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凌波  许新厦 《游泳》2007,(3):40-42
1前言随着水球运动的发展和新规则的实施,世界水球运动呈现出技术全面、战术灵活多变、攻防速度加快、对抗激烈等特点和趋势,这无疑对水球运动员的总体竞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运动智能作为重要的子竞技能力,在现代水球训练和比赛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水球项目的体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钦龙  雷鸣 《游泳》2007,(6):36-39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是水球运动员完成技战术、实施高强度对抗、保持心理稳定的基础,高水平水球比赛中,体能甚至成为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性的因素。本文主要从水球高水平竞技的需要探讨水球运动的体能特征。  相似文献   

3.
水球运动员的鼻骨骨折及现场处置滕蔓,张震(广西体育医院)竞技体育中的水球、篮球、足球、拳击等激烈对抗时,直接暴力撞击导致鼻骨骨折常有发生。如水球运动在训练或比赛中的扫去、抢截动作,由于水花阻挡视线以及因激烈对抗时动作的失控而导致鼻骨骨折,近年来明显增...  相似文献   

4.
潘盛华  刘钦龙 《游泳》2007,(1):40-42
我国国家女子水球队员大部分由游泳项目转项而来,虽然具有较好的游泳基础,但是相对于以对抗为环境、个体能力为基础、集体配合为关键的水球运动而言,首先需要解决游泳运动员从水平姿势、直线游动、分道竞速运动向水中随时调整体位变化、直立、半直立支撑、无规则游动、同场对抗的集体球类运动转变。专项体能不仅仅表现于运动员完成整个比赛所需要的游动速度耐力,还表现在有效地完成技术、对抗的力量耐力。队员从单纯的游动速度耐力而言可塑空间不是很大,如何将游泳速度耐力转化为水球专项需要的速度耐力、对抗耐力是关键。因此,转项后的训练中,既要突出个体的技术应用能力,又要重点培养集体配合意识,围绕水球运动的项目特征,以一下几个核心为基础,依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先后有序、统筹规划设计、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家女子水球队员大部分由游泳项目转项而来,虽然具有较好的游泳基础,但是相对于以对抗为环境、个体能力为基础、集体配合为关键的水球运动而言,首先需要解决游泳运动员从水平姿势、直线游动、分道竞速运动向水中随时调整体位变化、直立、半直立支撑、无规则游动、同场对抗的集体球类运动转变。专项体能  相似文献   

6.
蔡盛六 《游泳》2007,(4):37-38
第十二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水球比赛在澳大利亚圆满结束了。本次比赛赛程安排得比较长,男子比赛与女子比赛相互交替进行。通过观摩本次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受益匪浅,开阔了对当今水球发展思路的视野和启发了训练思路,对世界水球发展的趋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自从新规则实施后水球训练竞赛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来说就是对抗日趋激烈、比赛节  相似文献   

7.
对亚洲区域3次水球国际大赛中亚洲4支强队的技战术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观察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哈萨克斯坦的加盟,亚洲水球技战术的发展具有欧亚结合的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游动速度和体力普遍不如世界强队,射门能力和门前中锋对抗能力明显不足,亚洲4强发展不平衡,缺乏尖子队员和队伍特色等。认为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需遵循水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加强人才培养及战术、作风的训练,重视训练的科学化,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游泳》2005,(5)
一、目标为了提高我国水球运动技术水平,保证我国水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加速水球运动训练工作的科学化进程,增加水球运动的科技含量,促进科技工作与水球实践的紧密结合,落实我国水球“精兵强将”的发展目标,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任务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子水球运动项目起步晚,发展快。缺乏成熟的水球训练理论和女子水球训练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水球项目的训练规律的认识还停留在"边学边干边发展"的阶段,其训练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也较为少见。本文根据我国女子水球运动的现状及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竞技能力,通过在对四川、宁夏女子水球运动员训练的调研,结合成都体育学院女子水球项目组已建立的糖酵解供能条件下大鼠游泳运动模型,探讨女子水球运动项目的糖酵解供能特征,不同运动负荷对运动员的疲劳和恢复规律,为女子水球项目提供糖酵解供能模型指导下的运动训练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游泳》2005,(5):40-41
一、目标。为了提高我国水球运动技术水平,保证我国水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加速水球运动训练工作的科学化进程,增加水球运动的科技含量,促进科技工作与水球实践的紧密结合,落实我国水球“精兵强将”的发展目标,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任务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赵壁龙 《游泳》2000,(4):16-18
水球训练的目的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培养现代水球竞赛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为我国水球发展提供理想的水球队员。现代水球的两军对垒 ,实质上是水球人才群的分庭抗礼。从宏观上分析 ,我们从事水球训练 ,就是要为我国的水球运动的发展造就一支兵强马壮的水球人才大军。因此 ,研究水球运动员的成材条件与训练特点 ,是水球教练员搞好本职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一、水球运动员的成材条件训练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表明 ,不同条件的运动员接受同样的训练却常常得到不同的结果。要使水球训练收到预期的效果 ,必须选择最适宜从事水球运动的选手 ,…  相似文献   

