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是影响小麦烘烤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利用四川小麦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SDS—PAGE法对36份四川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Glu-Al、Glu—Bl和Glu—D1位点上的变异形式分别为2、3和2种。其中Glu-Al位点上亚基缺失类型出现的频率较高,达到61.11%,1亚基出现频率为38.81%;在Glu—B1位点,7+8亚基组合的出现频率最高,为63.89%,14+15亚基组合类型其次,频率为25%,7亚基出现的频率最低,仅为11.11%;Glu—D1位点上,2+12亚基组合类型出现频率达61.11%,而5+10类型为38.89%。本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亚基组成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     
《中国科技信息》2006,(20):20-38
小麦一些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SDS沉降值的效应分析;牦牛金属硫蛋白-Ⅲ(MT-Ⅲ)cDNA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红松阔叶林内凋落物表层与底层红松枝叶的分解动态。  相似文献   

3.
按全国的评价标准对青海省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状况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籽粒蛋白质的遗传控制,提出了制定合理的育种目标,远缘杂交,育种过程中采用的测试技术,诱变四种途径尽快改良青海省春小麦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方法对可育转基因栽培小麦鄂恩1号(EN1)和鄂麦11号(EM11)植株的T1代种子中的谷蛋白亚基成份进行分析,验证种子中是否含有对增强小麦展弹性有显著作用的转基因胚乳特异性表达产物——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转基因株D193种子中连锁表达两种亚基基因1Dx5和1Dy10,转基因株D185和D186则均表达其中的1Dx5亚基基因,不同基因型受体可能影响转基因的连锁表达。Χ^2检验表明鄂麦1号、鄂麦11号二种基因型T代种子中转基因表达蛋白1Dx5和1Dx5+1Dy10产生的表型比均符合预期分离比3:1(P〉0.05),两种外源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可能均为单位点整合。表明遗传转化分子育种可以成为改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并讨论了SDS-PAGE有效检测转基因在早期世代表达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5.
刘义花  胡玲  宋华 《青海科技》2009,16(6):70-73
低温冷害是青海省春小麦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1957~2006年青海省春小麦不同种植区在苗期、开花期、灌浆期三个阶段低温冷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是甘肃省、青海省及我国北方春麦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培育出22个高原号春小麦品种,这些品种在我国春麦区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约8亿元。本文从高原号春小麦品种在推广应用中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角度,阐述了这些品种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培育、推广高原号春小麦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四点建议,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10对STS引物分析142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和136份西藏小麦地方品种的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Glu-B3的遗传多样性,以明确西藏小麦种质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Glu-B3位点分布。结果表明:142份西藏半野生小麦、136份西藏小麦地方品种在Glu-B3位点等位基因分别为6种和9种,且出现频率最高的均为Glu-B3c(分别占总数的85.91%、70.58%),出现频率最小的分别为Glu-B3i(16.90%),Glu-B3g(2.94%)。西藏半野生小麦、西藏小麦地方品种在Glu-B3位点共有51种组成类型,其中前者有31种,后者有28种,出现频率最高的组成类型为c(分别占18.31%、32.35%),两群体中共同出现的组成类型有Glu-B3(b+c)、Glu-B3c、Glu-B3(c+d)、Glu-B3(c+d+i)、Glu-B3(c+i)、Glu-B3(d+i)、Glu-B3fg、Glu-B3i共8种。西藏半野生小麦、西藏小麦地方品种在Glu-B3位点遗传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108、1.9542,而组成类型遗传多样性指数没有差异;聚类与主座标分析表明,所有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09~1.00之间,平均为0.3462。研究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麦和西藏小麦地方品种之间在Glu-B3位点的等位基因种类与组成类型、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存在差异。西藏小麦种质资源Glu-B3位点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与群体内遗传距离较大。  相似文献   

8.
