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教育》2009,(12):54-54
《走向校长专业化》,《学校领导学》,《名校校园文化构建力》,《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  相似文献   

2.
道德领导是无形的领导,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提升现代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功效。校长道德领导对于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推进学校道德建设、开创学校美好未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校长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领导品质,才能引领学校走向卓越。通过确立正义的信念、培育敬畏之心、涵养饱满的人性、创设优质的道德环境,引领校长自觉强化道德领导的养成。只有真正实施道德领导,校长才能获得学校成员的信服,建构学校内部和谐的道德秩序,打造有机团结的学校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对|话|主|旨搭建一座"穿越边界"的桥对于青年校长的崛起而言,"边界"的困惑无时无刻不困扰着所有人。在这条崛起的路上,我们需要穿越新老校长的边界,穿越校长与教师、学生、家长的边界,穿越名校  相似文献   

4.
名校发展是多样化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是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与提升核心能力的过程.校长、制度与文化是影响学校核心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但其功能都是有边界的.在名校发展过程中,校长、制度与文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平衡的“三角形”关系.在“三角形”关系中,校长应做到不是占有制度而是共建制度,不是刻意创造文化而是养育文化,不是把制度与文化相分离而是将两者相融合..由于校长、制度和文化在不同类型名校发展中所发挥功能的大小不同,因而“三角形”具有不同的变式.  相似文献   

5.
校长培训的效果要通过考核来验证,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参训校长的严格考核。可采用自查汇报、理论知识测试、即席讲话、案例分析或临场处理问题等形式,全面考核校长的各种能力;采用校长述职、领导座谈、教师测评、学生问卷、查阅材料等实地测评方式,全面考察校长的实际工作能力,并将考核结果与校长任免、职称评聘。名校和名校长评选挂钩。要进一步加强校长培训考核@张庆禹  相似文献   

6.
<正>校长对学校影响、作用的大小,只有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之内才能产生,只能依赖于学校中层领导、教师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否则英雄也难有用武之地。近有幸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聆听了知名专家、学者及名校校长作有关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研究》2011,(7):16-17
记者:蒋校长,你认为名校和一般学校之间有哪些差异? 蒋校长:如果一定要回答什么是“名校”之“名”的话,我觉得关键在于其“个性和影响力”。个性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内涵与物质,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其外显形式是学校特色。而影响力则是学校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一般来说,名校大都历史比较悠久,因为名校成其“名”,  相似文献   

8.
校长教学领导之转型是其守护本己、避免异化的逻辑必然,同时亦是其走出发展困境的现实诉求.当前的校长教学领导专注于教学有效性领导,无暇或无视教学正当性.这不仅异化了校长教学领导自身,同时更异化了教学和师生,校长教学领导应从先前的有效教学领导转型为有效且正当之教学领导.此外,当前校长教学领导的英雄主义色彩浓郁,影响并制约了校长教学领导的绩效前景,而分布式领导有利于突破英雄式领导的桎梏与困境,可资作为校长教学领导之有效方式,校长教学领导应从英雄式领导走向分布式领导.  相似文献   

9.
有名校长就会有名师,有名师才能成为名校,这是名校成名的一般规律。反思之,名校一定要有一批名师。名师的成名离不开名校长,名校长之所以成名,也离不开名师,相辅相成。可在这两者之间,校长必须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名师,创建名牌学科,才能使校长成名。所以,在成名之前,未成名校长的管理理念必须先行。校长应着力去打造教师的能力建设,努力培养成才型教师,鼓励教师走向成功、成名,使得学校在育人及教学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而自己也就成为了名校长。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成为名教师的先决条件,一位名教师的发展轨迹一般为:成长——成才——成…  相似文献   

