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军在理县薛城老街城门上錾刻的标语:为中国独立自由奋斗到底,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更好地开发理县红色旅游资源,理县编委会历时近1年编写了《行游理县》(2006年1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红军长征在理县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张敏卿 《兰台世界》2005,(10):60-62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展军队谱写的一曲英雄乐章,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争奇迹,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作为当年参与指挥红军长征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周恩来的长征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活动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山民 《湖北档案》2006,(10):4-4
2006年10月13日,老红军战士吴瑞山同志应邀,为本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刊题写了“红军长征与湖北”。昊瑞山同志生于1913年,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编按]  相似文献   

4.
川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四川档案》2006,(5):42-43
自红一方面军1935年1月进入川南,至红二、四方面军1936年8月离川北上抗日,红军长征在川行程万余里,时间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红军在川期间,川军及国民党中央军对红军实施围追堵截,留下了丰富的档案史料。如今,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被妥善地保存在四川省档案馆及红军经过的各地市县档案馆内,成为历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素材。值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笔不揣浅陋,权充一次导游,带领大家浏览这多达数十万字的档案史料,希望大家能从中真切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体会到红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亲情。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伟大的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红军在长征途中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红军的性质、目的、任务,瓦解了敌军的斗志,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使沿途的人民群众了解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了解红军、支援红军,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对敌宣传,动瓦解敌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敌军的宣传工作,把它作为动瓦解敌军,战胜敌人,增强革命力量的重要武器。正是由于红军在长征途中对敌军进行了各种有力的宣传措施,才收到了打击敌军、瓦解敌军士气、争取敌军官…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历尽坎坷,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数次围追阻截。艰难辗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终于到达陕北与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示伟大的长征精神。市档案馆于近期在全市开展了征集老红军战士长征档案资料活动。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新中国的诞生。红军将士们创造出了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天上随时有飞机投弹扫射.地上有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脚下是经年积雪的雪山和吞噬生命的草地.还有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尽无止的疾病,他们以平均日行军70余华里的速度完成了人类军事历史上史无前列的伟大创举——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代优秀中华儿女也用生命和热血铸成了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本刊由此期开始连续推出有关纪念章以飧读。[编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四川境内行程一万五千里,历时一年零八个月,途经近70个县。四川是长征所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四川各族人民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先烈业绩,弘扬长征精神,四川省档案(局)馆特别制作了“红军长征在四川”档案网上展览。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是个热门话题,眼前、耳畔不断出现着“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情”的宣传,各个媒体各部门都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式,发挥特长、淋漓尽致地去报道。  相似文献   

10.
成员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36(2):F0004-F0004
2006年5月16日上午,由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中国图书馆学会、江西省文化厅共同主办,江西省图书馆、赣州市文化局、中共于都县委和县政府承办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共享长征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启动仪式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江小惠 《新闻知识》2006,(11):10-1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长征中的报刊宣传,也创造了报刊史上的奇迹。在红军转战的万水千山,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党和红军各部队,办了一批油印的报刊。这些报刊及时宣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报道红军的作战行动和胜利,指导部队建设和群众工作,简洁明了,快捷高效,生动活泼,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我们的报刊宣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正确鲜明的宣传导向红军长征中,党中央、中革军委十分注意报刊宣传工作,尽管条件极为艰苦,战斗十分频繁,红军军事领导机关和各部队仍主办了一批油印报刊。主要有: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办的《红…  相似文献   

12.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长征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以红军长征为题材,创作完成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长诗。随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4位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诗,谱成组歌。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30年代中期,红军长征过藏区不仅为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为西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一群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不约而同地认为: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间,中国的三个事件被世界认为具有巨大影响,并入选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其中一件就是始于1934年的长征。长征的影响是深远的,长征的精神是我们中国人不能忘却的。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许多地市报都开展了富有创意的活动.如江苏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的“薪火相传长征路”接力采访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这一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英雄壮举,总政干部部老干部局和解放军报社政工部在《离退休生活》专版,联合推出了“红军将士口述长征”专栏,着重反映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浴血奋战、克服艰难险阻、官兵友爱和尊重少数民族等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7.
方立霏 《北京档案》2006,(11):12-1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当毛泽东的豪迈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还在几代人心中回响,当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带领的"我的长征"队伍还行进在70多年前的老路上时,2006年8月1日,一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档案史料展在一个正在建设之中、尚未被公众认识的公园里隆重展出了.  相似文献   

18.
《逸经》第三十四期封面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报道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三十三、三十四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2005年11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刘统文“《红军长征记》出版情况及其价值”内称“上海《逸经》第三十三、三十四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署名‘幽谷’的文章《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相似文献   

19.
张俊 《军事记者》2004,(4):60-60
1935年9月18日,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到达甘肃南部的哈达铺,随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也相继到达。在此地,中央曾召开重要会议,决定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红军长征要在陕北落脚呢?对于这一原因,曾有过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经过长途跋涉,艰苦转战,先后进入甘孜藏区。1936年,红二、六军团为北上抗日,也从云南进入甘孜藏区,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从1935年5月至1936年7月的15个月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在甘孜藏区的泸定、康定、丹巴、道孚、乾宁(已撤消)、炉霍、甘孜、瞻化(今新龙)、雅江、理化(今理塘)、稻城、定乡(今乡城)、得荣、巴安(今巴塘)、白玉、色达等16个县经过和停驻。红军长征在甘孜藏区的活动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在整个红军长征途中都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