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汲取生活教育理论中丰富的营养,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深入探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笔者认为一要"用生活来教育",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即语文讲读要"生活化",语文训练要"生活化",语文教育要"生活化"。二要"给生活以教育",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即日常生活"语文化",校园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走向语文教育,要经营真实的课堂,培养真实的学生,引入真实的生活。语文课的内容重点不在"知识",而在"语言素养";重点不在"讲课文",而在"教读法",更在丰富学生的人性;重点不在"全",而在"得"。语文教学要变"讲解课文"为"丰富人性"。  相似文献   

3.
朱清芬 《科教文汇》2010,(35):71-71,73
阐述了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主张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生活的元素,实现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学生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并发挥语文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生活始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也是语文教育的回归点。  相似文献   

4.
吴文云 《科教文汇》2009,(32):132-13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职中语文教学中,更要把语文教学、活动、评价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能完整、完善地表达个人的意见,并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运用。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让"教"与"学"形成统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教"的目的是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为后面的"学"做准备;"学"是化被动为主动,是对前面的"教"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生活即教育"理念影响甚广。新课程标准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意图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本文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和教会学生体验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把生活融入语文教学,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而,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处处充满"美"的教学。那怎样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呢?重要的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研究和探索,让他们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收集大量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处理,从而真正去感受美:一、"探究"中感受"内容美",二、"探究"中体验"意境美",三、"探究"中领悟"思想美"。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因此,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上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彻底摒弃作文教学中"为了练习作文而作文"的做法,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给学生作文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还学生作文的真实与本色。针对以上要求,我在作文教学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抓。  相似文献   

9.
魏春玉 《科教文汇》2009,(36):114-114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借用学生生活,丰富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开放教学形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衔接课堂内外,让学生的七彩生活走进阅读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要想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就要建立开放式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开放过程中不断沉淀逐步提高。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封闭因素,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下解脱出来,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自由空间,使其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一、教师的思想要开放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是重点,要牢牢地掌握,深深地巩固;是难点,要不遗余力地攻克。习作课堂的主导者得使出浑身解数,实现习作的有效教学。占据小学语文绝对主体的"阅读课堂"万不能孤芳自赏,一定要做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勾连使者。尤其是在学习习作的道路上,老师恰当地打通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脉络,将对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13.
王飞燕 《知识窗》2020,(2):38-38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加强小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通过课文阅读范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逐渐消除小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了加强学生片段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面对着语文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语文素质培养,需要有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全面地培养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从语文教师写作教学心理的角度,论述了陶行知思想对我们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以及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命题、指导、讲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关注儿童、链接生活,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探寻文本与学生生活、语文学习与儿童生命成长的"沟通点""共鸣点",让学生享受更多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积极贯彻和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以往教学方式和理念,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融合,教学方式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学习回归生活,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陶冶情操,开拓视野,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表现。可以说,学生作文水平的好与差,是对语文教学的检验。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更要注重指导与讲评的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这一点绝大部分语文教师是知道的,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重视不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生活即教育"理念影响甚广。新课程标准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意图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