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对"话语"范畴的界定存在不确定和混乱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畴应实现从"语言学话语"到"思想政治教育学话语"的拓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畴将有助于从哲学高度来分析、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诸多困境,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畴必须提高教育者的自我修养和语言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哲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一个目标着眼点。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讲解与培养学生哲学思维方式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可以看作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与通识课教育相结合的一个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对发生在课堂互动和课外活动中的、以师生为核心话语主体的教育话语进行语用学视角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层面进行:教育话语主体身份、角色的话语特征与表现;教育话语在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整体结构特征和局部结构特征;教育话语的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主要话语手段与方式;教育话语的仪式性。这一教育话语的语用分析模式可运用于机构话语其他具体类型的话语分析中。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是建构话语内容、转换话语方式和提升话语实效的关系构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的本质在于明确其要素和特征,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传递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定目标。话语内容、主客体、环境和形式是其基本要素,建构性、冲突性和层次性是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初期经历了"听着西方讲""照着西方讲"的历程,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造成中国教育哲学自我话语的隐匿。我们只有通过"自己讲"才能确立话语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教育哲学自我的觉醒。"自己讲"通过"讲自己"而实现,因此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自己讲"作为话语前提,还需要"讲自己"以构建话语的"中国范式"。但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不能局限于传统,也不能自说自话,要注意古今融通、中西融合,凸显出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的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并能够在国际平台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中得到国际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的语言学的哲学转向让人们从哲学层面思考语言问题。语言是教育存在的根本形式,交往又是其中高等英文教育的基础,而作为师生双方交往的方式之一的"言说",其内涵和教育价值是丰富而又深厚的。高等英文教育的"言说"应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的沟通,应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加强教师的思考,因此,师生间的言说主体、言说什么和如何言说是我们应该去反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哲学是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哲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哲学、数学哲学或教育哲学为基础对数学教育进行研究,二是这种研究方式可以是哲学理论的运用,哲学话语体系的研究,或是采用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数学教育哲学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哲学成果的数学教育价值实现,哲学论题的数学教育化研究,哲学思维方式的数学教育批判,数学教育哲学的学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谈及教育哲学,浙江师范大学李润州认为:教育哲学是教育与哲学的联姻,换言之,教育哲学就是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而这种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的教育哲学至少有三种存在形态:基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基于哲学框架的教育哲学、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笔者参照李润洲对教育哲学存在形态的划分,认为陆有铨先生所著的《现代西方教育哲学》一书中的叙述内容与表述形式两方面均符合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故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角度出发,就本书中作者对教育哲学的概念界定、研究视角这两方面进行评述,并聚焦我国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谈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随时代变迁而创新、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应遵循相应话语原则。实现话语权力的平等、话语内容的生活化、话语表达的人本性和话语方式的互动性,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哲学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是指导人们如何探索真理,如何进行"思想"的教育。哲学教育需要以哲学的方式进行,然而,我们的哲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根本问题却恰恰在于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哲学教育",在哲学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手段上普遍缺乏反思、批判和创新的精神。哲学教育的适应性不强,缺乏现实性,没有前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是实现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包含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三个向度。从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语境历史与现实的弥合、课程话语语境显性与隐性的结合、个人话语语境宏观与微观的重合来实现;从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内容事实与价值的共生、课程话语内容学术与政治的共在、个人话语内容理论与生活的共存来实现;从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方式刚性与柔性的并济、课程话语方式单一与多样的并蓄、个人话语方式有形与有态的并融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哲学创新和发展的实现形式。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既以承认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存在为前提,又以"中国历史"向着"世界历史"的根本转换为背景,既是中国哲学面向世界、追求现代性的过程,更是中国哲学在各个民族的哲学逐渐融合为"当代世界的哲学"或"世界的一般哲学"的大潮中浴火重生的过程。实现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必须以其对"哲学",包括"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及其现代性的充分理解和反思为前提,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必须以回归中国哲学范式及其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否则就会因民族性的丧失,泯灭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意义;必须以解决中国人的安身立命问题为旨归,以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为中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和言说方式,否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和时代眼光,以开放的心态和全球化的理论视域,牢牢把握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大势和趋向,实现从被迫现代性或追随现代性到引领现代性的历史转换,为当代人类的价值重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在强调中国哲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克服地方性知识的局限性,否则只能是在片面强调民族自我的同时,放弃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基本载体和构建者。如今,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另一方面,受到信息化和网络环境的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变革与创新,切实增强话语实效性,已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研究课题。依据习式语言风格特点,从创新理念、优化内容、丰富方式三个方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泽厚的主体论哲学在对革命话语解构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实践为内容的主体概念,这一解构的方式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为以康德具有先验认识能力、自由意志和审美的主体来改造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改造历史和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基于此立足点来透析在80年代的语境中,这一解构方式是如何来构建80年代的精神图景,以及其在后"文革"的语境中是如何重塑当代的历史和个人的生存方式,进而反思我们当下的处境。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体系的建构包括话语内容体系、话语转译体系、话语自觉体系和话语共生体系等。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自觉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转译方式、和谐共生的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发展有赖于转译体制、方式的改进,推动话语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存在着政治化、知识化和低俗化的"非哲学"施教方式,要彻底转变这种旧的教育观念并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生活世界"出发,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哲学本性,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新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真精神,又直面了当下我国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7.
教育国际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一个潮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国际化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中国是一个有世界影响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学科、理论话语体系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同时,高校也在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国际化。因此,正确地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国际化的方式、内容和目标,对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马克思所谓的"消灭哲学"的内涵,不仅是现当代哲学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未来哲学革命的重要力量。马克思的"消灭哲学",既要消灭以德国古典哲学为核心的西方资产阶级旧哲学,更要实现哲学本身的"扬弃",这种扬弃一方面是使哲学与现实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实现哲学现实功能与现实意义有机结合以及哲学主题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话语的显著特征是具有以显性和隐性数据为取向的精密级阶。模糊话语的生成是,言说者根据意向态度(使用模糊话语手段)将意向内容(想要表达的内容)置于以相邻关系为中介所形成的精密级阶连续统中,按照"表达度"的要求进行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生态话语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共同话语。用生态理论研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用生态思维研究教育教学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文章拟把中学外语课堂纳入生态哲学视野,探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之际,中学外语课堂中的"生态平衡"与"失衡",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