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辨体"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其内涵较为复杂,涉及尊体与破体、正体与变体、文体分类等方面内容,其主要功用就在于辨别各种文体及与其相匹配的体貌,它的正体的形态和它在发展过程中变体的面貌。刘师培对于文章辨体的研讨颇深。他在古人"文笔"争辩的基础之上,对"文笔"划分的准绳做出了辨析,认为有藻采者始可称"文",反之为"笔"。除此之外他还对文章各体的发展流变作了考镜源流,辨析了文体发展演变过程中正体与变体的形貌,其中,对于赋体、诔碑的研讨最深。  相似文献   

2.
谈边缘文体     
要研究和掌握各类文章体裁的规律、特点,就必须对文体进行分类。只有在分类比较中,才能把握各类文体的审美规范。怎样进行分类?首先要找到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有三点要求:一是本质性,即划分文体的标准,能够体现这一文体与其他文体的本质特征;依照这个标准划分的文体,应该体现这类文章的共同性质。二是统一性,即一次划分只有一个标准,标准多了,就  相似文献   

3.
“体要”是《文心雕龙》的重要范畴,它在《文心雕龙》中主要有两个基本含义:文辞上表现雅正精约、大体大要。但由于古代思维方式与文体的限制,刘勰在实际行文中对基本含义的使用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侧重。以“体要”术语出现的篇目有《征圣》《诠赋》《奏启》《风骨》《序志》五篇。在文体论部分,“体要”以其他术语的形式不同程度上贯穿了“大体大要”这一内涵,并在文章内容与体貌、文类与体貌两方面划分了层次。“体要”也体现出刘勰“文之枢纽”中的“折中”观念,各篇“体要”拥有不同的“文之枢纽”体系的内在属性。  相似文献   

4.
王文茜 《学语文》2013,(3):76-76
在讨论金圣叹的批评文体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文体”和“批评文体”的概念做简短陈述。首先,什么是“文体”?童庆炳先生将文体划分为“体裁”、“语体”、“风格”,认为文体是个大概念,并且是关于文学形式的大概念。我们再来看“批评文体”这个概念,蒋原伦先生曾提出,批评文体是体现在批评文本中的批评家的言说方式。知道了什么是“文体”和“批评文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金圣叹的批评文体做出分类。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6,(7):77-82
《尚书》是先秦典籍中文体较为集中且对后世文体影响深远的一部上古文献。以往关于《尚书》文体的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尚书》文体进行分类及其篇章的归属;为《尚书》文体各体释名;研究《尚书》文体对后世文体的影响。近年来,学界将《尚书》文体研究提升到了文化的层面上来考量和阐释,这开创了《尚书》文体研究的新途径和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文体常识文体常识就是指文章的体裁知识,即文章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文学样式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都是现在的分法,而在古代,却没有这么规范的定型,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因此,要对文言文进行阅读鉴赏,就必须对古代文体常识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现就古代散文和小说两大主要文体,分别作如下解释:1.古代散文常识。①传: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如《屈原列传》。②赋:用以铺陈事物的一种散文体裁。如《阿房宫赋》。③序:用以叙述说明,用于书…  相似文献   

7.
杂文,鲁迅早就指出,是“古已有之”: “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加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且介亭杂文·序言》)古代的“文集”,有的分类编辑,以类相从,有的不管文体,依年月编次。如果是后者,集中诸文就显得“杂”了。古人文集还有韵文散文兼收,便更见其“杂”。南北朝时刘勰《文心雕龙》辟有《杂文》专篇,说:“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吗     
我国古代文体是怎样分类的? 我国古代文体的分类,早在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中就有所提及,但对文学体裁专门考察其源流、分析其特征的,要推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把这方面的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然而,影响最大的,还是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他把文章分为十三类:(一)论辨类,也就是论说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等。  相似文献   

9.
《文赋》在从两晋到南朝的文体观念及其相应的文体学著作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文赋》的文体价值观上承曹丕《典论·论文》,下接《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体价值观念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重要的过渡位置,其所体现的文体观比《典论·论文》有了很大的深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编撰古代散文史,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对古代散文的文体分类要讲究科学性.为避免随意分类带来的混乱现象,取用古代文体分类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说法是必要的.二是对古代散文文学性的确认不能一概而论.古代散文是一个超级文体类型概念,由多个次一层级的文类组成.对古代散文文学性的确认,最好分类而言,不要一概而论、笼统言之.三是古代散文史的书写策略应以纪史为主、论史为辅.  相似文献   