96-115是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丰产紫黑色春小麦新品种。1999年在青海省和甘肃省9个点试种,其平均较对照减产8.3%;2000年在青海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较青海省的主栽品种青春533减产4.3%和3.0%;1999年9个点的籽粒全粉、80粉和麸皮营养品质分析表明,在测试的17项统计指标中有16项高于对照,其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钙和铁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初步研究表明,其籽粒的紫黑色色素提取率为1.0%;酿造的蒸馏酒质优,其出酒率为31%。该小麦是加工营养食品、酿酒和提取天然色素的理想原料。但开发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有待深入,在开发出产品前,要控制其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西藏小麦加工品质,以38份自主选育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HMW—GS)及其关系,并研究了蛋白质性状与面条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11.7%~16.7%,平均值14.03%;湿面筋含量22.6%~37.2%,平均值31.03%;沉降值19.2ml~31.4ml,平均值25.0ml;高分子谷蛋白亚基有1、17+18、7+8、13+16、6+8、7+9、5+10、2+12等8种(2+12和6+8较多,分别占62.86%、42.86%),亚基组成有11种(6+8,2+12亚基组合最多,占31.58%);高分子谷蛋白亚基7+8、13+16、1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具有正效应,17+18、1、7+8、5+10与较高的SDS沉降值有关;沉降值较低是影响西藏小麦加工面条品质的主要因素。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适宜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情况下,可以沉降值作为西藏小麦品种面条加工品质改良时的主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农牧业气候资源类型也非常丰富.全球变化背景下,青海省呈现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有效积温增加趋势,农牧业气候资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采用青海省1961年-2008年全省54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建立了青海省≥0℃年积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空间推算模式,得到青海省500m×500m网格化气候资源要素空间分布结果;结合青海省第二次气候资源区划指标,建立了≥0℃年积温、年降水、7月平均气温三级气候区划指标体系:以≥0℃年积温500℃、1500℃、2000℃、3000℃作为寒冷、寒温、冷温、凉温、暖温一级气候区的阈值;年降水50mm、200mm、400mm、600mm为极干、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二级气候区的阈值;7月平均气温6.0℃、11.5℃、13.5℃、18.0℃为种植青饲料、青稞或小油菜、春小麦、冬小麦三级气候区的阈值.按照上述指标,将青海省划分为39类气候区.对其中12类气候区的降水、气温及气象灾害等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区适宜种植作物以及农牧业生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小麦商品粮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比较了青海产、外省购入、进口小麦商品粮的籽粒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差异,为青海小麦品质育种及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The quality of wheat grain depends on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which the composi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encoded by Glu-1 loci,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ical tools to accelerate the attainment of homozygous lines may influence the proportion of segregated genotypes. The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election pressure generated by the methods based on in vitro cultures, may cause a loss of genotypes with desirable Glu-1 alleles.ResultsHomozygous lines were derived from six winter wheat crosses by pollination with maize (DH-MP), anther culture (DH-AC) and single seed descent (SSD) technique. Androgenetically-derived plants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callus were examined before chromosome doubling using allele-specific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t was found that segregation distortion in SSD and DH-MP populations occurred only in one case, whereas in anther-derived lines they were observed in five out of six analyzed combinations.ConclusionsSegregation distortion in DH-AC populations wa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than one plant of the same genotype from one callus. This distortion was minimized if only one plant per callus was included in the population. Selection of haploid wheat plants before chromosome doubling based on allele-specific markers allows us to choose genotypes that possess desirable Glu-1 alleles an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lants in the next steps of DH production. The SSD technique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advantageous in terms of Mendelian segregation, thus the occurrence of residual heterozygosity can be minimized by continuous selfing beyond the F6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3.
兰海  吴悦  王丹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40-46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BCC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10-2019年青海省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测度青海省科技创新活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效率变化,深入剖析青海省科技创新效率.结果 表明,青海省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处于非DEA有效,目前正处于科技创新效率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投入规模不足阻碍了青海省的科技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均较为稳定,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主要受技术进步指数制约,促进技术进步将有助于推动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在西宁地区种植北方六省区的11个春小麦品种,进行了产量等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高原448和民和588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产量高,具有适应本生态环境的优势,可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5.
调查青海省区域创新环境与科技创新绩效的现状特点,建立青海省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青海省1999年-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青海省区域创新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对青海省区域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相关性,分析青海省区域创新环境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创新基础与服务环境方面、创新资源与政策环境方面。最后,分析提出改善青海省区域创新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南高原雪灾模拟评估与服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青南牧区逐旬最大积雪资料作了整理分析,提出了冬、春季雪灾的标准,并建立了雪灾等级序列年表,用相关普查初选雪灾等级的预报因子,利用精选因子,按最优子集回归原理,建立了雪灾的预报模拟评估方程,按预报模拟值的等级,提出了相应的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7.
傅纯德  高斌 《青海科技》1998,5(3):37-39
在大通,互助,平安,都兰四县的水,旱地春小麦,油菜田喷施丰产素2号后,春小麦的每亩增产21.4-78.9kg,油菜每亩增产7.2-37.5kg,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3.28-3.45和1:1.62-12.5。丰产素2号对马铃薯,蕃茄,黄瓜,辣椒等多种蔬菜均有较高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指出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的 3大条件之一 ,提出了完善管理、检测、监督体系等 3项措施 ,以提高青海省实验动物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