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的转型深化,柔性法律监督的体系地位日益凸显。此次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检察建议"属于法律监督的履行方式之一,并为其赋予了一定的刚性保障。与此同时,《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跟进修订,重塑后的检察建议已基本实现与刚性保障相匹配的配套要求。上述变化催生了柔性法律监督的新时代特征。柔性法律监督的特征包括职权法定性、方式柔和性、功能补充性、权力制约性四个方面,并以此作为后续发展的根基与框架。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设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各类专门人民检察院(如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等)。人民检察院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行使检察权。检察权指的是对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检察监督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权是:法纪监督,侦查监督,提起、支持公诉和审判监督,刑事执行监督。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主要有:一是依据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二是对于任何公民在适…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14日新《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的通过,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对于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问题,可以是此次修律的一大亮点。通过修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与完善,既增加了监督的内容和途径,又扩大了监督的范围,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监督力度。但是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或者漏洞,亟需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法律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本文通过调查法律监督的现状,分析法律监督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思考:(1)强化法律监督意识;(2)扩大法律监督范围;(3)完善法律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5.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随着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正,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的立案、侦查、审判以及执行诸阶段的法律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对于反腐倡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事抗诉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职权通过诉讼程序,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要求进行改判的监督活动。它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贯彻有错必纠的原则,准确、合法地惩罚犯罪,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拟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抗诉工作的现状,分析制约抗诉工作开展的原因,提出进一步加强刑事抗诉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伶 《考试周刊》2013,(68):29-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6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由于立法上的缺陷和不足,致使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职能发挥受到阻碍和制约.为了考察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工作的现状,本文探析了具体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完善基层检察院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是其重要职责。在实际运作中,存在有检察监督力度不够,措施不力,手腕不硬,以致于效果不佳的情况。正确理解坚持党对检察机关的领导,理顺检察机关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健全检察监督法制,推进检察制度改革是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2年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并规定由人民检察院对该程序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在监督强制医疗程序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检察机关应当遵循人权尊重与保障、权力与职责相统一、依法监督与工作协调相结合三项原则,在法律监督立法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强保障机制的建设,从而促进强制医疗程序的良好实施.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存在四个缺陷:监督内容不完整、监督手段无力、监督时间滞后、监督机构分散,立法上的缺陷严重影响了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监督作用的发挥。为了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的刑事诉讼监督作用,实现刑事诉讼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必须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1.
审判不作为在审判实务中较为常见,其不仅大大降低了司法效率,造成当事人难以获得及时的司法救济,而且也严重伤害了公民对司法和法治的信仰。通过对审判不作为现象的消极违法性和程序违法性的本质,以及由于相关救济制度的欠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的分析,探讨了由检察机关监督审判不作为的制度优势和现实必要性及实施办法,并且指出了检察机关在进行审判不作为监督时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检察权的外部配置成为司法职权配置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现检察权外部配置的最优结果,可以通过加强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监督、相对强化人大对检察机关的监督、适当调整人大对审判机关的监督,改变现有的权力制约模式、建立新型的权力结构,从而形成司法权力结构的一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实践中,对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在执行逮捕后变更为取保候审的情况时有发生。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捕后变更强制措施不需经原批准逮捕机关的核准,只需通知即可。立法上的缺陷和司法操作上的随意性,使捕后变更强制措施处于无人监督的局面,影响了逮捕的严肃性,因此必须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法律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附条件不起诉这一刑事司法制度,同时规定在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的监督考察主体是人民检察院。那么,检察机关究竟该如何监管,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系统理论尚未形成,实践领域也仍需摸索探讨。本文主要将探索检察机关在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的长效监管机制,旨在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监管和教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工作中的具体实效作用,进一步参与到我国诉讼体制的改革中去。  相似文献   

15.
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面临的信访案件呈现复杂多样、处理难度大的特点。涉检信访终结机制应采取分类终结模式,对司法性的涉检信访,采取司法化模式,对于行政性的涉检信访,采取三级终结形式,对国家赔偿类涉检信访,采取报告备案方式。同时,建立相应的保障协调机制,确保信访者权利能够得到实现、终结涉检信访案件有效退出。  相似文献   

16.
赖隹文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59-63,73
在众多的监督形式中,舆论监督以其主体和受众的广泛性对促进司法权的公正行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舆论监督确实存在越界行使、不当行使的问题,使两者产生冲突,干扰司法权的独立和公正行使,致使舆论监督异化为舆论审判,进而损害司法公正。司法权的特质决定了两者存在平衡的基础,而两者平衡又依赖于观念层面的建构和实践层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权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法律监督是对法律实施进行的监督。自人类社会设计权力的制约制度以来,始终存在权力分立与制衡以及独立设置法律监督权的两种不同思路。中国的法律监督制度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都呈现出制约权力的基本特征。从法律监督制度的制度渊源看,中国古代的言谏制度和御史制度、前苏联和现今俄罗斯的法律监督制度、西方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始终体现着独立设置法律监督权的制度设计路径。我国承担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应当恢复法律监督的本来含义,尝试对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8.
将检察权性质定位于法律监督权已基本成为学界主流的观点,但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于法律监督的含义还存在一些误解,需要进一步阐明。法律监督机关是我国宪法对检察机关的政治定位,检察权的宪法定性和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是两个紧密相联而又不完全一致的问题,解决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处理好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审判监督应当进一步加强,监督方式包括与诉讼相关的监督和与诉讼无关的行为的监督,审判独立和检察监督两大原则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实现二者的关系协调既要保证审判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实现检察监督的法定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再审程序使民事再审程序的公正性蒙上阴影。民事再审程序应由人民检察院提起 ,真正实现审判监督程序的纠错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