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歧义现象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精细,其实质是一种形式对应多种内容。本文探讨“N1+V+N2”结构造成的语境歧义及其成因,并就其中的主语“N1”所承担的语义角色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对现代汉语中的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此类结构的主要歧义格式,探讨此类歧义结构的构成原因。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目前大致的研究状况,其次,对一层偏正结构“N1+的+N2”类格式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明和其它原因产生的歧义进行分析。再次,对“V+N”、“N+N”类格式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以歧义实例为切入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入探讨了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V+A+N”格式为切入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形式与意义两个层面展开对歧义格式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V+A+N”格式是一个潜在歧义结构。在该格式实例化过程中,若A既可指向V,又可指向N,潜在的歧义得以保持,成为真歧义结构。能够进入真歧义结构的V、A和N有着一定的条件。真歧义结构“V+A+N”可作两种意义理解。人们在认知理解这一格式的不同实例时,选择意义的优先顺序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语义、语用两方面的标准在无形中制约着人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93-95,111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除了 N1,N2 最/也 V N3”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N1既可以是V的施事者,又可以是V的受事。在制约格式歧义的因素中,N1、V共同视为一个制约格式歧义的变项,N3为另一个变项。根据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把这一歧义格式分化为必然歧义格式和两种单义格式,并对各变项的语义特征作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5.
“V+N”的结构歧义除了由动宾短语与偏正短语同形造成的之外,一些“V+N”偏正短语的内部也会因为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这类“V+N”偏正结构歧义的形成是因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既可能是同位关系,也可能是限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学界,"N1+V1+N2+V2"句式从名称到内部结构到涵盖范围一直都存在争议,与"N1+V1+N2+V2"句式有关的歧义现象,并没有被人们当作一种专门的歧义现象来加以分析。试图在描写此句式的基础上,讨论"N1+V1+N2+V2"句式中的歧义现象,并且从其中存在的歧义现象入手,探寻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动词+形容词+名词”(V+A+N)是一个有歧义的句法格式,它的句法层次可以是“V+(A+N)”,也可以是“(V+A)+N”,在两种组合层次中,句法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同。“节律常规”即汉语音节组配的倾向性,它对“V+A+N”格式的歧义的形成有显著的作用。本文从“V+A+N”这一句法格式出发,讨论了韵律因素对歧义格式和歧义度的一般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配价语法理论,分析得出"V+N1+的+N2"格式短语发生歧义必需具备以下条件:1.V为二价动词;2.N1可以做V的受事,N1可以领有N2,N1可以是零价名词或一价名词,但不能是二价名词;3.N2既可以为V的受事,又可以为V的施事,N2可以是零价名词或一价名词,N2为二价名词时,N1必须能做N2的降级主语。  相似文献   

9.
歧义现象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精细,其实质是一种形式对应多种内容.本文探讨"N1+V+N2"结构造成的语境歧义及其成因,并就其中的主语"N1"所承担的语义角色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强 《现代语文》2006,(2):57-59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指出:"这鱼不能吃了"这个著名的例子中包含多个容易引起歧义的因素.除了动词双向性,名词多义以外,"这"的语法多功能性、名词的多功用性、动词"能"的多功能性都可能造成歧义.本文重点分析"这"引起歧义的原因以及N中和能愿动词结合产生歧义的现象,并得出S:N中 V能 V2很容易产生歧义,S2:N2 V能 V2本身就是歧义句.  相似文献   

11.
“V+的+N”是一种组合式偏正结构,同时又是一种很容易产生歧义现象的结构,本试图在语义平面上从分析动词和名词的性质入手,分析这种组合式偏正结构易于产生歧义的原因,同时分析了消除歧义的方法及歧义现象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文华 《文教资料》2007,(7):181-183
“N1 让 N2 V得 R”因其R的所指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造成歧义,且歧义的分布在非疑问句和疑问句中也是不一样的。“让”字句可表致使和被动义,因此我们可以用相应的形式标记“使”和“被”字替代“让”来分化歧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能进入“N1 ( 的 ) N2 ”格式并造成歧义的 N的小类进行了考察 ,然后从词汇意义、句法关系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N1 N2 ”和“N1 的 N2 ”这两种格式不同的歧义类别 ,指出各种歧义类别产生的条件及形成的原因 ,并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分化方法或分化格式。 (对因语义关系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本文将分化的单义格式列表加以形象说明。)文章最后对“N1 N2 ”和“N1 的 N2 ”两种格式在歧义的类别 ,N1 与 N2 的小类、结构关系、语义关系上的不同作了一个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N1 N2”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我们主要分析偏正结构内部的两种歧义格式:S1“N1 N2”(玩具工厂)和S2“N1′ N2′”(华侨商店)。S1中N1既可以表示N2的用途,也可以表示N2的材料。S2中N-′既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事者,又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与对象。特定的句式及内部组成部分都是制约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根据句式变换和语义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分化为必然产生歧义的格式与单义句式。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碰到“N的V”结构和“N之V”结构,对于它们的语法性质和语法作用,学术界向来有歧义。运用语言的联系和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在“N的V”结构中“的”不是标志偏正结构的助词,这两个结构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偏正结构或是体词性成分,它们是比较特殊的主谓结构,N与V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6.
“让”字句的歧义现象随处可见。我们分析了“让”字句产生歧义的条件和原因及“让”字句歧义现象的类别。进而也探讨了消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英语歧义的存在是语言现象的一个反映,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分为语音歧义,构词歧义,语义歧义,语法歧义。同时英语歧义的存在并非只是消极的作用,它的存在使我们对于它的使用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向然 《现代语文》2009,(8):29-31
由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法形式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错综复杂,从而使汉语歧义现象十分突出.语言学界向来十分重视对汉语歧义问题的研究.其中"V的是N"结构的歧义情况,前人已有不少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试对该结构歧义的产生及消除情况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歧义对联拾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会给人们带来交际上的不便甚至误会。但是,它也常被人们利用来满足交际中的某种特殊需要。修辞学上讲的“双关”,就是利用歧义现象的部分规律所构成的修辞手法。下面几则巧联妙对,即显示了歧义现象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林涛 《文学教育(上)》2010,(15):140-141
"我拿来了"这种歧义格式曾经被语言学者作为范例来歧义分化的语义分析研究,本文力图从句法形式和短语结构重新为此类歧义现象寻找新的解释,并概括"动词+趋向动词"搭配的一些可能的规律,并指出了类似的现象:V和"起来""去了"以及"下去"的歧义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