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柳轻扬     
她的美,无声无息最初认识杨柳是因为工作关系,后来熟了,就成了朋友。熟了以后,她问我对她的最初印象是什么,为什么别人都说她有点“冷”?我直言不讳,开始对她的印象就是觉得她有点难以接近,因为她是主持人嘛,很自然的就想到:傲呗。其实后来交往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人们的最初印象确实会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偏见。其实我觉得她的“冷”和难以接近是因为她的“静”。她不张扬,总是很静。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喜欢听别人说话。女孩但凡长得漂亮点儿,又是主持人,总会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有点望而生畏,但是又渴望和她们相识,于是会在心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世人瞩目的国际珠宝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当中国珠宝协会一位年轻英俊的珠宝评估鉴定师偕同光彩照人的夫人突然出现在充满珠光宝气的展厅时,人们在刹那间一齐投来惊异的目光,众人赞叹:“呀,好一对金童玉女!” 一向不太喜欢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的浙江越剧院青年演员张明惠,此时在众目睽睽之下,真有点手足无措。虽然在那样的场合中她也像珠宝一样光彩夺目,让人艳羡,但她觉得外表美没什么值得夸耀和骄傲,一个女人真正的美丽在于事业,她心中向往与追求的,是戏曲舞台上的那块红氍毹。  相似文献   

3.
古人赋予美女的形容很多:“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影视明星 李琳,却囊括了许多优美的素质:美丽善良、聪明机智、热情开朗、自信大方……:她集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于一身,在屏幕前向观众传递着美。 在李琳看来,美是一种全面的素质,一是非常直观的,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像美丽的花啊草啊、漂亮的人;更深的层次则是人内在品质的反映,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初见张华敏,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弯弯的眉毛,亮亮的眼睛,甜 甜的脸蛋。对此,据说有人与她擦肩而过,会脱口而出:“真漂亮”!不假,同行们就叫她“小美妞”、“洋娃娃”!对听众和观众们而言,张华敏却是“甜歌手”、“美明星”! 提起学艺,张华敏说9岁那年,居然书包都没带而被人领着去了咸阳市京剧班。一年后,她又进了咸阳地区文工团,再就是8年后有人风言风语地说她凭着漂亮的脸蛋考进陕西省歌舞剧院。张华敏委屈的泪水都打湿了一地。其实,她的恩师当时的主考官声乐大师白秉权教授出名的“严以执教”,就是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北京———杭州——北京……她就这样穿梭来回。她曾是电台节目主持人,后来是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更多人欣赏她的是她的画,她的文字。 她在杭州做着一个挺受欢迎的电台主持人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去了上海读英语,读英语读得好好的时候,突然又去了中央电视台,开始了人们眼中所谓的“北漂”生活。在人们以为她已经“漂”远了的时候,她又回来了,在杭州城郊的一个村庄里,享受恬淡的冬天阳光。  相似文献   

6.
冰雪山水画之所以开宗立派、标树当今,就在于她美。 冰雪山水画何以美? 十一年前,我着手编著鉴评本《宋词三百首书画集》时,就提出了这一设问。当时是中国美术最为重要的一个转型时期。历经“文革”的反思,人们对美的体验渐由朦胧而至鲜明。新的直觉、新的个性被鲜明地提设至美的殿堂,让人去感悟、去思想。人们再一次发现,传统的土地上,除权力话语、权威话语外,还有精英话语。他们的思想性更有一种批判的魅力,创造的魅力。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于著书且回答问题的需要,我认识了志学先生,认知了志学兄思想的深刻。  相似文献   

7.
胡敏 《职业圈》2006,(5):17-18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在公交车的车身和一些公交站台上都印着“淘宝网”的广告。的确,近几年来,淘宝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当腾讯、当当以一种大张旗鼓的态度进入C2C市场抢夺这块“大蛋糕”的时候,作为两头C(也就是顾客和卖家,网站是连接两者的平台)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分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小蛋糕”呢?很多人都觉得网上开店新鲜,但是却对能不能挣到钱心存疑惑。小明是比较早进入淘宝的“淘手一族”。如今月工资3000的她,在淘宝上开店铺的利润也达到了月平均3000元。小明说,找到了经营的路子,店开起来并不费事,她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在经营店铺。  相似文献   

8.
徐小平是中国北京一位小有名气的时装设计师,她有时喜欢对别人的服装品头论足。例如最近她在市中心看到一个女孩穿着一身漂亮夜礼服,她说:“衣服倒是挺漂亮,不过这个女孩却骑着自行车,这有些不合礼仪。”徐小姐也承认在过去10年里中国经历了一场时装革命。她说:“近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怎样穿着打扮,尤其是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人们现在越来越注重个人品味,而不是一味去赶时髦。”  相似文献   

9.
欧洲的乡村提起布鲁塞尔,人们都知道她有“欧洲的首都”之誉。布鲁塞尔不仅处在比利时的中心位置,而且距巴黎、阿姆斯特丹、波恩、卢森堡和伦敦都只有两三百公里的路程,“欧盟”等大大小小500多个国际组织或办事处设在此地,说它是“欧洲的首都”并不为过。但我到这里后又常常听到人们说它是“欧洲的乡村”。这一说法尽管有些戏谑,但仔细品味一下,却又觉得不  相似文献   

10.
张克然 《职业圈》2014,(31):39-4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各种心理疾病,一份调查报告称,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职场“焦郁碌”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常态。  相似文献   

11.
记得有一次,我觉得枕头很硬,想去商店买个软一点的。我对售货员说: “您好,我要买个针头(枕头)。”她说, 我们的商店不卖针头。这下可把我弄糊涂了。我明明看见货架上放着一堆枕头,她怎么说没有呢?于是我慢慢地重复说:“我要买一个针头(枕头)。”她也慢慢地回答:“我们这儿没有针头。”眼看自己是说不明白了,我连忙指着她的身后说:“那是什么?”她笑了:“哦,那是枕头,不是针头。”  相似文献   

