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更是强调“无言恰是尽言”的“留白”艺术。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细读文本,寻找文本的“空白点”,利用“补白”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追寻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补白”不当,就会画蛇添足,徒劳无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讲究“留白”带给画面丰富感,而中国文学在创作上也崇尚委婉、隐秀。留心观察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它在为学生展现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不确定”和“空白点”,这些“空白点”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完结和无奈,而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文本的这种“言不尽意”为阅读教学打开了一扇门,  相似文献   

3.
林芝 《考试周刊》2012,(23):67-69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阅历、审美情趣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和文本之间必定存在着较大的落差。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挖掘文本中的“留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填补文本的“留白”,使学生能够凭借“留白”,走近作者,感受形象,走进文本.以期真正发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使学习更富成效,课堂更具魅力。适当预设“留白”,虚实转换,引导学生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延伸和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用英语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创新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在学生填补“空白”的动态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的留白不仅是一门教学的技巧,更是一门教学的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留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留白丰富文本内涵;留白丰满主观意象;留白活跃学生思维;留白精彩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秦小炜 《甘肃教育》2013,(20):72-72
“留白”作为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也被广泛地运用。语文教学中的“补白”是针对“留}’1”而青的,其通常是针对文本中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充课文中语言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无声对话,实际上是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文本中有许多“留白”,这些“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思索的空间,学生于“留白”处与文本展开对话是情感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7.
“无画之处皆成妙境”,这是中国画所特有的美学意象。画面中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留白”喻示着一种感觉,一种印象,或是一种意境。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常常在文中留白,从审美的角度看,正是文本中无处不在的空白点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自由。  相似文献   

8.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在文章中作者往往留下了很多的空白点,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去和作品对话交流。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文本留白的挖掘和利用,在教学时巧用一些留白艺术,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留白,以一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手法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作为重要艺术门类的文学自然也深谙留白的魅力。所以很多文质兼美的文本往往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形成巨大的张力。在教学中,如果教者能对这些空白点加以巧妙地利用,去挖掘文本内涵,放飞学生思维,做好读写结合,促进情感升华,必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的理解更深一层,语言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将得到很好地滋养,写作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甚至还可以唤起蕴藏在我们学生心中的丰富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精彩和感动。  相似文献   

10.
文本留白是指在作品中留下空白,引发读者无尽的想象,进而产生"无形胜有形"之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本留白的作品还是比较多的,教师如何妙用文本留白,成就精彩课堂?本文从细细品读文本,寻找文本留白;妙用文本留白,丰富学生情感;妙用文本留白,提高表达能力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1.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更是强调"无言恰是尽言"的"留白"艺术.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细读文本,寻找文本的"空白点",利用"补白"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追寻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补白"不当,就会画蛇添足,徒劳无益.  相似文献   

12.
<正>留白本来运用于绘画中,为了画面和谐而故意留下空白点,引发欣赏者无限遐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使用留白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进而培养其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一、背景空白,理解文本主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语文来讲,一篇课文就像一件艺术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留下一些"空白点",激发学生去想象、思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留白的难度,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和公平思考的时间,运用留白艺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运用“留白”的手法:预设留白,创设感悟契机;解读留白,挖掘文本内涵;追击留白,深化文本思想,构成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阴晴圆缺”,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用自己的知识和独特的经验去体验,去“补白”,去演绎,去创造。  相似文献   

15.
“留白”是一种教学技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实施“留白”手段,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空间,而且能显著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意想象思维。文章主要探讨“留白”技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导入环节的设疑“留白”、新知讲授的恰当“留白”、文本阅读的语意“留白”、语篇延伸的写作补白四方面,论述“留白”技巧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人士改良语文教学方式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借助“留白”强化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从文本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及语言能力,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将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机串联起来的重要载体。巧妙适宜地运用留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必然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静态的文本中挖掘出人物留白、符号留白、情节留白,引领学生合理想象,填补空白,深刻体会留白的意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关于阅读教学中的“空白”,不少的老师很有研究,在阅读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寻觅文本的空白点,把空白点作为资源开发,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那怎么样有效开发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对话文本?笔者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吴卓君 《考试周刊》2011,(88):51-51
本文通过文本“闲笔”“留白”处的研究,让学生能自主地在“闲笔”处流连,欣赏言外之意的独特风景;在“留白”徜徉,领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韵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文本的“秘妙”往往潜藏在作者有意或无意的“留白”处,如何让学生发现“空白”,并读懂文本的“留白”处,进而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任。本文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为例,试图从文本的空隙里解读潜藏的“无声的语言”,体会无物胜有物、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留白”,这些留白有时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有时则是言已尽却意无穷.这些留白处给了学生披文人情、感悟文本、发挥想象的无限空间.因此,阅读教学中的适当补白,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更能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