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61年 1月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 ,继续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当时 ,中苏分歧的公开化为中美关系的接近创造了机会 ,但美国并未抓住机会 ,反而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力度。为此 ,美加大对越南的干涉和战争 ,使之升级为“特种战争”。越南劳动党最终不得不放弃和平的斗争战略 ,掀起抗美救国战争。中国给予越南全面援助。苏联为增加与美争夺较量中的砝码 ,对于越南也进行一定的援助。在中苏两国的帮助下 ,越南挫败了美国发动的特种战争。  相似文献   

2.
二战期间,美国提出以自由贸易为基本特征的世界经济秩序构想,并将苏联纳入其中,欲在战后延续两国合作。美苏之间围绕贷款和苏联参加战后国际经济组织两个问题展开一系列外交活动,美国欲以对苏贷款为条件,要求苏联配合美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开展,支持美国总体外交政策。但苏联反对一揽子解决两国所有问题,要求美国首先提供贷款。在冷战格局下,美国最终拒绝提供对苏贷款,苏联亦拒绝参加美国主导的多边减税谈判,美国对苏自由贸易的实践以对苏全面经济封锁而告终。美国对苏自由贸易实践不仅未能延续两国合作,反而助长了冷战的发生,其结果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史迪威事件"是二战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从最初扶蒋联共、积极抗日到绥蒋反共、消极防御的转变。这种僵化的绥蒋反共对华政策导致了冷战在中国发生,并最终导致台湾问题成为国共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对当代中美关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探讨"史迪威事件"对错综复杂的当代中美关系发展有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美国调整对苏联的经济政策,战时经济合作走向破裂。经济遏制是美国总体遏制战略下经济关系政治化的表现。1947年到1950年美国完成了对苏联经济遏制的体系构建。冷战初期美国的经济遏制主要以出口控制为核心,阻止苏联集团获得有助于增强军事实力的战略性物质。经济遏制是美国对苏联意识形态对抗的需要,同时也加深了双方的对抗。  相似文献   

5.
美苏争霸     
一、阶段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变化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经历了冷战时期的苏联“霸权主义工具”、抗苏的“战略盟友”,到冷战结束后的“合作伙伴”和“战略竞争对手”,再到当前的“利益相关者”的转变。这一变化展现了美国对中国作为崛起中大国身份的认同。但与此同时,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使美国始终不会放弃防范、遏制中国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后,中美关系失去“向苏看”的特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的特别关注。美国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而中国则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从而使两国关系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并给双方带来了影响.中美双方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双方的合作,以塑造一种稳定、和谐与共赢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后 ,美苏两强由于意识形态、战略利益和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由战争盟友变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集团的旗手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遏制”与反“遏制”的“冷战”。东南亚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成为“冷战”的重要战场。“第一次印支战争”也变成了这场“冷战”中的一场“热战”。中国革命的胜利及中国人民发扬的抗法援越的国际主义精神 ,使以法为首的西方在第一次印支战争中遭到失败 ,也给美国推行的遏制新中国的亚洲战略以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9.
在美苏冷战日酣之际,中苏同盟的形成不仅使美国分化中苏关系的目标在短期之内变得不可能。而且使美苏在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将对华政策从属于对苏战略的需要,对台政策的改变已成为必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其转变提供了契机,美国对台政策由此发生逆转并长期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痼疾所在。  相似文献   

10.
“美军观察组”来延安标志着美国政府“抑蒋联共”对华政策的初步确立;通过观察组成员到延安后与中共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美国政府又采取了“扶蒋联共”的对华政策;但是由于美国根深蒂固的反共意识和对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错误判断,加上美军战略变化及美苏冷战的影响等,美国政府最终确立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贸易问题日益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有人认为对外贸易总会是一方受损、另一方得益的"零和"关系。随着中美贸易差额近年来逐渐扩大,中美间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美方也借此问题频频向中国施压。这似乎印证了中美贸易终究逃不脱"零和"的困境。其实,搞清楚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质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试图从"非零和"的角度来认识中美贸易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两个对抗了20多年的大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能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根本性的转折,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崛起和扩张对美国的世界战略,中国的安全及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再加上中越两国关系的降温及矛盾的进一步深,才促成中美关系的解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西方社交媒体对中美贸易战的态度及关注焦点,本文爬取了贸易战期间 Twitter 上相关的热门英文推文,对其进行了情感倾向分析和主题建模。研究发现83%的推文带有消极情感倾向且情绪反 应激烈;对消极推文的主题建模展示了 Twitter 用户对贸易战的八大评论焦点,几乎全部围绕贸易战给美国及世界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特朗普在贸易战这一经济策略上受到了普遍的批评和抨击,并没有得到民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新时期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提出了扫除中美关系正常化障碍的原则,开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局面。尤其是他频繁会晤美国各界人士,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从而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随着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美巴的盟友关系出现了潜在的裂缝。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未同巴基斯坦磋商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美巴关系出现危机。冲突停止后,美巴关系继续恶化,在1965年印巴战争爆发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本文也认为美巴关系发生剧变有其非常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谈美国的"新干涉主义"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新干涉主义”也随之出台。“新干涉主义”的出台有其背景和条件,对世界的影响极大。面队“新干涉主义”,中国应积极面队,冷静思考,沉着对待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对中国的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美人权问题的实质是两国国家利益的竞争。要解决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策略,不断改善我国的人权现状,倡导通过国际人权组织解决人权问题的争端。  相似文献   

18.
谈美国的“新干涉主义”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新干涉主义”也随之出台。“新干涉主义”的出台有其背景和条件,对世界的影响极大。面对“新干涉主义”,中国应积极面对,冷静思考,沉着对待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对中国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权分立的美国,国会的主要功能是立法,但冷战后国会插手政府外交政策的情况越来越多,近十年来,中美关系曲折的历程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国会与政府对外交主导权的争夺表面上给人留下府会对立、分裂的印象,实际上却有利于美国外交利益的更好实现,二者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20.
尼克松对华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反华"到"联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尼克松的对华思想一方面既受到美国国内政治舆论的左右,另一方面又受到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在内在驱动与外在压力的共同驱使下,尼克松的对华思想不得不走上正视中国的轨道,这个结果既关系到尼克松个人的政治前途,又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对尼克松对华思想演变动因的分析,可以揭示中美关系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也可以为近来中美两国复杂的战略性伙伴关系提供积极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