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体常识文体常识就是指文章的体裁知识,即文章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文学样式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都是现在的分法,而在古代,却没有这么规范的定型,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因此,要对文言文进行阅读鉴赏,就必须对古代文体常识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现就古代散文和小说两大主要文体,分别作如下解释:1.古代散文常识。①传: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如《屈原列传》。②赋:用以铺陈事物的一种散文体裁。如《阿房宫赋》。③序:用以叙述说明,用于书…  相似文献   

2.
文体和语体是两个不同的术语(不少人认为是一个意思)。前者是指文学的体裁,后者是指为适应文体而采用的语言样式。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用不同于小说、戏曲、诗歌等语言表达方式的各种手段,来和“散文”的思想内容相适应。这便是文体和语体的关系,即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抒情散文(随笔)、序跋、杂文、游记、书信、乃至日记、速写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体裁,简称文体,是文章的体制和样式.根据许许多多的文章在体制和样式上的异同点进行归类,给同类文章以名称,找出共同的规律,这就是文章体裁的分类.文章体裁的分类是写作的一个方面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文章体裁分类的知识,目的在于帮助阅读、写作和教学,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快地认识和掌握文章写作的一个方面的规律,更好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文章体裁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古往今来,许多体裁消逝了,许多体裁新生了,许多体裁发展了.例如:我国古代盛行一时的骈文、八股文现在已经淘汰;消息、通讯则是近代有了报纸之后才新生的文体;而最近几年,为了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调查报告、小评论、  相似文献   

4.
通常而言,作为整体文学演变过程之记录的文学史,一般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发展演变的形式表现出来。尽管不同文学体裁在其发展演变上有许多共同的或相近的规律可寻,但不同文体之间毕竟还有由于文  相似文献   

5.
文章与文学     
对于课文的文体归类,多年来在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单元划分上和各地出版的语文试题中,一直有争议。 要消除这一争议,关键要弄清“文体”的内涵和外延。文体是作品的样式,它包括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文章具有抽象性、直观性和实用价值,其形式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文学是人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一种语言艺术,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具体可感性等特点。西方采取三分  相似文献   

6.
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是与实用类文体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其有四种样式,分别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一、散文现在使用散文这一概念,有时指广义散文,有时指狭义散文。广义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范围较宽;狭义散文是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即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中文学体裁,范围较窄。这里所  相似文献   

7.
<正>文体即文章的体裁,主要指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所呈现出的具体样式或类别,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区别其他文体的独特功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各式各样,不同体裁的作品,其结构、语言及表现手法都是不同的,教师在决定教学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文体的体裁形式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才能使课文的文学价值及语言魅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8.
古代每一种文体的出现,都呈现为一个由非体裁到体裁或此体裁到彼体裁的过程,这是一个原有样式逐渐丰满、完备甚至变形的过程,是一个开放而非封闭的过程。古代文体的萌芽和演进。与人类的思维及语言发展同步。各民族文体的差异,在思维成熟以后趋于明显。各民族考察文体的方法,也因此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
《枕草子》开创了日本文学史上"草子"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其文体特征鲜明,体裁上属于随笔散文,可以将驳杂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融为一体;在使用假名作为创作符号时,表现出了个性化的色彩;体裁特色及作者个人的创作个性又赋予了作品自由、高雅的风格特征。作为平安文学的双璧之一,其独特的文体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即文章的体制和形式。各种文章有各自的样式和体制,诗歌不同于散文,小说不同于戏剧,这四者又不同于评论。它们的样式不同、体制不同,也就是体裁不同。按体裁特点把文章分成若干类别,就成种种文体。文体是文章的型范和规矩,写文章先要明辨文体。只有明确了文体的特点及其写法,才能按体行文,写什么象什么,达到特定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宋诗是在宋代复杂的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就整体上说,社会发展有它的规律性,文学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包括各种文体也各有其发生、发展、衰退的过程。这三者之间,既不能等同,又不能截然分开,而应当把社会的、文学的及其体裁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又以各种体裁形式的发展情况为主,把发展线索理清楚。  相似文献   

