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他的《1841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来的。在比较了人与动物的生产的区别后,马克思写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类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由此美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美的规律”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
<正> 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里,马克思为了阐述人的类特性以揭露异化劳动的本质,对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揭示出其间的本质区别,并由此提出了“美的规律”的命题。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或译作“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或译作“内在固有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的这一段话常被美学书籍所引用,不少美学家据以推演论证自己的理论观点。但对这段话的含义,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不是专门的美学著作,但在论述经济学、哲学、共产主义问题时涉及到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在“异化劳动”一节中,马克思在论述人的类本质的时候写道:“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版)马克思这里讲的“美的规律”是什么呢?其内涵未作具体说明,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异化劳动问题时,把人和动物的类生活做了多方面的对比,从中引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命题: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此”一词表明,美的规律和“种的尺度”、“内在尺度”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认识美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论点,即: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关于“美的规律”的具体内容,马克思在《手稿》中虽未系统地总结出来,但通读《手稿》,并结合人类的精神生产一艺术实践来探讨,我的粗浅认识是,“美的规律”既然是人类生产劳动所独具的特  相似文献   

7.
<正> 美是由劳动创造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并不是美学专著,但其中有些论述却科学地揭示了艺术生产的规律。例如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一件艺术品——任何其他的产品也是如此——创造了一个了解艺术而且能够欣尝美的公众。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上述论述表明,一切生产都是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即根据对象的“内在标准”制造产品的。不承认这一普遍性,就会抹杀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在美学史上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马克思在论述人具有自由自觉的物种特性时,把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加以比较,提出了“美的规律”问题: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相似文献   

9.
关于美的规律问题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在这部著名的手稿中,马克思用比较的方法考察和分析了人类与动物的生产的不同性质,指出:“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无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有自意识的物种存在,也就是说,人是把物种存在当作自己的存在来对待,或是把自己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巴黎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一段涉及到“美的规律”的话。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  相似文献   

1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有许多深刻的哲学思考可以给美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但是长期以来《手稿》中的许多极有价值的思想却被遮蔽或者被曲解。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时尽管指出劳动生产了美,但是如果结合文本的特定情境去分析这个阐述,合理的推论应是美与自由自觉的劳动并无必然的关系;马克思分析了人与动物生产的区别,从中不难发现按照美的规律构造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更是极有价值的,它们深刻表明审美是人肯定自身的一种本质力量,也是人占有自身本质的一种对象性关系;从审美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角度分析,它在美学研究中比美有着更为基础的逻辑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技术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是随本世纪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的美学学科。技术美学又称工业美学、劳动美学、生产美学,其研究对象是工业生产技术领域的审美规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美学问题;二是工业产品的美学问题。马克思指出,人的生产与动物活动的不同在于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生产的。所以也可以说技术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合乎人性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工业产品。从一定意义说,工业生产条件和环境也是人类的技术产品,所以技术美学所研究的问题可归结为对工业产品作符合美的规律的设计。但是技术美学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业艺术设计理论,它不提供设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集中论述了“劳动创造人”的伟大思想。在文中他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命题,即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是劳动,“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对此,有的同志认为:“恩格斯在文中对劳动的定义和劳动创造人这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在他们看来,既然“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而且只有人才能劳动,猿若能劳动,说明人类已经产生,怎么谈得上劳动创造了人呢?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已经是人了,创造人的劳动怎么会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马克思提出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个重要的美学思想,从作家应怎样遵循“任何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固有的尺度” 两大方面论述了“美的规律”对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劳动的生产性─—兼与张晓彬先生商榷苏志宏拜读张晓彬先生《论教师劳动的非生产性》(刊《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3期,以下简称“《论》文”)一文后,获益匪浅。《论》文提出的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中的基本命题出发来探讨教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异化劳动,指出了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这部著作存在着逻辑矛盾。马克思正是在解决这些逻辑矛盾基础上创作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了实践的概念,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与再生产”的概念,与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劳动”、“实践”、“生产和再生产”这三个概念彰显出主体的立场的不同,体现它们深层的内涵也不同。马克思就是在逐渐深入研究这三个范畴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教育是人塑造自己的活动,是围绕着塑造完美的人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必须正视“属人的存在”。当人把自身作为教育的对象时,如果将其作为非人的对  相似文献   

18.
《手稿》是马克思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其中"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包含着马克思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第一次以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美和美感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光辉起点,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因此,对马克思《手稿》的哲学美学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异化劳动”与“劳动创造美”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命题。关于这两个命题,学界存在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20.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几次电话联系,终于找到一次“见缝插针”的机会。夏校长决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接受我的专访。限于时间,谈话开门见山:“1992年,上海教育杂志社的陈雪良同志和我一起采访你后撰写了《一切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刊《上海教育》1992年第10期)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