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了"乡政村治"格局,即在乡镇建立基层政权,对本乡镇事务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在村级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本村事务行使自治权。农村治理结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应以"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为原则,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财政困难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因,但缩减财政支出并不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导方向。乡镇政府应当精简机构和人员,但主要着力点却不在乡镇自身。建设完整职能的乡镇政府,以及撤销乡镇政府、卖行乡镇自治、改组为派出机构、推行民主选举等方案,缺乏行政技术上的可行性。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着眼于县域范围,以实现政府职能的最佳配置为核心。为此,需要科学界定县乡政府职能,合理划定乡镇政区范围,改革政府设置形式和级别制度,并探索新的村级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具有三重主题意蕴:优化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大学的权责关系,实现大学外部治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优化大学治理中各利益相关人的权责关系,实现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规范大学内外治理模式中各治理主体的行为,实现大学内外部治理模式运行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作为对三重主题的回应,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则必然应该有三重路径选择--建构基于绩效协议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大学伙伴关系;建构共治型的大学各利益相关人的权责关系;塑造官僚科层制中的"结果导向"与"顾客驱动"的组织气质。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资源密集输入与村庄社会结构变迁的双重影响下,新时期基层治理逻辑产生深刻转型,呈现出以党组织为领导、以行政力量为核心的统合型治理转向。基于皖南宁村的田野调研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统合型转向是村级组织行政化下主体统合、资源统合、任务统合的聚合结果。它重构了乡村治理秩序,在强调村干部平权化的同时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在弱化基层自治空间的行政化中生产出村庄的保护机制,进而塑造了乡村治理的弹性运作机制。因此,在作为国家代理人的村干部的角色转变趋势下,基层统合型治理逻辑以多元化方式回应治理需求,反映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系统转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台湾地区的乡村自治经历多次变革,形成治理成本低而收益高的平权式治理模式。它具有村级公共权力分配的合理性、乡镇权力的延伸性、村民权利的现实性等特点。这对当下中国大陆地区村民自治的改革中的公共权力分配、乡镇与村组织的衔接、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民间组织的发展等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税费改革前,汲取资源的体制压力迫使乡镇政府必须通过村干部来收取税费,由此决定了乡镇对村级组织高强度控制的特点;而税费改革之后,尤其是在大量资源投入农村的背景下,乡村关系则由于乡镇压力的转化和村组织自主性的提高呈现出了更加复杂的特点。但是,在政府主导型的现代化模式之下,影响乡村关系变迁的仍是国家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乡村关系的调适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村民自治以后,乡镇同村的关系应该由传统的“命令-服从”型关系转变为与“乡政材治”模式相适应的“指导-协助”型关系,但在实践中却并非如此,乡村关系中行政控制或准行政控制的迹象仍然十分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行政本位思想观念的影响,村民自治制度弹性过大和乡镇干部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建立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乡村关系,必须进一步实行农村费税制度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乡村关系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乡村作为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微观基础,其治理成效不仅关乎乡村的和谐稳定,也深层影响社会整体治理水平。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积分制作为村级公共事务的治理工具,在激励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全国各地持续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过程中,部分地区村民积分制实施过程中遇到财政不足、主体缺位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以陕西省Q县F村为研究案例,经对其村民积分制地方实践调研发现,F村作为陕西省村级经济发展强村与乡村治理示范村,其运用村民积分制与环保卫生、乡风文明建设等村庄事务相结合,显著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的同时,仍存在村民积分制治理手段陈旧、治理深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F村应将村民积分制与产权改革相辅,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强化“村”“民”纽带等手段助推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农村税改后,我国乡镇机构的去留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焦点.笔者以为乡镇机构改革事关稳定发展大局,其走向既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废问题,也不是"积极行政"和"消极行政"的争论问题,而是一个如何"科学行政"的问题.乡镇机构改革走向应当围绕乡镇机构人、事、权的重要环节,正确把握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的界点,实现转变乡镇职能、创新权力机制和精减乡镇规模三者统筹兼顾,同步推进,以实现乡镇的"科学行政".  相似文献   

10.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级组织“一肩挑”治理模式是优化当前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实践。结合行政过程理论框架,基于江西赣州H村“一肩挑”模式实践的调研,旨在对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模式的推行效果与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语境下,“一肩挑”模式简化了镇-村关系,在权力集中的同时提高了决策和执行效率。为了进一步维持“一肩挑”模式在决策和执行环节的优势,一是需要两委协调配合,提高交叉选任比例。二是提高村民参与度,调整选举机制。对于当前“一肩挑”模式带来的监督压力问题,建立新型镇-村关系是探索保障“一肩挑”模式稳定运行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镇改革与乡镇机构改革,从内涵上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革。说到底,乡镇改革的实质和核心问题是解决我国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垂直管理与“块块”统一领导互相分割,乡镇“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下一步的乡镇改革总体目标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惠及9亿农民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提高整个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且牵涉面最广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校长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领导两个维度,调查并分析了当前甘肃农村地区小学校长的领导效能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本文以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在深刻剖析黄州区“六段十六步”工作法的流程步骤和重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发展经济与风险防控、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三对关系;进一步深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切实加强党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领导,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4.
随着领导研究的推进,教师领导作为学校变革的新动力得到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教师领导的定义、角色丛以及领导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师领导的丰富内涵,并认为学校内的教师领导功能是通过跨层级关系、托管关系、对等关系、权利分离关系以及友谊关系等分布式机制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课程领导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领导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的发展经历了要素确立期、概念发展与模式建立期、模式应用与理论深化期。国外课程领导研究的发展给予我们启示,即要处理好三对关系:课程领导理论与实践:课程领导与管理;课程改革与课程领导。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安徽农村改革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的复出及其领导下的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安徽农村改革的兴起提供了组织保证;邓小平“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务实态度和实践反馈法,为安徽农村改革的兴起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农村体育教学存在领导不重视、教师素质整体水平低、体育器材短缺等问题,因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学经费投入;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充实体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调动体育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已经30年,改革开放还将继续深化、拓展,因此,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十分必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困境之中依据我国国情和世界范围内时代主题转换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大创举。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对党的领导来说,实行改革开放会有风险,但比较起来,不搞改革开放或改革开放半途而废风险更大。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样,党的领导也必须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9.
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珠三角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战略步骤,“镇级市”作为一个创新性的城镇化模式,主张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通过改革领导体制、完善工作平台、扩大管理权限等措施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这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强镇推进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在新形势下面临诸多问题,致使发挥作用能力降低,已经影响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地位。要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应在加强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力、执行力、服务力、控制力、管理力和竞争力方面下大力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