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诸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谐师生关系既是师生之间协调、融洽的交往状态,也是和谐社会在高校中的缩影。为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创建并完善师生对话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星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2):113-115
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构建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意义深远。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精神,师生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人格精神在教育情景中的相遇。构建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师生要明确各自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能满足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要,教学评价也应做出适当调整以促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关心视阈下师生关系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往往表现出紧张与疏远的特点,其根源在于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关心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关心关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关心能力,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是构建师生关心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4.
以有界存在为假设的师生关系容易导致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和界限感,造成师生情感的疏离和学生工作的困惑。与之不同,生成性对话注重过程,强调关系,通过师生共同的问题探究和意义创造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辅导员需要通过打破师生的传统边界、建立师生实践共同体、转变工作的方式方法等途径建构生成性对话,助推大学生潜能和兴趣的生成,保障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持续,促进大学生情感和过程的丰富。  相似文献   

5.
在后现代师生观中,师生关系是主体间"我—你"关系、平等对话式关系、共同探讨互惠式关系、和谐融洽的关系,与《学记》所体现的师生观相暗合。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去探讨《学记》中的师生观,为当代师生关系的定位与构建研究提供更为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邱秀芳 《教育探索》2012,(1):127-128
师生关系是高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核心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关键,对于高校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对于教师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热爱学生,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二要重视师生道德修养,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三要创设民主的校园环境,加强师生对话;四要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创新高校评估体系,建立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形成的制度机制;五要把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高校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前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即主客二分导致师生定位失误,缺乏交流导致师生情感单薄,工具理性导致师生交往异化。后现代教育要求构建互动合作的教学观、动态开放的课程观、平等对话师生观。在后现代视域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搭建师生立体交往的平台;创设充满生机的人文环境,打造缤纷绚丽的校园文化;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辟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传统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体现为师生主客体二元对立、教师权威与中心、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本文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探讨“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和谐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生命意识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是高校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领域,主要是指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同时,大学生个性发展既是高校教育中的题中要义,也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分析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高校管理中影响师生关系、制约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构建“以人为本、平等交流,师生共赢”的和谐师生关系,对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教育现象中最基本的关系.对话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文章从师生关系及对话的界定着手,尝试对现代师生对话关系缘起进行阐述,并对师生对话关系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