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指南》2006,(7):35-35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于4月27日正式发表了婴幼儿新的国际生长标准,第一次就全世界每一个儿童应怎样生长提供了证据和指导。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证明,在儿童生长至5岁时,各方面的差别更多地受到营养、喂养方法、环境以及卫生保健而不是遗传或种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为21世纪中国儿童教育确立了新的主题。儿童发展,儿童参与的总体目标和国际化标准,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要创新儿童教育工作,就必须认真实践这一理念,以创新的思路来探索少年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走向共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文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物境:水泥成了新的石头,塑料成了新的木头,路灯成了新的月亮,计算机成了新的人脑……它在不断地解脱着人在自然界的种种劳役的同时,也一块块瓦解和消蚀自然,征服自然,表现出明显的“反自然”倾向;在学校教育中则集中表现为“反童性”,违反儿童的天性。它将技术时代紧张、生硬的现代生活节奏,强加给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儿童生活时空的过分拥挤,使他们失去了欢乐的童年。教育的过程被看作是按照成人世界整齐划一的标准加工儿童产品的过程。我们已经习惯于用成人…  相似文献   

4.
《山东教育》2004,(14):61-62
世界各国历史、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各异,但皆有培养智力超常天赋儿童的传统。据《华盛顿邮报》2002年9月17日专栏文章Looking for a Few Wise Children介绍,美国人正在为寻找“天赋儿童”设定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杜威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过程,就是促进他们不断地生长过程。教育者不能在儿童生长之外为儿童预设教育目的,生长必须在生活中展开。民主的生活环境是儿童生长的最好条件,因此,通过教育来创造一个民主的社会是对儿童进行控制的最佳方式,学校应是一个雏形化的社会。在民主社会里,儿童生长和社会发展是和谐共生的,我们必须摈弃那种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的二元论思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儿童身高逐年增长。1995年调查资料表明:7岁儿童比10年前平均增高约2厘米。判断个子高矮,首先要了解矮小的标准和小儿生长的正常速度。如果您的孩子的身高低于下表中的年龄的身高最低限,可诊断为矮小。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儿童,“健康”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也就是说,衡量孩子是否完全健康的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体格;二是健全的心理和品格。学校恐怖症,害怕黑夜,自卑心理,儿童多动症都属于精神卫生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儿童成长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研究者一直对环境的研究给予很大的关注。脑科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发育是由早期的环境质量决定的。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一种适宜于儿童早期发育的环境。适宜于儿童发展的环境是与儿童生活经验衔接的、丰富的、生活化的情境,也是一种能够放松儿童警觉和向儿童提供反馈的环境。一、创设多感官通道参与的环境,调动儿童的情感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科学家戴蒙德研究发现,在环境刺激下,人的大脑能够生长新的联结。如果环境丰富多样化,我们的大脑将具有更加厚的皮层,生长更多的树突,生长更多的中心体和更大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教育即生长”,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论述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儿童的最大特陛是“生长中”。多年来,我坚定地践行着我的“生长性”语文课堂教学主张,遵循儿童的生长方式和规律,改善课堂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和因素,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生长张力,使儿童不断地自我生成与建构,得到符合其个性的、合适的、连续的生长;期望自己不仅能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科r下一棵树,让他们未来的生命历程踏踏实实、蓬蓬勃勃,既扎根沃土,又伸向天穹……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过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立至少要考虑3个方面--儿童发展、社会需要、学科性质。即社会需要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立的客观依据;儿童的现实发展状况是学前儿童科学目标确立的发展心理学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学科特点和性质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建构科学教育目标体系提供了一个比较规范化、清晰化的形式标准。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标准为依据,以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动作技巧这3个范畴确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可以弥补以往课程目标单一的价值取向,从而构建出新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语言习得是在不同的情境中,需要注入养分,不断生长,才能拥有蓬勃的生命。小学语文儿童交际语境下的写作教学,尊重了儿童语言生命的个体性,加强了儿童语言生命的社会性,激发了儿童语言生命的自主性,让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自主生长发展。  相似文献   

12.
据近年调查,我国许多地区儿童缺锌发生率较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测定了19个省市14000多名儿童头发中的锌元素,并作了膳食中锌摄入量的调查,结果表明:被测查的儿童有60%缺锌,多为2~6岁的孩子;在1.5~6.5岁的幼儿中平均每日饮食摄入锌仅4毫克,与此年龄段每日好供给量10毫克的标准相差甚远。 儿童缺锌的表现常见为食欲减退、味觉迟钝、嗅觉异常、异食癖、上腹疼痛、复发性口腔溃疡、皮炎、性成熟受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生长迟缓、精神萎靡等。有以上症状的儿童,家长应带他们上医院就诊,诊断明确后在医生…  相似文献   

13.
戴琰  许红 《江苏教育》2023,(15):64-66
指向儿童品格生长的学校支持策略项目以学生品格生长为宗旨,从传统节日课程、纪念日课程、主题课程、八礼四仪课程等方面入手,通过培育“爱、志、信、毅”四大品格,构建全面而有个性的校本化学生品格生长课程体系,有效提升儿童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77):175-176
新媒介自出现以来,不断创建新的传播形态,改变了人们生存、学习、工作和交往的状态,儿童也不可避免地在新媒介环境中生长。新媒介环境使儿童与成人的界限逐渐模糊,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研究新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以满足儿童需求本身作为新儿童媒介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正视童年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郑燕 《小学教学研究》2023,(7):77-78+93
儿童的语言思维、情感和心智交汇在语文课堂之中,教师要在丰富而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唤醒、感悟和生长儿童的诗意。本文从解码文字、创设语境、借鉴创新三个维度,结合一线教学案例,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呵护儿童的诗意良性生长的策略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儿童时代应该是欢乐、和平、游戏、学习和生长的时代,他们的未来应该在和谐和合作之中形成(摘自《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这段话一直是山东省青岛市幼教界衡量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生长性师幼对话是一种超越事实的、具有建设性的对话,有助于教师深刻地发现儿童、理解儿童,且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教育回应和支持。营造生长性师幼对话需要四个“共同”:拥有共同立场是生长性师幼对话的前提,保持共同视角是生长性师幼对话的基础,达成共同理解是生长性师幼对话的指引,保持共同思考是生长性师幼对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白晚英 《小学生》2010,(10):43-4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孙延洲 《湖北教育》2004,(13):80-83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已日渐被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以往相比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材变了,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呈现形式新颖丰富、内容贴近生活,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教师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惊奇和好奇(wonder,surprise)是因为儿童遇到了对于他而言新的事物或有了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教师应该惊奇儿童的惊奇,好奇儿童的好奇。教师的“惊奇”意味着对儿童的尊重和接纳,意味着对儿童主体意识的激发,意味着找到了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会使儿童的惊奇升华出更多的教育意义。一、儿童需要惊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停地发现、探索、学习,接受外界的挑战,不断地超越和发展自己,他们需要外部世界给予的惊奇。外部世界的变化,如四季的交替,草长莺飞,风、雨、雷、电,生命的降生和消亡,室内陈设的变化,冒险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