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囊虫病是链状绦虫(猪内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人体组织内部引发的疾病,以脑、皮下、肌肉、眼、口内多见,主要通过不良的卫生习惯及不好的卫生环境所传播。健康人食用了患有囊虫的病猪肉(俗称豆猪肉)后,会在人肠内发育成成虫——绦虫。绦虫仅在人的肠道内寄生,由一系列节片组成,每一个节片中都有两性生殖器官,可自体受精。节片成熟后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再一个成熟节片内含有550—600个虫卵。猪或人误食了绦虫虫卵污染的水源、水果、蔬菜等可使虫卵在人或猪体内发育成囊尾蚴寄生,称之为囊虫病。人的囊虫有70%寄生在人脑内、称为脑囊虫病…  相似文献   

2.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又称短小绦虫,是人、鼠体内常见的寄生虫。该虫发育中除需昆虫(蚤、甲虫)作为中间宿主外,也可在人、鼠体内由虫卵直接发育为成虫,造成人、鼠自体内重复感染。尤其在免疫力低下的人体内可大量繁殖数千条之多。因而临床上认为,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若感染此虫需先驱虫再用药.关于虫卵在宿主体内是如何孵出导致自体大量感染的报道较少,现将笔  相似文献   

3.
应用形态学方法,对比观察了吡喹酮、甲苯咪唑和阿苯哒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吡喹酮作用强而迅速,虫体表皮破损,节片严重溃蚀;甲苯咪唑和阿苯哒唑的作用较弱而缓慢,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对三种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抗蠕虫病药物,为杂环吡嗪——异喹啉衍生物。实验证明此药对微小膜壳绦虫有一定杀虫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剂量吡喹酮对微小膜壳绦虫作用的影响,本文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的吡喹酮作用于微小膜壳绦虫,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活力与形态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用本校动物室繁殖昆明种小白鼠20余只,解剖取肠管内微小膜壳绦虫,置生理盐中漂洗三次,选择大小适宜,活动力强的虫体24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吡喹酮、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对体外培养微小膜壳绦虫的作用。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对比观察吡喹酮、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作用于微小膜壳绦虫72h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对微小膜壳绦虫微毛、皮层、基底膜、肌层、实质组织层均有破坏作用,吡喹酮对虫体皮层破坏较严重。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对虫体皮层破坏程度低于吡喹酮,但对肌层、实质组织层破坏较吡喹酮略重。结论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对微小膜壳绦虫均有明显杀虫作用,作用强度以吡喹酮最强,其次是阿苯哒唑、甲苯咪唑。  相似文献   

6.
短膜壳绦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在中医文献中没有记载。多数患者无明显体症,少数严重感染的患者,会出现慢性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身体消瘦、面色无华、肢体倦怠、舌质淡、脉濡弱等症。依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鸭片形繸缘绦虫 [Fimbriaria fasciolaris(pallas,1781) Wolff,1900]在我国条件下的生活史。详细描述了该虫的虫卵在中间宿主中剑水蚤(Mesocrctops)体内的发育过程。在14℃~18℃条件下,虫卵在中剑水蚤体需经18~20天,方可发育为成熟拟囊尾蚴。成熟拟囊尾蚴感染小鸭28天后,发育成为有睾丸和卵黄腺出现但尚无卵巢出现的未成熟虫体一童虫。厦门冬季时,淡水中的广布中剑水蚤是鸭片形繸缘绦虫的适宜中间宿主之一,其感染率为82.98%,感染强度为1~4个;后剑水蚤亦可作为中间宿主其感染率为23.33%,感染强度为1~4个。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为期两年的调查,对昌吉市6个乡镇24家养殖户自养的羊进行了寄生虫蠕虫的区系调查。检获虫体鉴定共有寄生虫9种,其中线虫4种、绦虫4种、吸虫1种,分别隶属于5个纲6科9属。其优势虫种为毛首线虫(75%、6-48条)、双腔吸虫(75%、12-500条)和血矛线虫(63%、2-24条),并针对羊蠕虫的感染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2,(28)
最新的化石研究证实,身长约5厘米、外形像虫子、生活在5亿年前的皮卡虫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现代脊椎动物的前身.皮卡虫是脊索动物家族的首个成员,脊索动物的特征就是脊索,即支撑延伸于背部下面神经的一条区韧的索.经过数百万年时间,这条索最终演变成它们的更高级后代的脊柱.皮卡虫的脊索两边有大约100个小小的肌肉块——肌节,它们让皮卡虫的身子在水中左右摆动快速前行.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我在初中教学中利用黑板画的直观性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一定效果。例如在讲授猪肉绦虫的结构时,随着讲授的进行,用不同颜色粉笔画出猪肉绦虫的各种结构:头节、颈部和节片,这就使这些结构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对这些结构的印象深刻,记忆牢靠。接着启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2,(25)
最新的化石研究证实,身长约5厘米、外形像虫子、生活在5亿年前的皮卡虫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现代脊椎动物的前身。皮卡虫是脊索动物家族的首个成员,脊索动物的特征就是脊索,即支撑延伸于背部下面神经的一条柔韧的索。经过数百万年时间,这条索最终演变成它们的更高级后代的脊柱。  相似文献   

