸省的各民族之中。“花儿”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分布地区之广,民族之众,为其他民歌所不及!故研究“花儿”的人早已有之,但形成“花儿”学,却是近几年来的事。 去年四月间银川召开的“西北五市回族文学讨论会”和七月间兰州召开的“‘花儿’学术讨论会”上,专门研究和探讨了“花儿”在学术上的有关问题,便大大地推进了“花儿”学的研究进程。本文就“花儿”的特色问题作一些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也就是朗读,它不仅是一项口头语言艺术,它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三分文章七分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就好比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土。难怪朱自清说:“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曹文轩也说:“朗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花儿”的翻译研究相对薄弱。有关“花儿”翻译作品及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寥若晨星。民族志诗学理论是一种针对如何记录与翻译土著民族口头诗歌以保留或还原特有的诗歌性、表演性的诗学理论,对于“花儿”这种典型的口头诗歌的记录和翻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在现有“花儿”的英译中,译者基本没有传译含蕴于歌词中的诗性与音乐性。由此出发,本研究采取民族志诗学理论视角,在“河州花儿”的英译中最大限度再现含蕴其中的诗性与音乐性,旨在为西北民歌英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理论的建构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8.
“花儿”以迥异于其他艺术类别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质赋予了它多样化的功能,并在相关民族交往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下沿袭着既有功能不断演化、新功能不断产生的发展脉络向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功能即是“花儿”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项新的功能,在赋予“花儿”新的社会内涵的同时也为“花儿”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原言     
象思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普遍方式,但象思维的表达须借助语言。与两种象思维相对应,语言可以区分为量言与性言。量言强调世界之有分别,其语言的建构遵循“同构性四原则”:对应原则、赋值原则、关系原则与形式化原则。性言强调世界之无分别,其重要形式是意象语言,它属于“比兴思维”,其语言的建构体现情景原则、超越原则、联想原则、意味原则、象征原则。量言与性言均属于语言的“特异化”,人们在平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是“日常语言”。日常语言具有不同的意义空间与意味层次,从本质上看,它才是一种可以言说形上世界与形下世界合一的“中观”语言。  相似文献   

20.
“花儿”是群众的口头文学,它靠歌唱进行创作和流传。它使用的是活在群众嘴上的口语,唱的时候用的都是各地的方言。我省“花儿”所使用的语言,总的来说属于以西宁话为基础的青海方言。但在民和、循化、同仁等地,又不能不受甘肃临夏、兰州方言的影响.西北次方言区中的西宁话、临夏话、兰州话是比较接近的,除语音上稍有不同外,在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