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趣读     
孙叔教,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少时,尝出游,见两头蛇,归商泣。其母问其故,对曰:“吾闻之:见两头蛇者死。向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相似文献   

2.
(原文)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  相似文献   

3.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若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  相似文献   

4.
古人如何坐     
张勇 《高中生》2015,(7):47-48
踞和跪古人认真礼貌,即使独处,仍得谨慎。有一天,孟子要休妻,孟母问其故,曰:“踞。”意思是:娘子竟然伸开腿坐。箕踞而坐在孟子的时代被认为是难看兼失礼。好孟母,却这样教育孟子:乘人不备,乱闯人家的私人空间,这才真正是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东汉的《说文解字》里面清楚地写着古人是如何从坐姿去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和性别的。古代东面的“夷”被视为非我族类,原因就在于他们坐得太不像话。亚圣孟子,巴不得天下人皆循礼而  相似文献   

5.
田子造朝还金韩婴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④如此,非无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为致诚,  相似文献   

6.
孙叔敖埋蛇     
刘向  饶忠祥 《阅读与鉴赏》2008,(12):51-51,55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①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②吾见之,恐去③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相似文献   

7.
一、孟子少时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日“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日:“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相似文献   

8.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1),允无复入理(2),家人深以为忧。会(3)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4)。”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5),桓必劝入。”桓果语(6)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7),故当有意(8),卿宜察之(9)。”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10)。许因谓曰:“妇有四德(11),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惟容尔(12),然士有百行(13),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14)百行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15)?”允有惭色,遂相敬重(16)。(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认真礼貌,即使独处,仍须谨慎。有一天,孟子要休妻,孟母问其故,孟子说看到妻子独自在房中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无礼。孟母反责孟子没有"问孰存(问问屋里是否有人)",是孟子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东汉的《说文解字》里面清楚写着古人如何由坐姿去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和性别。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韩非子·内储说上》曾参杀人昔者曾子处费(鲁国境内的地名),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  相似文献   

11.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相似文献   

12.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  相似文献   

13.
张新飞 《班主任》2004,(7):39-40
汉刘向所著的<列女传·邹孟轲母>载: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孟母三迁"的典故,这一典故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③。"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④;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⑤;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相似文献   

15.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16.
【原文】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①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②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③豆④揖让⑤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列女传》)孟母断织【注释】①嬉:游戏,玩耍。②贾人:商人。③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④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有点像带高座的盘。⑤揖让:作揖和谦让,是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①,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列,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谢客也,为君之言失失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  相似文献   

18.
许允妇①是阮卫尉女,德如②妹,奇丑。交礼③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④。”桓郎者,桓范也。妇云:  相似文献   

19.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 ,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 ,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注释 :曾子 :即曾参 ,孔子弟子。彘 (zhì) :猪。 第一个“之”字作“的”字讲 ,第二个“之”字作“往”字讲。市 :集市。 女 :同“汝”,你。 顾反 :返回。反 ,同“返”。 适 :往。这句是说去集市后回来。 特 :但 ,不过。 戏 :玩儿 ,这里是“说着玩儿”…  相似文献   

20.
<正>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之《孟子》选读部分,选入《孟子·梁惠王下》一段文字: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