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的小说创作代表了我国现代小说风格成熟和现实主义的一个新高峰,他的作品始终充满了作家主观激情和生活的热忱,并经历了从激情呐喊与控诉到冷静分析的创作发展道路。巴金是以战士的姿态从事创作的,他的小说大都是写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本文通过对巴金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特点,分析了巴金创作思想形成与转换。  相似文献   

2.
巴金在桂林创作的小说产生于抗日战争的特定时期,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激情。为抗战鼓动宣传,成为巴金桂林小说的主要思想特征。其总体艺术特征是含蓄、细腻、平实。朴素。创作风格发生明显变化。题材由写英雄人物转向芸芸众生,由封建大家庭转向普通小家庭;情感亦由浓烈激越转为冲淡平和;表达方式在控诉中增加了呻吟;创作方法由充满英雄色彩的浪漫主义转为朴素的现实主义。为抗战后期新的创作高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纵观巴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创作,《春天里的秋天》可以说是风格最为独特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巴金在泉州的真实见闻为基础创作而成,不仅紧扣时代主题,更是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著称。在这部中篇小说中,巴金通过其独具匠心的叙事艺术,将小说的主题与时代的脉搏紧紧融为一体,具有永恒的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巴金家庭题材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从离家到归家"的过程。这种观点认为,在巴金前期的这类作品中,"家庭"是封建专制的象征,它是青年叛逆者要挣脱的牢笼;而在其后期创作中,则呈现了"家"中蕴含的脉脉温情,表达了作家对"家"的认同。这种对家庭中美好情感的怀念在巴金的前期代表作《家》中就已现端倪,即使在青年巴金的心底,依然有着对"家"的眷顾,这构成了与其后期家庭题材小说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5.
巴金在 17年散文创作中 ,歌颂人民的胜利和欢乐 ,礼赞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反对侵略战争呼唤世界和平 ,忆写友朋往事寄托深切哀思 ,以真挚充沛的激情、自然平实的结构、流畅素朴的语言 ,构成了其散文真率激越的风格。巴金用“这枝写惯黑暗和痛苦的笔改写新人新事” ,小说家巴金的隐退、散文家巴金的出现 ,对于中国文学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6.
《寒夜》承载了特定时代下的巴金的情感,及他对生存在其中的人们的悲剧命运的深度思考,对巴金小说《寒夜》“灰色空间”的解读有助于对巴金创作“艺术断裂”问题的理解。小说创作时的时代环境、工作生活环境、巴金精神世界的苦闷是“灰色心态”产生的基础。《寒夜》里大量的文字和人物的心情显示了灰色的“存在”,巴金在《寒夜》里流露对知识、自由、胜利、制度、真爱等的质疑和否定,“灰色空间”的“存在”都隐含着强烈的“虚无”指向。  相似文献   

7.
运用于巴金小说研究领域的方法主要有:资料的收集整理、政治批评、传记研究、文化研究、艺术批评等。近二十年来,巴金小说研究在创作主体美学思想研究、文化批评、艺术的审美批评及读者接受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将巴金文本放置于最初的语境中,进一步开展对巴金主体思想及巴金的时代意义、文化意义的研究,进一步开展对巴金小说的诗学研究是我们目前仍需努力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巴金是一位热烈地歌颂青春的作家。激情,是巴金创作的轴心,也是他艺术思想、风格魅力之所在。巴金在创作中充分暴露了内心的真实情感,将自己的爱恨情仇一股脑儿地倾吐出来,这份赤裸裸的激情交与读者的同时,他们也接受了作家那颗热腾腾的心。然而,巴金的激情叙述也有其艺术缺失,它在沸腾了读者之心时,却再无力将读者拉回沉静与思考,因而缺乏一种刻苦深思的坚忍。  相似文献   

