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春  沈智 《武当》2005,(5):31-32
张三丰为宋明间的道士,字君实,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据载,张三丰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精通少林和武当拳法,精研文武二道。其后,他的武技流传达数百年,至今方兴未艾,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有关张三丰的种种神迹流传甚广。据《王征南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和清朝黄百家《内家拳》等,称其为"武当丹士"。张三丰是内家拳的奠基人, 有"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劂明以单  相似文献   

2.
《武当》2008,(11):28-38
(一)张三丰在武当山的活动及遗迹 有关张三丰在武当山的活动,我们还是看看相关的史籍记载:明·任自垣纂《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明·张宇初著《皇明恩命世录》,明·方升纂《大岳志略》,明天顺年问的《襄阳府志》,以及清人汪锡龄著《隐镜编年》等等。  相似文献   

3.
孔令宏 《武当》2007,(10):42-44
张三丰,名通,又名金、全一、君宝、思廉、玄素、玄化等,字君实,又字玄玄、山峰、三峰、铉一等,号昆阳,又号玄玄子。因为他不修边幅,人们称他为张邋遢。《三丰全书·芦汀夜话》记载,张三丰自称生于蒙古定宗三年(公元1248年),曾为中山博陵县令,后弃官出家,在终南山遇到火龙真人,被授予丹诀,后赴武当山修炼,不久出走,不知所踪。  相似文献   

4.
刘会峙 《武当》2006,(1):19-21
据《明史·方伎传》、《张三丰传》、《张三丰全集》、《县志》、《碑记》等历史文献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 (今辽宁)人,名全一,君实,字玄玄, 号三丰,道号玉虚子。先世为江西龙山人,祖父裕贤公,携本支眷属,徙辽阳懿州。有子居仁,亦名昌,字子安,号白山,即先师父也。壮负奇气, 元太宗收召人才,分三科取士,子安赴试,策论科入选。然性素恬淡,无意仕宦,终其身于林下。定宗丁未 (1247年)夏,先师母林夫人诞先师。时四月初九日也。  相似文献   

5.
汪登伟 《武当》2014,(11):40-43
张三丰(一作张三峰),明初传奇道士,因不赴皇室征召反而声名鹊起。明中后期至清初,内家拳及诸多丹诀又依托其名下,更使其声名远播,被道门称之为隐仙派,武术界则称他为太极宗师。近世研究张三丰者颇多,大都集中在他的生平和拳法及其丹法丹理的阐述上。而对其丹法丹理的研究,大都受限于清道光年间李西月编撰的《张三丰先生全集》(以下简称《全集》)。  相似文献   

6.
杨立志 《武当》2011,(11):31-33
张三丰是中国道教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有关他的生平记载,最早见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钦差太常寺寺丞任自垣编纂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六"集仙记第五",该志称: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丰。相传留侯之裔,不知何许人。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中作一髻,手中执方尺。身披一衲,自无寒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旁若无人。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及至议论三教经书,则  相似文献   

7.
孙亦平 《武当》2009,(7):44-44
有关张三丰其人其事,在史料中有不同的记载与说法,颇多传奇色彩,但他的句字是与明代武当山道教的兴盛联系在一起的。相传,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多年,开创了内丹之新理路,对推动道教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清代李西月编《张三丰先生全集》为例,来展示张三丰内丹道之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文献、实物、考古三个方面论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关系。通过文献考证认为,张三丰的籍贯、名字号、体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惯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道教思想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是道教理论家和实践者,但并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明朝皇帝寻求张三丰的踪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治病仙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仙游行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通过研究分析主要实物之《张三丰遗迹记》碑内容可知,无论是记载张三丰的籍贯、行迹、与人交往,还是记载明成祖派人寻访张三丰其人,都未看出张三丰在太极拳或内家拳上有任何建树。从碑文记载内容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不发生任何关系;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关于张三丰的大量遗物、遗迹、遗诗等证据链分析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任何关系。通过对《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的研究认为,太极拳附会神仙张三丰是从内家拳附会的张三峰移植过来的;《三丰全书》中王渔洋摘录的所谓内家拳源流来自于黄宗羲作的《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玄武大帝授拳于张三峰荒唐无稽;从《墓志铭》记载对王宗与王宗岳误传推断宋之张三峰传拳也是附会;无证据证明太极拳就是内家拳,从而推证内家拳或太极拳并非张三峰(丰)所创;移植内家拳的张三峰为太极拳的张三丰,是《三丰全书》出版以后的附会;王宗岳的理论和张三丰没有任何关系,太极拳非张三丰所创。  相似文献   

9.
王久增 《武当》2016,(4):68-71
现在已有充足的史料证明元明时代的武当道士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始祖。张三丰不但是太极拳的创立者,还是善于养生的长寿者。目前论述张三丰生平事迹的文章和书籍已有不少,从其中可以看出张三丰养生长寿之谜。按照《明史》记载,张三丰原名张通,生活于元明之际。据清代李西月编的《三丰全集·芦汀夜  相似文献   

10.
李峻 《武当》2000,(12):67-67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上宝座后,想到身边要有功夫超群的侍卫,同时又在清理道教时想到武当道人张三丰。所以下诏日:“有张玄玄者,可请至京面朕。”但他没能请到张三丰,便找来丞相刘伯温议论这两件事。刘伯温给他出了个主意——到武当山摆擂台打擂,可从中挑选夺魁者为卫士,也可能引出张三丰来。  相似文献   

