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2.
成功教育的一个标准就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还在发展、成长着的,暂时有缺点和问题的学生更不能另眼相看。然而,我们确实无法回避“特殊学生”的存在。既然无法回避,对这些“特殊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进行怎样的管理,教育者应该抱一种什么态度?这些问题就很自然地摆到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面前。归一般而言,所谓的“后进生”,既包括因缺乏学习愿望与动力,不能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而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学生,也包括不守纪律或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这一类学生身上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延伸,是师爱、社会爱、事业爱的再现。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切身地感觉到:对待学生,不仅做严师,更做慈母和挚友。尽上一颗母亲似的爱心,真心实意地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到教师亲切、温暖、贴心,这样学生才会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拥有一颗朋友般的诚心,便能走进学生的心扉,“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老师与学生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因为孩子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班级就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家访     
肖红 《家教指南》2003,(3):47-48
教育学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教育子女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马卡连柯说过:“谁在教育儿童?是家庭,还是学校?既是家庭,也是学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既要有科任教师的支持,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访是争取与家长配合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陈娅清  陈刚 《科学教育》2006,12(2):50-51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指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同事、上司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是教师无法逃避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地对待它。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也能够减少教师的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1现代教师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1.1平等原则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里说的平等指的是人格上的平等。在一个学校里,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人格上都是平…  相似文献   

6.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可塑性强,是进行养成教育和训练的最佳时期。而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在几节课、几次谈话中得以完成,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培养过程。一、要用爱心对待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名教师要做好本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态度体验的一种心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因此,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取决于教师的热忱和关切、榜样和信念.可以说,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后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师与读书     
教师终身与书为伍,教师的生命靠读书来支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或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在学校中,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在一所学校里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学校社会的两个主要群体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方面。而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办学目标的实现 ,文明校风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都是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取决于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因此 ,学校应着重培植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 ,应当有意识地维护和树立教师的威信。首先 ,学校领导要根据教师在情感上具有“向生性”的特性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全体教师树立尊重学生人格、信任、相信全体学生 ,真心实意关心热爱学生的思想 ,并以满腔热情对待每一位…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是对老师的考验的话,那么,许多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存在的极少数“魔鬼学生”,几乎就是对老师的“生死考验”。对待这些学生,教育真的是无能为力吗?即使教师不能创造奇迹,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做一些改变呢?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一些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校,部分学生特别是”差生”,有受到学校、教师不公平对待的现象,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就是“校园不平等”。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校园不平等现象”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调查,初级中学的“校园不平等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学校轻视。表现在对学生分快慢班及取消“差生”考试的机会等。一些学校仍然将学生按考试分数的高低分班,对快班配备能力强的任课教师,优先分配教学资源,快班抓成绩,而慢班只抓纪律。还有的学校,为了在评比中提高升学率,每逢统…  相似文献   

12.
陈建华 《广西教育》2007,(6A):38-38
从本质上说“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校对教师管理也应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不做科研就不是好教师。”事实证明,教育科研就是教师成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一个人或几人解决一个小教育问题”为特征的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能够克服目前学校只能少部分人搞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的现状,充分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广阔的教育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15.
杨骞 《教育科学》2007,23(3):54-57
教师在学校所施行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就是教师的实践。教师的这种“实践”,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既成就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教师的实践亦就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努力追寻实现这种“双重”目的的学校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进入了更加文明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处处注重以人为本;在这个社会里.我们的教育也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可是,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仍然存在着让我们无法理解、不能原谅的教师用各种方式从身体和精神上伤害学生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非人道教育现象。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全国初等教育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德育研究的赵宏义副教授说:“如果不能使非人道教育远离课堂、远离学校、远离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将难以实现其对人性的良好熏陶,更无法体现其崇高性、”为了使学生更轻松、更愉悦地度过校园生活,更为了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本刊从第1期开始将独家连续刊出赵宏义教授关于非人道教育现象原因及对策的思考,并欢迎关注这类现象的各界人士积极地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曾表示: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做到教育公平,首先应保证教育在学校和教师层面得以公平地实施,如学校内部均衡的师资配置、学生教育机会的公平给予、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公平对待等。学校和教师层面的公平教育应该是国家区域内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进入教育的圣殿。教师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起点。关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教育都在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和学生家长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在给孩子们提供这空间的同时,也不得不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对象,与学校用以规范学生行为的校规校纪已造成了严重的不协调。特别是一味强调不能“体罚”学生,混淆了对学生正常教育与体罚的概念,使许多教师不敢管。于是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教师教育心理。多管多错,少管少错,已成为许多教师对待学生违纪违规问题的一个原则。能拖则拖过去,可管可不管的最好不管,这也成为现在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实践中,教育得以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尊重学生,并由此使学生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如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能获得成功。”一、自尊是可教育的前提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所谓“脸”就是人的尊严,就是把自己当人看,肯定自己作为人的存在并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要“脸”,不自尊,不讲理,就会无所顾忌,恣意妄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规范对之无用,更谈不上教育。可以说,自尊是人格的门户,是一个人可以被引导、教育并使之成人的前提。对于学生也是这样。一个做了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