12.
1995-1996年在江西鄱阳湖区(都昌南峰,芗溪及波阳漳田渡等地)黄颡休内采荻黄颡恒河绦虫12条,首次证明长江水系这一虫种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丽江肋柱花     
龙胆科。一年生草本,高35~40cm。茎直立,常带紫红色,密被乳突,中上部分枝,枝略近四棱形。基生叶早落;茎生叶无柄,线状披针形至线形,长10~35cm,宽至5mm,基部半抱茎。聚伞花序疏散。多花;花梗长8~20mm,近四棱形;花5数,稀4数;花冠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0mm;花冠蓝色,裂片卵状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2~16mm,宽4~6mm,先端渐尖;基部两侧各具1个腺窝.  相似文献   

14.
复孔绦虫(Dipylidium)属于囊宫科(Dilepididae),为中小型绦虫。与人体有关的虫种主要是寄生狗、猫体内的犬复孔绦虫(D.caninum)。当人们与这些动物接触时,被寄生在其体表或周围环境中的蚤类污染手及食物,通过口而受染。由于人体感染后多无临床表现,或有腹部不适、肛门瘙痒等轻微症状,不易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2代褐飞虱为例,探究不同波长对不同虫态不同性别的褐飞虱趋光性的影响,并确定2代长翅型成虫(♀♂)、2代短翅型成虫(♀♂)的趋光性和2代5龄若虫(♀♂)趋光性的最佳波长。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340、345、350、355、360、365、370、375、380 nm等9个波长处理来模拟测定大田自然散射光,分别对长、短翅型雌雄成虫(♀♂)和雌雄若虫(♀♂)的影响。结果:2代5龄褐飞虱雌雄若虫(♀♂)、2代短翅型褐飞虱雌雄成虫(♀♂)以及2代长翅型褐飞虱雌雄成虫(♀♂)的趋光性最佳波长范围均为360~365 nm;2代5龄褐飞虱雄若虫、2代长翅型褐飞虱雄成虫、2代短翅型褐飞虱雄成虫均比其雌性表现出对最佳波长具有较强的趋光性;2代褐飞虱趋光性强弱依次为:2代长翅型雌雄成虫(♀♂)﹥2代短翅型雌雄成虫(♀♂)﹥2代5龄雌雄若虫(♀♂)。结论:不同虫态和性别间的2代褐飞虱趋光性略有差异,不同虫态的雄性褐飞虱均比雌性表现出对最佳波长较强的趋光性;其趋光性强弱依次均为:2代长翅型雌雄成虫(♀♂)﹥2代短翅型雌雄成虫(♀♂)﹥2代5龄雌雄若虫(♀♂),但其趋光性最佳波长范围集中在360~365 nm。  相似文献   

16.
鸡有人在丹头凤鸡跟前放了三只小盘,分别在这三只盘子里放一条小虫、两条小虫和三条小虫。结果它有时先吃两条的,有时先吃三条的。这说明,丹头凤鸡知道2比1多,但它只能数到2。  相似文献   

17.
2010年3~5月在人工巢箱条件下,对河池学院校园的麻雀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收集的数据有麻雀的窝卵数、卵的特征值、雏鸟生长发育特征等。统计分析表明:麻雀4月初产卵,卵长径为18.85mm±0.98mm、短径为13.76 mm±0.54 mm、卵重为1.89 g±0.31 g、窝卵数3.33枚±1.00枚,育雏期15~18 d。雏鸟体重及外部器官的形态学参数可以用Logistic曲线方程很好地拟合,体重、翅长、跗跖、嘴峰长及18日龄前的尾长均呈"S"型。  相似文献   

18.
1.一条圆形公路上有A,B,C3个村庄.现在计划在环形公路上建造一所邮局P,要求邮局与这3个村庄距离的总长为最短,那么P点究竟应该设在何处最好?也就是问怎样才能使圆内3条弦PA,PB和PC的总长最短?2.如果有人把某个密码数乘以5,结果得到一个9位数,而且在这个数里面从1到9九个数字一个不少.那么你能说出这密码数的各位数字和是多少吗?3.有3个数,它们的和大于0,而它们的立方和则小于0,那么在它们之中是否正好有两个数会同时是负数?4.证明:存在任意多个自然数组(a,b,c,d),使等式a2+b3+c4=d5成立.5.如果每次把某个自然数允许增加它的1%到100%之…  相似文献   

19.
考查点1长度的测量 例1(宁夏理综第22题)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圆柱体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d,示数如图1,由图1可读出l=__cm,d=__mm.解析游标卡尺为10分度,精确度为0.01 mm,由游标上零刻度线对应主尺上刻度读出为22mm,游标上第5条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读为5×0.1 mm=0.5mm,所以圆柱体的长度l=22 mm+0.5 mm=225 mm=2.25 cm.  相似文献   

20.
瓣结鱼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记述了瓣结鱼的胚胎发育过程.成熟卵直径1.7~1.9mm,受精卵吸水膨胀后膜径达2.5~2.7mm,具粘性.在水温20.5~23.0℃条件下,受精卵历时71时7分孵化.初辫仔鱼平均全长6.6mm.本文还记述了胚胎发育的积温及累积度时值,并探讨了胚胎发育的下限温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