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正面临第五次产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以至社会革命更大影响的思想,是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发展.依据这种唯物史观,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这就是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2.
被马克思称为“历史的有力杠杆”的科学技术,正在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演进中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作用。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崛起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更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产生着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推进着现代化的进程。然而,科学技术只是一个总的概念,其能转化为改造经济基础的生产力,也必然有一个过程。一般说,科学技术物质力量的兑现要经历三个阶段;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物质世界的认识,科学革命就是这一认识的飞跃;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学革命如能应用于这种改造自然的实践,便引起生产过程和工艺的革新,这就形成了技术革命;如果技术的更新,带来了生产系统和经济关系的全面变化,推进了经济的飞速  相似文献   

3.
一、工业革命为什么不能叫技术革命?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领域的巨大变化。不仅仅是生产工具的改良和非生物动力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和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仅仅把工业革命理解为生产领域里的变革即技术革命是远远不够的。这场革命深深影响了人类生活,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生产力的突飞猛进,预示着人类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在当今世界,获取、处理、积累和利用信息已经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过程。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提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高度。社会对科学、知识和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深切,“新的技术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智力革命、教育革命。在人类对自然的长期斗争中,物质生产和能量生产已经成效卓著,但人类的智力生产却历来都是分散、孤立甚至近乎神秘地自发进行着。尽管人类创造了科学,但科学至今未能解释人类创造科学的机制;智力资源至今还是一个“自在之物”。故此,目前人与人之间传授  相似文献   

5.
囹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传播知识,收集信息的基地.无论中国外国,图书馆都有千百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就规模和速度来说,近二三十年来的变化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当前正在日益深化的信息革命。近代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18世纪以蒸气机的发明为先导的工业革命,第二次是19世纪末以电气技术为动力的电气产业革命,第三次是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以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为标志的信息革命。现在,信息革命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无论在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6.
来势汹涌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全球每个角落。然而,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场革命的称谓却众说纷纭。例如:称它为“新的产业革命”、“第四次产业革命”、“第五次产业革命”、“新的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第四次技术革命”、“新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说法呢?除了学者们处于各自的研究领域里,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之外,对于这类名称的概念和涵义的理解,历史分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阐述了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区别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指出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前景。他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对第五次产业革命及信息网络建设,他也作了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广阔的领域。对这一课题进行教学与研究,首先需要阐明三个问题。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16-17世纪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革命,经过18-19世纪的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特别是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出现了新的形势:(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进程加快,三者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这个进程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是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它使得技术与科学从彼此分离走向日益结合,并且并入了工业生产过程中,从此,“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1]。正是由于科学、技术与工业的结合,“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2],它破坏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引起了社会全面的、深刻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变革是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它的状况成为“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3]278,它的社会地位“一天天地吸引着文明世界的注意”[3]297。第二次是19世纪末开始的物理学革命,先是19世纪后期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创立,接着...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以科学技术革命为动力,以体制结构变革为内容的新产业革命的浪潮。洞察人类历史进程内部机制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早就指出:“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技术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473页。其中的“技术”一词,原译文为“工艺”。)只不过是,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派别,从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这个规德性的历史进程作出自己的分析与总结罢了。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教授为代表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就是时下流行的各种学说中一个影响很大的历史未来观。这种理论提出了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问题,究竟是后工业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这无疑是杜会历史观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革命与传播的关系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个有趣的题目。回顾古今中西的历次革命,无论是狭义上的革命——社会政治革命,还是包括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教育革命、思想革命等范畴在内的广义革命,都离不开传播的推动。社会政治革命例子,例如,明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高科技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当前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 ,推动生产力与社会文明向高层次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是生产力的变革 ,它必然引起内涵道德关系在内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人类历史上每次重大的科学发现与技术革命 ,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改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习俗。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 ,打破了禁锢人类的宗教观 ,伸张了理性和正义 ,导致新的世俗道德观的产生 ;达尔文的进化论宣告…  相似文献   

12.
1.大学和地区间关系的本质大学和地区之间有机联系的建立和发展是近代社会的产物,近代化是科学革命以后在人类存在方式中发生急剧且全面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变动的过程中,知识、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心理等人们活动的所有侧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其中,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必然要从技术层面同生产发生联系,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通过产业革命得到飞跃的发展。近代大学的形成是以这种科学革命以后的学术和处于近代社会里的青年教育的结合为目的的高等教育组织的变革过程,这是大学发展史上最本质的一次革命,因为社会不仅产生了对大学及其以…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整个世界正在进行着社会生产力的第三次大变革,这就是以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为起点的、以通信技术革命(Communication)、计算及情报处理技术革命(Computation)、控制技术革命(Control)为基础的“情报革命”。情报革命的主体是电子,因而,也可称之为“ME革命”,它已经进入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它包括着工厂自动化革命(FA革命)、办公自动化革命(OA革命)、家庭自动化革命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技术革命到来的今天,面对世界上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面对教育要“三个面向”和培养创造性人材的重任,更新语文教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为广大师生和社会所关注。教材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本刊上期已开辟专题讨论,这里再发表严泗波同志的文章,期在引玉,欢迎关心这一问题的有胆有识之士,畅所欲言,参加讨论,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追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分层结构。以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形态相对应和相适应,西方社会自近代发生产业革命以后,劳动者的层次结构伴随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完成了从“属性模式”向“业绩模式”R 转变,劳动者层次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巩固了产业革命的成果,推动产业革命进一步深入,推动了社会文化进步,对这一历史过程分析,可以看到,劳动者层次结构由传统的固定僵化模式向现代的非固定的灵活模式转变,从“属性模式”向“业绩模式”的转变,成为人类社会步入现代社会的标志,我国目前也只有根本上实现这种模式的转变,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产业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属于第三产业。它是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光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教育产业的概念,是在整个社会产业少不断演变的大背景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并最终确立下来的。因此,我们在考察教育产业属性时,有必要从社会产业的演变叙述起。 产业观念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内容和范围的,十八世纪初叶,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牛顿古典力学的诞生,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科学理论的建立为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革命奠定了基础,以纺织机的出现为先导的技术革命,能源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教育革命的概念、划分标准及其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的关系,辨析了有关对教育革命的一些错误观点,总结了人类教育革命的九条规律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技革命究其实质,是生产力革命,是管理革命和知识革命,同时,也是人类解放最重要的物质条件。生产力革命近400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首要表现是生产力获得了空前发展,而这一发展的首要根源则来自科技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将科学技术视为推动“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科技革命促使现代科技并入生产,直接转换为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近代科学革命与现代科技革命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思想的大解放、大革命,后者则体现为对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科技与生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一个以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光导纤维和海洋开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的技术革命”。外国有些学者把它叫做“第三次浪潮”,或“知识革命”、“信息革命”。 新技术运用于生产,运用于社会,必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的飞跃,相应地也会带来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