12.
谈谈序与跋     
文体学是写作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中国古代文体的专书 ,远在晋代就有李充的《翰林论》和挚虞的《文章流别论》 ,可惜都已失传。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论旨精深、体例周祥的文学理论专著 ,书中论列各种文章体裁 35种 ,为后代文体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众多的文章体裁中 ,与书籍的文本形式联系最为密切的 ,恐怕要算序和跋这两种文章样式了。序 ,又称作叙、引、题辞、序略等。宋代王应麟《辞学指南》说 :“序者 ,序典籍之所以作。”明代徐师曾也解释说 :“《尔雅》云 :‘序 ,绪也’ ,字亦作‘叙’ ,言其善叙事理 ,次第有序。”(《文体…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论旨精深、体例周详的文学理论专著,书中论列各种文章体裁35种,为后代文体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众多的文章体裁中,与书籍的文本形式联系最为密切的,大概要算序和跋这两种文章样式了。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论旨精深、体例周详的文学理论专著,书中论列各种文章体裁35种,为后代文体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众多的文章体裁中,与书籍的文本形式联系最为密切的,大概要算序和跋这两种文章样式。  相似文献   

15.
以张可久为代表的元后期散曲家,在创作上出现了回归诗词的"返祖"现象,曲风绮丽典雅。元散曲"返祖"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其他文学体裁中也较为常见。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文人们避世淡泊之心态有关,同时也受到了宋元之际出现的雅词理论的影响,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元代文人的自觉追求。这种"返祖"不但促进了散曲这一文体的创新,而且使散曲与其他文体相互渗透交融,促进了文体的发展演化,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散文中,出现了话录体、论说体、寓论体、问对体、论辩体等体裁,文章体裁日益丰富和繁荣。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百家争鸣社会风气的直接产物,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也起着开创、奠基的作用。后世不断发展、完善的各种文学体裁,基本上都可从这里寻到端倪。春秋战国时期在文化发展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研究文体流变问题就不能不首先从这里入手。这里,我们不准备从宏  相似文献   

17.
童庆炳“文学体裁分类的新构想”将各种文学体裁分为再现、表情、表意三类,其问题在于将文学体裁的类别同文学形象的类别相混淆了,从而实际上取消了前者。童氏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他未能看到,亚里士多德文体分类的标准“摹仿”实际上是文学的认识方式,由之分出的三种文类实际上是三种实体性的文学认识方式,而不是三个抽象的分类概念。许多人忽视或没有看到这一点,这是文类研究至今难以深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考作文让考生自选文体的越来越多,这给习作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面对同一试题,除了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外,还可以灵活选用自己擅长的其他体裁完成作文,以充分地展示个性与才情。这几年中考作文在文体选择上可谓“百花齐放”、“争妍斗艳”,不少考生巧思独运,写出了一批体裁上有创新的佳作。一、借用文学体裁在写作功底扎实的学生看来,既然文体不限,那么各种文学体裁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如小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等。当然,中学生写这类作品需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常见的文学体裁写法上也各有要求。比如:…  相似文献   

19.
试谈歌词语言的规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的是,它是歌唱性文学,歌词的文体特征决定,歌词语言有一定特殊性,尽管如此,歌词毕竟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这种特殊性也要建立在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它仍要受到语言基本结构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文体和文学体裁应该是两个不同概念。文体应包含文学体裁。表达方式有分类,大中学教材中,只讲述了结果,对分类的标准、原因需要继续思索。因为文体写作的需要,产生了把表达方式分成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分类方法。而在文学(文学体裁)写作中,甚至包括抒情类文学的诗歌写作中,常常使用的,也是叙述中有描写的表达方式。叙述表达事实,描写表达形象。叙述中怎样做到"实",应该继续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