11.
杨立志 《武当》2008,(1):30-32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两大名宗之一,素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学界少数人至今仍对武当内家武术与武当高道张三丰的关系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如顾留馨先生在其编著的《太极拳术》第九章指出:“关于太极拳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与王宗岳等五种说法。”但他最后认为“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顾留馨《太极拳术》,第352—353、25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张耀庭担任主编的《中国武术史》一书中,根据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的记载,介绍了明末武术界的“内家”、“外家”之说,对“宋之张三峰”创拳之况未置可否,认为《明史》记载了张三丰,但“没有提到他会武术”。作者最后存疑说:“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书中还介绍了黄百家的《内家拳法》。通观该书内容,侧重于少林拳的考论,而对武当武术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该书采用现代学者唐豪、顾留馨等人的考证,认为“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张耀庭主编《中国武术史》第250~318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相似文献   

12.
刘会峙 《武当》2010,(6):44-44
一代武圣张三丰,出生辽东懿州(今辽宁),名全一,又君实,字玄玄,号三丰,道号玉虚子,樵谿幕左道人(自谦)。元定宗丁未年(1247)人,十二岁始研习儒学,过目便晓。中统二年,称文学才识,名上闻,奏补中山博陵令。游葛洪山后受到启发,将殷实之家业田产悉数分付族人,乃束装出游。  相似文献   

13.
魏坤梁 《武当》2010,(7):12-14
《张三丰承留》是收载于《杨氏老谱》中的一篇诗文,中心意思是阐述道家“虚灵能德明”这一性命双修的核心观念。《杨氏老谱》中不少阐述十三势长拳特殊武术内容的篇目(如《太极懂劲解》等)都涉及到了性命双修,说明十三势长拳也即是太极拳曾是性命双修的一种形式。《张三丰承留》反映出了“虚灵”的功效与有关的历史等等,充分反映出“拳即是道”这一太极拳的锻炼宗旨。  相似文献   

14.
张钰 《武当》2001,(9):62-62
张三丰是道家武当派祖师,出生于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辽东懿州,《明史》与《辽东志》对此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5.
路迪民 《武当》2014,(5):42-45
这里所说的老子和孙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史辨运动剐)中,老子和孙子都是被否定的对象。笔者发现,老子和孙子的历史记载及其研究,与张三丰有许多相似之处。了解并分析一下老子和孙子的研究历史,可以为我们研究张三丰提供一些重要的启发。本文也是笔者《王征南墓志铭解读——兼论两个张三峰(丰)之别》:)一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桂冠非张三丰莫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秒丰 《武当》2006,(6):27-30
太极拳相传为武当道人张三丰所创。所以人们崇拜张三丰,认张三丰为太极拳始祖,并非简单的迷信附会,乃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因三丰集儒、释、道于一身,乃道之大成者,所以,人们对张三丰的崇拜,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崇拜。  相似文献   

17.
孔德 《武当》2010,(10):47-49
三丰派 三丰派,即张三丰派。这里所指张三丰乃元明之际的武当丹士张三丰。(按:历史上曾有三个张三丰(峰)。一为《神仙鉴》所载刘宋时张三峰,号朴阳子,传房中御女三峰采战之法,正统丹道家深恶痛绝,因元明张三丰原名三峰,后知其故避“三峰”不用而改三丰。二为北宋徽宗时武当内家派创始人张三峰。  相似文献   

18.
张修睦  赵超  赵增福 《武当》2005,(11):19-22
赵堡太极拳源于道家,张三丰传云游道人,云游道人传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1574-1655),从而经王宗岳这一支,将太极拳传人民间。纵观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有文字记载的,如《太极秘术》中各文作者蒋发、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及《太极拳正宗》作者杜元化,其师任长春等无不是信奉道家。所以,不理解赵堡太极拳的道家渊源,就很难理解背丝扣和七层功夫。现将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与七层功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肇明 《武当》2013,(5):39-40,41
张三丰是道教门中继吕纯阳之后,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道长。他为后人留下了诸多不解之谜,其生年即有宋人说、金人说、元明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卒年更是扑朔迷离,无从稽考。本文拟广容诸说,祓其迷雾,存其本真,作一初略而有益的探索。一、张三丰生年考辨(一)张三丰北宋说谓张三丰为北宋人者,滥觞于清初学者黄宗羲(161 0-1695)及其子黄百家。黄宗羲在《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中言道:"……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张松溪为最著。"稍后于《王征南墓志铭》的雍正《宁波府志》(雍正十三年(1 7 35)版)《张松溪传》,亦有张三峰为北宋人说,其略云:"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自宋之张三峰。……"清初,王士祯(1634-1711)于《拳技派》中亦记曰:"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三丰之后,有关中人王宗,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  相似文献   

20.
山令誉 《武当》2004,(9):20-21
考证正统太极拳,必须有理论根据。因为张三丰创造太极拳,这个考证理论根据必须与张三丰直接挂钩。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杨澄甫1934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附文中《张三丰太极拳论》和《王宗岳太极拳论》二篇论文,是太极拳的理论经典,也是张三丰创太极拳唯一的理论依据。其他也称太极拳理论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