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读了吴忠 豪教授的论文《促进消极语言 向积极语言的转化》启发颇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积极语言”的理解及其内化与外化也想谈些粗浅认识及体验。 一、认识 什么是“消极语言”和“积极语言”吴教授在文中指出:“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 反观我们的教学, 注重的是词语的抄写、段落的背诵, 忽略的是句子的积累。与词语、段落相比,句子可当之无愧为“积极语言”。词语在小学阶段指的就是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要求学生抄写的往往就是由生字…  相似文献   

2.
早在2002年,吴忠豪先生在《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一文中指出:“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是个体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日前 ,笔者学习了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论文——《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全文详见《小学语文教学》2 0 0 2年第 5期 ) ,很受启发。文中指出 :“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 ,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汇称为积极语言。”而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的主要途径是尝试运用 ,这无疑遵循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 ,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笔者在教学中一直重视让学生复述课文 ,我觉得学生复述课文实际上就是在尝试运用语言 ,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 ,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笔者以为复述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 :其一…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三者的关系,理解、积累是基础,运用是根本目的。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水平级。只能理解积累,不能运用的语汇称作“消极语汇”,既能理解积累又能运用的语汇称作“积极语汇”。可见,学生学过的古诗即使会背了,但如果不能自觉地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只能算是一种“消极语汇”。将这一“消极语汇”尽快转化为“积极语汇”,加强实践运用的练习是一个关键。如果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不但注重让学生理解背诵,还能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5.
早在2002年,吴忠豪先生在《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一文中指出:"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是个体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  相似文献   

6.
语境式词语教学是指师生结合文本语境、生活语境来理解词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语境式词语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词语内化,丰富语言积累,实现“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变。下面笔者简要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境式教学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积极语言,不得不提到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和他的论文《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吴教授在文中说:"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是个体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掌握积极语言  相似文献   

8.
感悟和积累语言只是学习语言的开端 ,最终目的是把书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情境之中。如何帮助学生内化范文语言、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呢 ?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   1 词语运用性训练———  学生感悟、积累了词语 ,为运用作好充分的“储备”。但是 ,如果教师不积极加以指导 ,使之经常使用 ,这些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词语 ,充其量也只能是“似曾相识”的消极语汇 ,不能够成为学生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熟练使用的积极语汇。加强运用词语的训练 ,使学生在感悟、积累词语的同时 ,把记忆在自己头脑中潜在的消极…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师应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把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培养目标渗透在教学当中,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个方面探究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无疑,这触及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即以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为根本任务,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母语文化传承的生命高度。“内化”是语言运用的前提,即只有当学生把文本“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时,才能流淌于口头、笔端,为我所用。反观时下一些名师的语文课堂,无不注重文本语言的内化,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使学生与文本达到“与我为化,人文合一”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无疑,这触及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即以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为根本任务,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母语文化传承的生命高度。“内化”是语言运用的前提,即只有当学生把文本“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时,才能流淌于口头、笔端,为我所用。观照时下一些名师的语文课堂,无不注重文本语言的内化,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使学生与文本达到“与我为化,人文合一”的境地。一、读中悟:在文本语言的徜徉中实现由外到内的吸纳“读”是…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课程标准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这样表述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当前部编本语文新教材已陆续投入使用,新教材注意在语文课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并努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新教材格外重视程序性知识,诸如阅读策略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了之后能自主建构知识.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思考和实践如何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凤平 《考试周刊》2012,(68):37-37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得深刻,就要注重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把生活经验理论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谭惠儿 《课外阅读》2011,(7):263-263
叶圣陶先生提出:“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可见,语文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目标,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词语”掌握的量,是直接衡量小学生语文学习、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标准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机会开展“词语盘点”活动,让小学生在词语掌握与运用展示中,激发学习词语、理解词语与运用词语的潜能,把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统一起来.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例,展开“词语盘点”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理解——积累——运用”这三个环节中,我认为“运用”应是一个核心环节,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上。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理解与运用的关系,让学生在运用中促进理解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近年来我省中考语文试题的变化,表现在第一板块中,是把原来的“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调整为“语言积累与运用”。比较前后之间的“变”,主要体现在把“语文基础知识”变为“语言积累”,不“变”的是“运用”。这表明,考查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仍然是中考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这部分内容命题的意义和对《大纲》、《课程标准》的误解作一说明。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能起到既“导流”又“开源”的引导作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所以,命题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来设…  相似文献   

18.
朱先云 《广西教育》2011,(10):50-51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际工具。学好语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这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加强对学生语言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重在“用”字.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将童年生活的状态及经验同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相结合;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准确把握年段特点,尊重学生对文本内容个性解读的同时,注重在阅读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语用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对课文的深度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去尝试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找准“语用”点,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应重在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要从具体的文本语言现象入手,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及其所承载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品味、发现、运用,通过课内处阅读等途径加强语言积累,通过把立足语言、创生语言引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自主内化、建构自身的语言学习认知图式,形成和发展语言经验,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审美品位,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