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柳永是中国词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词人,其原因就是他混迹青楼的行为和歌咏歌妓的词作。如今,对柳永其人应该全面评价,对他的咏妓词也应重新认识,还其本来面目,让人们了解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女作家.她能诗擅文,尤精于词。李清照在词史上的经典地位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在宋元时期她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人们虽然对其词欣赏和喜爱,但是真正确认其在词坛的经典地位则是在晚明清初时期。  相似文献   

3.
论沈鹊应的诗词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鹊应是福建近代同光派闽派女诗人,由于她独特的家庭背景,特殊的人生遭遇,以及同光派闽派首领陈衍及其伯兄陈书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她的诗词作品在内容上、艺术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从而奠定了沈鹊应在福建近代诗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妓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群体,地位极低,属于社会上的贱民一类,并且一向为人所不齿.但是擅长歌舞的歌妓在词史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她们对词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本文从歌妓对词的起源产生发展的贡献、流传后世的作品、对其他词人的影响以及对词风、词的繁荣的影响五个方面论述其在古代词史上的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晶 《海外英语》2011,(15):142-143
词,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婉约之宗的李清照,在宋代词史以及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文学地位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词的翻译是一个特殊的门类,既与文学创作相似,又有其独特的审美原则。词独特的美学特质决定了翻译美学是研究词作品中的美及其译文中美的再现的极为重要的领域。通过形美视角对李清照词英译研究,能更好地研究赏析原词和翻译之中美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沈鹊应出生名门,家学渊源深厚。在良好的家风和优裕的人文环境中,耳濡目染,沈鹊应养成了优秀的品格和出众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卢祖皋是南宋有名的词人。其小令词,承唐五代北宋之遗绪,多写艳情,笔姿优美,风格婉媚,意境清新,词中多警策,结语警拔,在中国词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词史上,纳兰性德是清代最重要的词家之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出身显赫,生命却过早凋零。其短暂的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著成文集流传后世。了解纳兰性德生活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遭遇,品读其文集,欣赏他的文学才能和造诣,以表达读者的品悟。  相似文献   

9.
"词足达情"是晚明戏曲家孟称舜所提出的一种戏曲审美观念。这种戏曲审美观强调无论是戏曲创作,还是戏曲鉴赏、批评,都应该"词足达情",即无论写景、叙事,曲词宾白抑或情节关目,戏曲艺术都应该将"传情"作为第一要务。如果"词足达情",那么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就会呈现"浑厚"的特点,否则就会"俊而薄"。孟称舜的这种认识基于"汤、沈之争"而提出,符合戏曲艺术的美学追求,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独树一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晚唐的温庭筠在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史上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确立了词独立的文学地位,是民间词向文人词过渡的关键人物;他开启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奠定了词以婉约、柔媚为宗的美学特质;温词开辟了有别于传统诗境的词境,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曾豪乡村题材的少年小说总体审美风格宁静平和,温情含蓄。着力刻画诗意人格与诗意自然,表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美学意义。作品内容有对故园家乡的挚爱,对朴素生命的礼赞,对世道人心的独特解读。承续着多情重义、温柔敦厚的民族精神传统。借助作品,作家完成了自己对社会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几成后人公认的纲领性批评。但这还不够,需要以辨证观点对宋诗进行具体、深层的分析,追寻其有别于传统诗歌的独特风貌及其深层特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同光体”与“南社”的宗宋,崇唐之争,是规模唐音或宋调的旧体诗创作的绝响,也是现代宋诗研究的起点,受新学运动的影响,现代学对于宋诗的评价长期偏低,并为唐,宋诗优劣论所困,到80年代后,人们方逐渐摆脱成见束缚,对宋诗特征及其艺术特质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印度诗歌及泰戈尔对我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通常认为新诗是西洋诗歌的横的移植,忽视东方诗歌,特别是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事实上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较大。它不仅是新诗革命的潜在动力,还较大地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新诗的形态及新诗的诗体方式,小诗体正是泰戈尔诗歌直接影响的结果。泰戈尔的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对郭沫若、冰心等人的影响较大。他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他的强调诗的哲理性的诗现和散化式的诗体方式,对中国新诗诗体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时代潮流和诗歌翻译等原因,中国新诗人也误读了泰戈尔,以为他写的都是无韵诗。  相似文献   

15.
过去,谈论先秦儒家诗学比较注重其伦理性内容,其实从孔子到孟子以致汉代的董仲舒,他们对《诗》的读解有比较浓厚的解释学思想。而这一思想是建立在春秋说《诗》“断章取义”的社会风气上的,当时赋诗者借《诗》言志,听诵者借诗以“观”志,这里的“志”是赋诗者所言之“志”,而非作诗者之“志”。赋诗行为的听者与诵者双方,所凭借的是“以类取,以类予”的思维方式,“类”即是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引譬连类与感发志意)。在战国时期赋诗的语境不再存在,孟子针对“断章取义”之不足提出“以意逆志”的说《诗》方式,但“断章取义”在说《诗》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故有论者提出“诗无达诂”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新诗发展至今只有百年的历史,其间又走了许多弯路,但是,它凝聚了几代思想者和文学巨匠们的艰苦探索。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及理论探索,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朱自清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他主张“诗是跟着时代,又领着时代的”;“新诗运动从诗体解放入手”;“诗要有深美的思想做血肉”等新诗评论及理论研究,这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新诗理论建设,还是对新诗创作和发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康白情既写新诗也写旧诗,不同于胡适试图彻底驱逐旧诗,这种双线写作能够在康白情的观念和实践中并存,在于他区分了两种文类不同的功能。新诗张扬新精神尽可以形式新,远离旧诗的格式、趣味,而没有新精神的旧诗也尽可以在新诗之外自足地写作和把玩。  相似文献   

18.
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提倡以声论诗.让"声"从各种诗论、诗法中冉冉升腾,突出再现.如许诗论坚持了前人构建的纯诗学批评;确定和弘扬了古典诗歌形式主义诗论;为诗歌"音乐美"特性的再发现作出了独到的艺术贡献,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勇气.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与陶渊明,从时间上看,两相去约在千年上下,但化承传的穿透力是任何时空都不能阻断的,不因时隔千栽而中断,也不因江河异域而消失。从其歌咏生于斯、游于斯、乐于斯的农村生活这一空间来看,《诗经》与陶渊明之间,这种化的穿透力有着极为清晰的表现:他们都歌咏农村生活的愉悦、表达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描写农民(奴)的艰苦生活、表达对理想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的田园诗,渊源于《诗经》的农事诗。  相似文献   

20.
在对现实态度上,象征派是无意识的逃避,朦胧派则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历史真理代言人”的角色。在诗学上,两派虽都借重音乐的特性入诗,但象征派的心理诗学观过于内向聚敛,朦胧派则注重心灵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在美学的探索上,两派虽创立了新的美学原则,但象征化语体和意象化语体又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