10.
"校长国培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是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中最高层次的培训班,2015年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正式开班,引起了国内各界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校长培养的相关问题研究也正是始于2015年,2016年以后研究呈现突飞猛进态势。国内学者主要对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的层次地位与名校长的使命担当、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群体(成员)结构特征和培养路径、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培养基地名校长培养(培训)模式和名校长工作室管理模式、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的理念进展方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为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和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日看了《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副校长有那么难当吗》一文,深有感触,意犹未尽,借作者的话说开去。校长、副校长,三要三不要:作为校长——一要容人之长,不要武大郎开店。可以说,不少学校尤其是名校副校长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与全国一些著名的重点中学校长的对话与访谈,文章在对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进行了感性的考察和理性的实践之基础上,对中小学管理的现实和中小学名校长的培养作了理性的反思,结合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出发,诠释名校长成长的内在要素,即要有思想、要有人格魅力、要有办学实绩。为校长的成长和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辽宁省重点中学、全国名校沈阳市第二中学,有一个身体健壮。举止文明,沉着冷静,待人有礼的中年男人,受到金校师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拥戴。他,就是校长张佩纶。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设计师,校长是师生的指挥员。一个好的校长,可以激发和带领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名校的讨论,其实质是表达对高品质办学的期待与诉求.高品质办学需要高品质的校长.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这种说法强调了校长的重要性,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现实创名校需要有能带领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师追寻办学愿景,提升办学品质,创造办学业绩的高品质校长.  相似文献   

15.
名校长之名,有大的名气、好的名声、高的名望。说到底,取决于名校长的内涵。名校长的内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这些:第一,有正确的教育观乃至教育思想,并在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价值观或办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这道出了校长领导的本质。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陶行知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教育观一般校长都具有,但系统的乃至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却未必人人都具有。名校长应该能从众说纷纭的各种教育观念中,进行批判地吸收,择其善而从之,用以指导自己的办学实践,进而…  相似文献   

16.
纵观近代教育史,许多名校往往和一些校长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北大和蔡元培,"南开"和张伯苓,晓庄师范和陶行知等。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名校脱颖而出,上海市建平中学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同理,这所学校也和一个名字分不开,他就是冯恩洪。尽管冯校长已经退休,但是在他一手塑造的美丽的校园里,处处可以看到老校长的影响。笔者通过和冯校长的交流及在建平中学的所见所闻,对校长与学校品质之间的关系有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2月25日,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培训工程”学员接受了首次培训。八点,天还没亮透,校长们已陆续赶到培训地点。淅淅沥沥的春雨打在脸上仍感丝丝寒意,却挡不住他们“求学取经”的脚步。一百多名校长把阶梯教室挤得满满当当,工作人员不得不在教室后面临时增加了几排椅子。首日培训主要是两个报告,一个是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的《关于现代名校与名校长的几点思考》,一个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季国强的《科教兴市与上海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全神贯注地听,认真地作笔记,或者索性把报告录下来……上海市普教系统校长中的佼佼者做起了虚心好学的学生。在课堂上,精辟的论述让校长频频点头或会心一笑,也有观点触发交头接耳的议论:休息时、午餐时,校长们三五成群围坐一圈,各抒己见。什么是名校? 如何办成名校?每个校长都在寻找着答案。  相似文献   

18.
校长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诸环节中的关键人物。校长对信息化教学的领导力是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校长的领导效能,促使校长角色由行政管理者向信息化教学引领者转变,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由依靠行政控制力向依靠愿景号召、专业引领、实践示范及氛围涵育方向转变。基于国内外教育学和管理学领域关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成果,运用德尔菲法建构的"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由信息化教学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控制力、信息素养6个领导力要素和定义学校信息化教学使命、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学、创设信息化教学积极氛围三个领导过程及9个具体领导行为所构成。这三个领导过程在学校信息化教学领导及管理实践中互为前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呈现出三角螺旋动态上升发展的趋势。尽管构成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6个要素是相互融合、彼此贯通的有机统一体,但其在不同领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却有主次和差异之分,因此,实践者应充分认识这些差异限度,注重各要素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长是大学文化的象征,理想的象征,人格的象征。校长又是读书人的首席,他亦应是会读书、爱读书的象征。因而,校长的读书具有特别的意义。担任了行政工作的校长对于读书之风盛开也具有更大的责任。一位好校长应当可以称为读书的校长。校长无论有多少事务,学校的读书也是头等事务。会教书,首先应是会读书的人;会领导教书人的人,更是懂得读书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20.
从跨文化的视角选择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这三个参与国际成功校长项目的国家,考察和比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三个国家对于成功校长的认识标准以及成功校长领导行为的异同可以发现:中国和美国把对成功校长的评判标准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而澳大利亚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还扩展到学生的成就,包括学生参与、学生的社会表现等。另外,学校的特色课程设置、校长的声望以及学校的声望也成为选取的标准。在对成功校长领导行为的研究中,雷斯武德等人的校长领导行为分类在各个国家均得到验证。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校长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