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管理》2007,(5):17-19
大兴区是北京南部的一个远郊区县。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北京大兴区教委在逐步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的同时,紧紧依托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教委实施的名校办分校工程,尽量缩短分校品牌的“孵化期”,有效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较好地满足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了大兴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近来关于普通高中名校办分校的争论一直不断,有人认为名校办分校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是好事;也有人认为名校办分校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稀释,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在走访了部分的名校分校后,笔者提出以下浅显的认识。首先,笔者认为名校办分校不能简单地说是扩大还是稀释了优质教育资源。为什么这么说  相似文献   

3.
大兴区是北京南部的一个远郊区县。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北京大兴区教委在逐步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的同时,紧紧依托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教委实施的名校办分校工程,尽量缩短分校品牌的"孵化期",有效缓解了优质  相似文献   

4.
高俊 《安徽教育》2011,(3):48-49
【正】近年来,随着合肥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合肥城区出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名校办分校的现象,这有效地缓解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名校办分校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新问题,需要不断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名校办分校”是在政府提倡“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办学模式。作为首都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北京小学也进行着此类探索。在这过程中,学校始终保持冷静的思考、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策略,追求着本校与分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栋生 《陕西教育》2007,(10):5-5,6
时下名校办分校成风,不少学校纷纷改名为"教育集团"(下一步也许会自称"教育托拉斯"),据说其发展的理论依据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7.
名校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担负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名校集团化创新了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名校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以共同愿景或目标为纽带,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主体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尊重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名校集团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名校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担负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名校集团化创新了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名校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以共同愿景或目标为纽带,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主体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尊重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名校集团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时下名校办分校成风,不少学校纷纷改名"教育集团"(下一步也许会自称"教育托拉斯"),据说其发展的理论依据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我至今仍不理解:这"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才能"扩大"?  相似文献   

10.
上海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认定,并形成多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本文选择其中的7种模式——即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名优师资流动、新优质学校推荐项目、委托管理、名校办分校、大学办附属学校,作为蓝本,着重分析政府、学校、社会在这7种模式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具体职责,以此透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时下名校办分校成风,不少学校纷纷改名“教育集团”(下一步也许会自称“教育托拉斯”),据说其发展的理论依据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我至今仍不理解:这“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才能“扩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础教育正从“有学上”逐步向“上好学”过渡,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学校之间不均衡还困扰着我们。可以通过让公办名校、特许学校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总体水平的均衡;让公办名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孵化基地,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的均衡:让校长任期制、培训制、考核制成为常态制度,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领导的均衡等战略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股通过名校办分校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浪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一批社会声誉较差的学校摇身一变挂上了名校的牌子,成了“优质教育资源”。从教育学的角度看,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逻辑基本上难以成立。学校之“名”,名在学生毕业时的质量反映上。一所学校变化之后的质量结果,只有数年之后才能显现。学校质量的下降,一般说需3至6年的时间才见分晓,而质量的提升则需更长时间(6至12年)。单从质量角度说,今天办起来的分校,至少要等到2012年才能看出是否真的拥有了“本校”的质量。名校不仅是教学质量上乘,更是一种以办学个性和特…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存在多种形式,该研究重点关注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并且重点考察了"名校办公校""名校办民校""大学教育集团办公校"三种典型的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发现,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普遍实行政府、企业和学校多元主体参与形式,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学校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由承办方学校派驻校长管理团队进行学校运营管理。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有效扩大了当地基础教育服务供给水平,改善了地方教育生态,提升了区域教育办学声誉和质量。研究也发现,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还存在着参与主体积极性不足、政府规范政策缺失以及人事、经费等跨区域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未来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内循环只是教育资源的内部调剂,内部周转,内部挖潜,内循环没有真正产生资源增加。教育均衡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政策,让优质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是政府和名校致力实现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1994年中国基础教育诞生了第一个集团学校——上海市建平教育集团,用优质的建平教育资源带动更多的薄弱学校,改变局面,赢得发展。成功之后,在浦东新区全面推广。20年过去,国内许多地方都采用了这样一种模式,或兼并薄弱学校,或创建新的分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  相似文献   

16.
吴颍惠 《云南教育》2014,(19):39-39
新学期伊始,人们发现“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名义,40所京城名校分别在各个区县开办分校。新开张的“名校分校”包括清华附中丰台分校、北京四中房山分校、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分校、北京翠微小学北校区等。看到家门口原来的普通学校骤然间升级为名校分校,对家长、学生和社区而言,自然是一件大喜事,暂时满足了社区居民“上名校”的愿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解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难”的问题。但是,像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一时的热闹过后则是漫长的学校质量提升与文化“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以来,北京小学以不同的办学方式,在宣武区先后开办了北京小学广外分校、北京小学走读部。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名校办分校”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是在北京市名校办分校工程中诞生的一所学校,2005年6月正式揭牌。近两年来,学校发展态势良好,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许多家长千方百计送子女到学校就读。是什么原因使这所新建校这样迅速地发展起来?我们的回答是,一靠名校办分校的政策资源,二靠名校办分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一直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从多方面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与方法,名校办民校政策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运而生。但是这一政策从其出台伊始,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它的广泛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政策进行系统的分析。一、名校办民校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内容名校办民校政策是优质教育供给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结果。许多传统名校,都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实施的“重点校”政策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名校成为社会选择的首要目标。但是,名校的数量和名校所能招收学生的数量都…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研究》2014,(2):F0004-F0004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是由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政府与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以“为宿迁人民创造优质教育资源”为办学使命,致力于打造一所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品牌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