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士风对周瘦鹃早期的翻译作品影响深远,具体体现在翻译作品的主题选择上以"情"为尊,翻译风格方面尚"雅"求精。在翻译方法上通过增译、归化等手段来增加文本的信息量,渲染情绪,塑造意境,实现其"尊情尚雅"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提倡教师个性化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日趋多元化、现代化,但无论哪一种个性的凸显、哪一种角度的侧重,都不能脱离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语文教学不能架空文本,脱离文本;上语文课,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脱离文本的空谈就是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对文本的阅读就是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融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情”,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去品出文本的“味”,悟出文本的“旨”,并能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获得阅读上的超越,从而拓出文本的“境”,以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玫瑰门》是铁凝书写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品。作者结合时代背景,以女性的视角,全面深入的呈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百态图。笔者以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小说中祖系(司猗纹)—母系(姑爸)—孙系(苏眉)三代女性形象,对铁凝笔下别样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一部文论巨著,至今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所论述的"情采"是《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情采"一词,一是情,一是采,情在采先。笔者分别从"情""采"及其互相关系方面简析刘勰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奠基石,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工作者担负着如何以人为本,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做到情中见德、德中有情、德情并茂,进一步加强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从大文化的视角出发,精选盛唐时期两位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描述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诗歌若干篇,择取颇具代表性的以剑艺、骑射、田猎为运动方式的文本,从体的舒展与情的释放两方面进行讨论,条分缕析唐代诗歌中所蕴涵的古代体育文化特征,充分展现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灞水”是唐诗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在唐诗中频繁以灞陵、灞上、灞桥、灞浐等词语出现,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第一表达了离别之情;第二是帝都长安的象征;第三是诗思的所在;第四体现出隐居的意味。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情教思想,有其产生的特殊语境。在探寻救世良方的普遍人文关怀中,冯梦龙既不同意异端之学的欲人鳏旷以求清净,也不赞同宋明理学思潮的从道理上做者、理为情之范伦理实践观,同时也否定了主情文化思潮对情之非完满状态认识的不足。在冯梦龙看来,生在而情在,情为理之维,只有以情为本,慎待人情,情、理兼容,才能最终实现救世的人文关怀。从先秦至晚明情、理关系认知发展过程来看,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既体现了对久已断绝的重情文化精神的接续,对理为情之范伦理实践观的纠偏,对情之偏至发展的积极校正,也标志着秦汉以来长期分裂、二元对立的情、理关系认知,在新的时代情势下出现了融合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作了这样的界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这句话极精练地突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师生的交流和合作。阅读教学需要借助一定的文本材料和教学情境,促使师生双方在一个平等、民主、渗透了人文气息和艺术情趣的氛围中和谐发展,相互传递信息促进情智共生、理趣相融。它...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以讲授全国性的历史事实、概念为主,导致学生对本省、本地区甚至身边社区的历史都不了解,这十分不利于激发广大中学生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爱乡、爱国情怀,有必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乡土教育。通过乡土教育,使学生了解身边事、掌握家乡情,进而激发更多的历史学习动力,提高中学生历史认识水准。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相对于封建正统思想 ,在道德观上表现出明显的个体价值取向。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有 :1 .道、墨等非儒家思想的影响 ;2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 ;3.文本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下层文人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之情。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三维目标之一),情感因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认知过程、意志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知育情"、"以境育情"、"以需育情"等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将《清平山堂话本》中的11个故事选入了"三言"中的《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并做了大量的改动。笔者从探究"情教"与"里耳"的关系入手,认为冯梦龙"情教"的实质是以读者为中心,根本目的是"导愚适俗"。冯梦龙选择和改编《清平山堂话本》是"情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花宏 《阅读》2015,(8):31-33
议论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较为少见的一类文体。对于此类文体的教学,教师不仅应关注文本对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进行的分析、评论以及作者表明的观点、立场、态度等,更应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体会此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做到情、理交融,文、法结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视角,以贵州旅游文本外宣翻译为例,将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的译文语体、目标受众阅读期待、目标语文化背景列为考虑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突出信息凸显性、感染性和简洁性,即译文文本的文本功能,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的信息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同属旅游文本,汉英旅游文本存在诸多共同点,如都以消费者为导向、频繁使用描述性词汇、频繁使用祈使句、多使用外来词、以提供信息为基础、文本的创作者或来源匿名等。但由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中英旅游文本不同之处大于其相似之处。以大量汉英旅游文本为语料基础,分析中英旅游在文体、结构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了解这些异同点对中英旅游文本互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的文化底蕴。张爱玲小说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月亮意象和中国历史传统中悠久的月文化有着血脉的传承关系,是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这个原型在现代文学中的“扩展延伸”。张爱玲以蕴含丰富文学传统的月亮意象作为自己小说文本的主导意象之一,通过现代性转换激活了月亮这个古老的原型,创造性地将月亮这个“公共象征”转化成了“私设象征”, 建构起自己关于月亮意象的独特艺术话语,实现了对中国月亮意象文化传统的继承、拓展、丰富和超越,使其小说文本中的月亮意象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文本类型、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河北省七家著名企业的网站外宣资料文本为研究样本,分析英译本在结构、内容、语言和文化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恰当合理的翻译对策,以期规范企业网站外宣文本,增强河北省企业的国外市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明代以后,词"缘情"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公论,俨然词天然适合"写艳".其实"缘情"并非早期词的本色.本文从早期词的文本入手,结合对社会历史现实与文人心态的分析,探讨早期词的本色以及词"缘情"特性形成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西文学中“水”、“月”、“海”的象征意义李鹏斌一自从孔子面对滔滔流去的江水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中国历代诗人总爱把人生忧愁与悲情寄寓于流水之中,于是日夜不息悠悠远去的流水,成了表达伤逝之情,感叹人生易逝的一种感情的象征物。如唐朝张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