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思远 《英语广场》2023,(12):27-30
相较于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模式,解构主义翻译观是对结构主义逻各斯“中心化”的拆解,消解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下产生的主体与客体、能指与所指、共识与历时及作者与译者等二元对立,提倡意义的延异及重构,强调译者的中心地位。解构主义翻译模式较适用于文学作品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本文将举例浅析解构主义翻译视角下的诗歌翻译,其翻译过程尤为突出译者主体性,彰显出解构主义翻译下重构性和创造性等优势,为诗歌翻译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传统翻译研究注重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实践层面的研究,追求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和对等。而译介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之一,涉及其他诸多因素。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否定中心、否定意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原则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与传统翻译理论进行对比,阐述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造成的重大冲击,以及其对翻译研究提供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解构主义冲破了结构主义的藩篱,并渗入翻译学研究领域,冲击着传统的翻译观。解构主义从崭新的视角来探讨文本的意义、"可译"、"不可译"等传统翻译问题。针对解构主义的颠覆性观点,中国学者们的接受态度可分为赞成派、反对派和保留派,这些不同派别的观点竞相纷呈,达到了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与中国的翻译研究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解构主义的深入理解,阐释了解构主义对翻译学的重要作用,而后以解构主义的视角对韦努蒂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与分析,从伦理观的深层意义上对翻译学进行了重要研究,旨在对翻译进行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释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译界的重要启示意义,同时探讨了目前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中存在的误解与质疑,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引以为戒,能将解构主义更好的应用于我国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翻译观为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原文中心论,强调译文的重要作用和译者的重要地位。在解构主义翻译观视野下,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得到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否定文本终极意义的存在和意义的确定性,消解了原文的原创地位,对传统的翻译理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翻译研究走向广阔的天地。很多人认为解构主义给翻译研究带来了"胡译"、"乱译"和不负责任的译者,这是对解构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将其解构主义思想引入翻译理论,如否定原文文本终极意义的存在,消解原作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权威性,废除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之分,宣称译者是创造主体等等。一方面,这些观念具有强烈的激进和反传统色彩,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巨大的冲击,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理论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原有认识。另一方面,解构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的同时,其自身的局限性也给翻译研究带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对语言、意义本质的论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有较大启示.解构主义认为文本本身的意义是由译文决定的,而不是原文决定的.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译文读者看,归化的翻译方法对于译文的生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露 《海外英语》2014,(15):153-154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作为两个极具争议的翻译理论针锋相对地发展至今,很多学者对于解构主义都有误解。该文将在翻译理论的视域下,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做一对比,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对解构主义进行研究,从而使人们更浅显地认识到解构主义对翻译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11.
边缘与回归:论作为基本翻译标准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虎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08-112
"忠实"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之一,近年来很多学者依据解构主义和"创造性叛逆"思想对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提出了质疑。但对解构翻译观和"创造性叛逆"思潮进行考据与反思之后可以发现,这两种思想并未颠覆"忠实"在翻译中的的重要地位,"忠实"作为翻译标准仍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忠实"标准要求译者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原作,灵活、能动地忠实于原文"意旨",应该在更高更新的层次上实现"忠实"标准。  相似文献   

12.
结构主义翻译理论是静态的,它以语言学为基础进行探讨,但忽视了许多与翻译相关的外部要素,比如主体要素、语境要素等,这大大影响了它的实践性。而解构主义虽然考虑了语言之外的要素,却始终是缺乏实际指向的研究,是一种没有文本所指的研究,它不是以实践为目标和导向的,因此缺乏实践指导性,也没有方法论的意义。建构主义翻译学的目的就是要重新以翻译本体为基础,重建翻译学。因此,建构的翻译学是一种重建性质的研究,是一种以交往理性为基础,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翻译研究,并把这一研究对象作为独立的学科知识体系来建构。  相似文献   

13.
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试图用语言学的观点来解释翻译研究中的一系列主要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翻译理论的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回顾了翻译学研究的语言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即由句法翻译发展为语义翻译并向语用翻译的转向,并探讨了这三个阶段的翻译研究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源于生活,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能反映一个民族文化鲜明的特点.因此习语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习语的来源、特点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翻译的本质以及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并通过事例论证语用翻译是解决由于语境和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各种困难的有效方法。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用对等,这样方能达到较完美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语义双关在语言文学翻译中的妙用展开研究。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言、名人名言以及具有文化特色代表语言为语料,运用母语异化、民族文化归化以及成语和习惯用语直译的策略,探讨不同语种之间的文学作品翻译,以推动文化交流、语义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调查表明:一些高校英文网页中存在语言性、文化性等类型的翻译失误。为了使分析更加客观,笔者参考了国内8所知名大学的英文网站,提取了大量的实例,并运用“翻译目的论”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失误的实质、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程玮 《海外英语》2011,(9):38-39
该文对近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反映的考生翻译能力普遍低下的问题作了分析,并简要分析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关注翻译教学,培养学生实用英语能力,并就如何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错误分析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大学生汉译英翻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一些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刘俊 《海外英语》2012,(17):146-147
翻译能力研究有助于翻译教学的展开,该文浅析了翻译能力研究的特点,揭露了目前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能力不高的事实,并从翻译能力培养缺失与学习主体翻译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两方面分别剖析了其成因,指出今后翻译教学要从教与学的主体分别入手,双管齐下才能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实现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