12.
《财经》杂志社的总编辑胡舒立曾在“中国外文局对外经济报道培训班”上作了一个关于“《财经》杂志与调查报道采写”的讲座,作为有着多年经济报道的记者,我惊异于她在分析经济报道问题时的单刀直入和清晰,而后期待着和她在本刊“与总编面对面”栏目里见面。在采访之前,多次听人说胡舒立工作起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语速极快,本以为她是个现代丛林中的女侠,但当笔者从镜头中望向她时,却发现她笑得是那么的柔,那么的美,访谈是从“大财经”出现的背景谈起的  相似文献   

13.
美,天人之际的探寻。 ——题记 一 人生的终极关怀 人生,忙忙碌碌,熙熙攘攘,闹闹腾腾,纷纷扰扰,寻寻觅觅……人们不禁要问:人生希望的、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到底什么是人生的终极关怀,终极目标,终极理想? 翻开历史上卷帙浩繁的论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不管是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不论他们从什么角度,用什么语言,来研究宇宙,来探讨人生,最终都会集中到一个字上来:美。他们在追求着、寻觅着、探索着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怎样才能使人生充实而美好? 孔子曰:“里仁为美。”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把“仁”视作鉴别一切美恶的标准与尺度。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均不能离开仁,诗歌当然也不能例外。 孟子云:“充实之谓美。”他以为人的“善”、“信”是美的前提,美的基础,而后方能进入“大”、“圣”、“神”的人生境界。 庄子则以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承继了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恬淡为上”的观点,追求的是那种“无物累,无人非”的澹泊虚静的生涯。 虽说这儒道两家对美的认识不同,评判标准相逆,价值取向迥异,或趋向入世,或趋向出世,或重在参与,或重在超脱,但他们都各自按照自己的理想描摹着美的人生图画。  相似文献   

14.
林森 《文化交流》2008,(12):35-39
新凤霞是全国著名的评剧艺术家,而封芝琴只是甘肃华池县山沟里的一位农民,这两位素昧平生的人却因评剧《刘巧儿》结下了特殊的友  相似文献   

15.
高二(一)班的杜老师是全校公认的美女老师,那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绝非“漂亮”两个字可以概括。女生们暗地里模仿着她的穿着颦笑,男生们则偷偷讨论刚刚大学毕业的杜老师是否有了男朋友云云,杜老师也常常会在课堂上发现几双盯着她出神的眼睛。这些孩子呀,刚刚情  相似文献   

16.
“真情有约”工作室请我去给一帮单身男女们搞一次关于婚 恋的讲座。会后又有一些人要求与我个别交流,我这才注意到她,一个教数学的中学女教师。她的年龄难以判断,好象二十几岁,也可以说三十几岁。而且看不出她是否特别漂亮。她微笑着,歪着头,眼睛很亮很亮,嘴巴却小小的,鼻子高高的,下巴尖尖的,整个面色像是太阳晒不黑的鸡蛋那样,光滑而且整洁。只不过在她的嘴角上方长了一颗黑痣,很醒目。 我说:“你那颗痣点缀得很好,样子很美,显示出了个性。”她很惊讶,感动了好一会,她说她那颗痣带给她太多的烦恼,甚至导致了婚姻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在常人眼中,美仑美奂的娱乐圈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凭借着一部影片或一首歌曲,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笼罩在头上的巨大光环吸引着无数爱做梦的少男少女。为了能挤进娱乐圈,多少人不惜放弃一切只为能一夜成名。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艰辛呢?她,只身一人来到广州闯天下:1996年,她怀抱古筝误打误撞进了影视圈,参加了《鸦片战争演义》等电视剧、电影的演出,迅速成为各大媒体报道对象,接着,因为“厦门拒拍裸片”、“10万元征婚风波”、“状告香港传媒”等一系列事情而引起媒体的关注,几度成为香港亚洲电视台《今日睇真D》的焦点,成为香港最畅销杂志《东周刊》的封面女郎,香港  相似文献   

18.
她曾经独自走进战火中的巴格达;她曾经独自在非典疫区穿行;于是有人说她是独行侠;“她以前的眼神很柔,现在是目露凶光”;也有人称她是“战地玫瑰”;“她远看很秀美,近看很智慧”;“她很能干,基本上把她一个人扔在索马里,她也能好好活着回来,还带来一堆好新闻……”  相似文献   

19.
所谓伊人     
(一) 美在真情。两情交好,由相识相近到相悦相慕,这原是一段漫长细致的相互审美过程。美的发现也必得借助时间老人。用男性眼光看女性,正如一句俗话所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古典西施或现代西施之美与不美,往往存在于欣赏者的主观镜头,你说她美她就美,你说她不美她就不美,从来没有个统一的规格和尺寸。即便是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被奉为我国四大经典性古代美人的西施、王嫱、貂婵、杨玉环,也只是那一时代某一君主的欣赏口味,不足以“领导”全中华美女新潮流,更不能成为世袭的美的永恒法则。故而我认为,美人之美首先是产生在审美者的欣赏过程中,情感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那动人心魄的温柔微笑与其说是画家对生活的临摹,还不如说是画家将主观  相似文献   

20.
张云龙 《职业圈》2013,(13):30-31
劳动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美德和修养,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中国梦·劳动美”这一宏伟的主题下,让我们看到了那一批批因劳动而美,为中国筑梦的劳动者们,记者专访了镇江市房产登记管理中心工会主席、镇江市劳动模范陈阂俐,让我们以媒介的视角以点带面来解读劳模们“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请她解读一下老黄牛精神在今天所赋予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