12.
水球运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水球在一八六九年起源于英国,二十世纪初叶传入法国、比利时、瑞典等国。此后这项运动在欧洲开展起来,一九○○年它列为奥运会的竞赛项目。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水球运动就从欧美传入香港和广东。但到一九四八年止,水球一直被旧中国列为表演项目。解放后,水球运动才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成为竞赛项目之一。打水球,是一项饶有兴趣  相似文献   

13.
1980年我国水球队迎战了南斯拉夫“游击队”俱乐部水球队,并参加了奥运会水球预选赛。通过比赛,证实了多年来我国水球运动发展的路子还是对头的,使我们增强了赶超世界水平的信心。为了更快地提高水球运动的水平,我们根据所收集的奥运会预选赛和近年来国内比赛的资料,对我国水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若干  相似文献   

14.
水球运动从十九世纪中叶诞生至今,百余年来,它不仅把水中游戏发展成了一种水中竞赛,而且还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去钻研它和推广它。比较地说,现代水球除了还保持着古典水球分队的原型外,它在其他方面已经把古典水球改造得面目全非了。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水球教学训练的人来说,了解水球运动的历史无疑是重要的。但从教学训练的现实需要来看,把握现代水球运动的发展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水球是一项很独特的运动,在高校中开展必定会有许多优势,通过专业人士的分析以及对问卷、访谈等形式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看到了高校水球运动的巨大潜力,有很强的可行性,能够大力推进这项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潘盛华 《游泳》2009,(4):37-39
水球运动是一项集游泳、摔跤、柔道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比赛需要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下完成,队员在水下可以有拉、拽、踢、掐等动作,因此队员的身体形态特点是比赛中所占位置的关键,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对高水平的足球、篮球、手球、游泳、花样游泳、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了身体形态指标的研究,但有关女子水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水球运动水平有了较迅速的提高,取得较显著的成绩,这是广大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及水球运动的积极分子共同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据收集的材料来看,我国水球运动员体型、素质、技术、战术等方面是在健康发展的,运动员年纪轻,而身高体重有日渐大型化的趋向(见表一)。  相似文献   

18.
水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年轻的运动项目。自从一九五五年全国水上运动会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以来,至今已有廿多年的历史。在这短暂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水球形成了以突出技术的广派和以体力著称的解放军派。但是随着水球运动的不断向前推进,互相取长补短,近两年来,那种单靠技术或者拼体力的水球运动比赛,已告结束。  相似文献   

19.
水球起源于英国,是唯一在水上进行的集体球类项目。它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技战术水平和心智能力要求极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也具备了很高的市场开发价值。中国水球运动要快速发展,关键是要解放思想,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着力从发展方式转变上寻找突破口,采取新办法,运用新举措,解决新问题。1创新机制,引入职业化,开创水球运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寻红星 《体育科研》2022,(4):98-104
为了进一步明确国内外水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现状,为该项目肩关节损伤预防和康复提供理论参考,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在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围绕水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发生率、特点、因素、康复方法进行归纳和评述。发现水球运动员肩关节要承受投掷、游泳、对抗带来的负荷,损伤高发;水球运动员肩关节主要的损伤部位为冈上肌肌腱、冈下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盂唇的损伤主要是后上部,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损伤略有不同;对水球运动员肩关节训练负荷、肩胛骨功能、内外旋肌力比、活动度等参数进行监控,采取优化肩关节活动度与肩胛骨功能、强化肌力训练等主动康复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运动员肩关节的运动能力,助其重返赛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