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的范畴较广泛 ,本文仅以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爱国精神为例 ,谈谈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三个步骤。一、增强道德意识1 增强自我完善的意识。人是矛盾的集合体 ,人心灵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没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 ,任凭这种斗争呈自然状态发展 ,任凭生命之舟随波逐流。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则能够用自己的意志调动心灵中真善美的力量有意识地去战胜假恶丑 ,使自己的生命之舟沿着有益于祖国 ,有益于人民的航线航行。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这种意识的第一步是自我分析意识。我讲《…  相似文献   

2.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常为别人那优美生动的语言所陶醉,从中,我们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着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那么,如何锤炼我们的语言,使之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触动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真善美,假恶丑。假的东西常常被配于丑恶之伍,但事物都是辩证的,在特定的情况下,说假话也能表现人的善良和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在当代道德理想重建中发挥着弘扬新的道德精神、提高人们综合精神素质的重要作用,需要其多元价值取向中实现文学社会本质与审美本质、审美愉悦功能和道德教育功能的统一。文学中道德生活的表现,应以审美的形态来显现道德与情感的冲突,以充满热情与生命的生活形象表达对真善美的肯定和假恶丑的否定,以美的形式与情感诉诸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刘捷 《母婴世界》2014,(1):126-127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船长,驾驶着自己的“生命之舟”。每一艘“生命之舟”都有自己的航道,自己的目的地。而母爱如海,“生命之舟”在爱的海洋中航行、锻炼,然后慢慢驶向远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载体,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把教育寓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让学生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载体,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把教育寓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让学生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学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德育的过程首先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而课外阅读恰恰就是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人".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初中生正值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希望开拓自己的视野.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在阅读活动中渗透德育,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冶人的性情;一句名言,能净化人的心灵;同样,一个好的实验,能打动人心,让人终身铭记。而把试验引进班会课,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寓教于乐,学生可以学会辨识真善美和假恶丑。  相似文献   

10.
方九维 《快乐阅读》2011,(14):69-70
新课标指出:"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笔者想从以下方面来谈谈如何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内容成为学生书面作文的主要素材。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达到身心内外和谐发展境界。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点燃生命之火,为孩子们创造真正的教育生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精神与精神的相遇、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在师生互敬互爱、互助互学中携手共创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教师工作的特点是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正直的人.而如果教师自身就是一个缺乏高尚道德的卑劣之人,是无法教育学生的.世界上的人千差万别,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表现出人性之真善美,都应成为毛主席指出的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我无意也不能在学生中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只是想用自己的言行表现一个普通人应当如何对待人生,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如何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虽然我的人生之路已经不长,而学生却刚刚开始,但我愿意和他们携起手来,共踏人生的喜怒哀乐、苦辣辛酸之路.所以我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如实地向学生展现了自己的灵魂,达到了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我自认自己是一个恪守信念不断追求的人.可能有人知道,我在康中经常做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达到身心内外和谐发展境界。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点燃生命之火,为孩子们创造真正的教育生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精神与精神的相遇、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在师生互敬互爱、互助互学中携手共创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和手段是专属人的范畴。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地表现为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确定和调整其行为的目的,创造、选择并不断改进手段。在目的和手段的相互关系中,目的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手段为目的服务。目的存在着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根本对立,手段的性质和价值则取决于它为之服务的目的的性质和价值。只要目的是真善美的,原则上讲,应该允许采取任何手段。正确看待和处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要求把政治目标和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同斗争策略的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这是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格理解,就是读者通过阅读对象与不同历史、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氛围的人格心灵对话。通俗一点说,也就是读者由语言层次而进入心灵层次,实现与作者或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鸣和个性心灵碰撞。所以说,阅读决不仅仅是为了学得知识,记忆书中的情节或是结论,而是实现人格对话。通过人格的参照,剥去假恶丑,趋向真善美,进而将自己的人格升华到作者或超过作者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以自然主义哲学为引导,揭示了人与万物联系的客观规律、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同一性,提出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尊重生命差异等教育思想,张扬着人与万物与自己相和谐的生命精神。把完满性人格目标中的真善美一以贯之地融入自然生命之体的"生"的流程,创造着真正身心统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黄行福 《师道》2003,(12):12-12
现实与教育的背离,总是轻而易举的将我们毕十余年之功教授出来的健康的学生彻头彻尾的改变。是社会欺骗了我们的孩子,还是老师隐瞒了现实的残酷?我们应该怎么样在让学生实现真善美的塑造并坚持之的同时,又让学生懂得世界上还有假恶丑并要与之相斗争?希望此文能引起你的一些思索。———编者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实际,走入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良善与美德。因此,课堂是学生叙事的舞台,是张扬个性、纯洁心灵、追求真善美的舞台,而师者是灯塔、引路明灯、点燃理想的柴火。师者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学生的心,用生活素材打开一扇扇心灵之窗,激活品德教育、良善教育的力量,从而启迪心灵、唤醒生命、增长智慧。  相似文献   

19.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应更注重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启发、帮助、引导他们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真正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鬼城名山,以它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勾人心志,摄人魂魄。它以现实与未来,真实与虚幻,真善美与假恶丑相交织的巨大吸引力、诱惑力,使每一个观光揽胜的游人心灵震撼,审视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