9.
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叶紫的名字是举世瞩目的。他在战乱流离、贫病交加中用了断续5年左右的时间,却留下了约50万字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添写了光辉的一笔。其小说创作以《偷莲》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似一团激情的火焰,悲壮而激烈;后期创作则犹如投枪和匕首,在战斗的过程中多了些冷静和思考,表现出一种沉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穆时英的小说创作以《公墓》为界,前期的普罗小说充满对生命强力、原始野性的张扬,后期的新感觉小说展示了病态的都市生活与畸形的人生百态。这种风格的差异,主要是时代氛围及穆时英双重人格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庐隐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初期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好小说创作的审美个性特点,也为她后期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本文认为庐 隐早期小说的创作展示了“五四”初期青年知识分子在情智冲突下的悲郁心态;开创了以情绪为中心选择色调、协调音韵、组织情节的审美形式;同时体现了虚无主义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2.
茅盾、巴金创作与冰心小说《超人》的精神联系主要表现为:茅盾的小说《幻灭》直接整合、转换进了冰心小说《超人》的内容,巴金的小说《灭亡》也与冰心的《超人》形成精神共鸣。茅盾、巴金文本中所昭示的渴求母性之爱的男性心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这正是冰心从女性角度建构母性之爱的创作拥有广大读者、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13.
刘震云小说创作论曹书文在新时期文坛上,刘震云无疑是一位风格独特且日益引人瞩目的青年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发展由幼稚到成熟,从写实、反讽走向近年的荒诞,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作品的取材多集中于普通平民和基层干部的日常生活及乡村历史的变迁,且多透过政治文化这一...  相似文献   

14.
毕文健 《文教资料》2008,(28):200-204
笔者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研究历程进行描摹,从"文体之新、风格之美、文化之厚、意义之深"四个纬度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从中发现汪曾祺小说创作研究在"地域方言与文学语言的转换、审美拓展与文学成就的非对应性、小说中蕴含的地域性文化以及汪曾祺的创作对中青年作家的影响"等方面尚存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王芸小说具有丰富的大众传媒时代风格特性,表现为快餐性阅读消费的小说内容,无性别视角的叙事方式,"泛修辞化"的精美语言包装,等,使她的小说迎合了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文化趋向和读者阅读趣味;与此同时,她的小说创作,着意意象与象征的营造,关注生活的思考、人性的拷问,在迎合中实现了超越。  相似文献   

16.
一、巴金与<随想录>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解放前,巴金除了小说创作以外,出版了十多本散文集,解放后至文革前,也出版了十多本散文集.1978年底开始写<随想录>,到86年已经写了5集,共150篇,42万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巴金创作的潜意识表现特征,从人物性别界分方式的情感标准、童年记忆对作者选材和风格的制约、民族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对作者的铸造作用等方面,提出巴金创作中较为突出但却不被人们注意的问题,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去探索巴金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因和特征表现的背景因素,才能更深入准确地把握巴金创作。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消费主义文化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青年人的价值观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很多人理想信念的缺失.巴金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贯穿他的一生,巴金的理想主义是超越了时代的,对我们当下这个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有重要启示意义.通过对巴金理想主义的解读使当代青年更好地了解巴金的理想主义,呼吁当代青年对理想主义的重视,以期让巴金理想主义为当代青年价值目标建构树立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19.
世纪老人巴金在现当代文学的画卷上留下了数十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他的创作前期,其理想的女性形象在中篇小说《海的梦》中已初现端倪,在《爱情三部曲》之《电》中完全成熟。本文拟从《海的梦》的女主人公里娜着手,通过分析作品展示其崇高的人格魅力,了解巴金写这部作品的意义,并由里娜对以后巴金创作的女性形象的影响推知巴金前期创作中理想的女性形象雏形就是里娜。  相似文献   

20.
张燕 《文教资料》2010,(36):15-16
丁玲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类型、叙述内容、叙述风格都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但却始终坚守激情的理性叙述态度、革命性的叙述方向、鲜明的女性形象,使她的叙述自觉地融入了中国现代性文化建设的宏大叙述之中,而且个人的声音始终没有被宏大叙述淹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