11.
在骈散两分的潜在意识下,姚鼐《古文辞类篹》将"古文辞"分为十三类,每类中又包含各类不同的文体。这反映了古代文章体类中的三级分类法。即按照礼义功能或者应用范围划分的第三级文体体系,如赋颂箴铭、诏诰表启等,虽具体实用但过于繁杂;对相近或相似功能与文章特征加以合并归类的第二级文类体系,如辞赋类、哀祭类等,虽删繁就简但界限不明,各类之间存在交叉;根据语言表达方式而骈散两分的第一级文类体系,如骈文与古文(散体),简单明了但又过于泛化。这种分类法对以后的古文与骈文选本分类影响甚大。但在第二级分类中,不同类别容易交叉,如"哀祭类"与"辞赋类"就是。"哀祭类"收录了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辞赋类文章。反之,如果哀祭文在语言形式上主要使用骚体句式,就可归为楚辞体。这反映了古代文体属性的流动性和灵活性,而这正是中国古代文体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柳宗元都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著名作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散文文体创作,具有诸多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媲美的创新特质。通过对古代散文的概念、文体论的概念以及对柳宗元的散文分类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柳宗元散文的分体分类,有利于我们对柳宗元散文文体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便是通过文章的揣摩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和作文能力。鲁迅指出过:“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要揣摩文章,分类就是其中便捷的门径。中国古代的文章选本,从梁萧统《文选》至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大都有文必类、按类选文,就起着指示各类文章的揣摩和写作的功能。唐代大诗人杜甫要他的儿子“熟精《文选》理”,这“理”包括了《文选》分类后所体现的各类文体的性质和风格。古谚云:“《文选》烂,秀才半”,这不仅把按类系文的《文选》看成了学文的门径,而且当成了莘莘学子仕途的阶梯。宋以后,古人对文章分类功能的认识更为自觉,反复有人讲到“文章以体制为先”,认为学文“各有入门处”,“体制”即是其一,可以促人早慧。  相似文献   

14.
矛盾概念并非只是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韩非子》中早就提到了矛盾的故事,在《易经》、《老子》等古代著作中都有对矛盾概念的各种不同的理解。矛盾并非舶来之品,实乃中国土生土长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5.
“谏诤”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在类目的分属上一直不很统一。从“谏诤”分类的一个特例——《文苑英华》的“谏诤”分类入手,对比历史上多种总集中“谏诤”分类的一般情况,可以总结出“谏诤”的本质。在文体分类里,“谏诤”之所以逐渐被后人完全当成奏疏的一种,在于以帝王为一般陈述的对象,也在于一直没有统一和确定文体的固定名称。然而作为各种奏疏中专门指摘现实的一种,谏诤类的文章有着鲜明的文风和补益时政的巨大意义。了解这种文体在历史上的演变,透视它的历史地位,不仅在学术方面,更对社会优秀传统道德的重新树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考点解说]“文学体裁”包括古代的和现代的两类。古代的包括“散文”和“韵文”两种,其中,“韵文”包括诗、词、歌、赋等;而现代的则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在这一个知识点中,着重要把握:①古今不同文体的分类;②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复习时,要注意纵向的历史演变,又要注意横向的文体间的联系。[强化练习]1.下列加点的字表明文体的是()A.《出师表》、《爱莲说》、《回乡偶书》B.《陋室铭》、《论积贮疏》、《〈指南录〉后序》C.《桃花源记》、《过秦论》、《秋浦歌》D.《柳敬亭传》、《阿房宫赋》、《凉州词》2.将下列作品按《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分分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硕鼠》②《赤壁之战》③《鱼我所欲也》④《庖丁解牛》⑤《孔雀东南飞》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五蠹》⑧《季氏将伐颛臾》⑨《鸿门宴》⑩《游褒禅山记》⑾《采草药》  相似文献   

17.
“记叙文”与“散文”在分类时不能并列,应该说是文体分类的基本常识。因为这两个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的,二者并列就会交叉重合,导致概念间的纠缠含混。一般认为,记叙文是以表达方式为依据划分出来的一个“类”的概念,包含所有的呈“记叙”色彩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不仅以门系类,缔造了三级文体分类纲目,而且在姚鼐《古文辞类纂》基础上对二级文类进行了删减与分合:一方面,广选经史篇目,增设叙记、典志类文体;另一方面,着眼文体形态,散碑志之文入记载门各类,并颂赞、箴铭于词赋类文体。这一相异姚选的文体分类,统一于曾国藩“义理、辞章、经济、考据”的体系中,体现了他切于世用、包纳百川的学术观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体学的遗产,源远流长;中国古人对文体的研究已初具文体学的规模,本文打算对我国古代这份珍贵的文论遗产作些梳理和探讨,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重视。1 “文体”一词,最早见于汉代贾谊的《新书·道术》,语谓:“动有文体谓之礼,反礼为滥.”在这里,“文体”指的是文雅有节的体态。后来王充的《论衡·正说》谈到:“夫经之有篇也,犹有章句也。有章句犹有文字也。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古代论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问题,我们一的做法是对于它们进行更为严密的分析和界定,这就是所谓的概念分析方法。对古代学概念进行阐释的真正困难,在于古今思维方式的本体差异和不同,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变成如何改变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以便能够认同古人的思维方式,并按照古人的思维方式来把握古代论概念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