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杰 《科教文汇》2009,(35):118-119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高于生活,"信、达、雅"是对古文翻译的要求,本义是忠实原文,通顺,流畅,优雅,美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鉴这一要求,既要注重语文的基础性教学,更要做到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愉快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规则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规则的力量在哪里?规则更多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本文将围绕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规则教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历,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则意识,让"规则"在我们的课堂中活起来进行真实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忙碌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加班、熬夜所侵占,偶尔闲暇时我们也忙于享受生活、品味美食,反而忽视对身体的关注和呵护,慢慢地一些胃肠疾病开始出现,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4.
李伟 《科学与管理》2003,23(4):80-80
<正> 21世纪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人们的头脑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数字化”,而且这一概念也正在一步步贴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化办公、数字化建筑、数字化城市……,使人们完全陷入了一种“数字化”的生活、生存空间。此时,人们才渐渐意识到了数字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与今日相差甚大。虽然今天我们仍在沿用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习惯用语,但实质内容己是“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6.
邢金凤 《科技风》2014,(24):187-187
"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微"时代下微博、微信和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待生活、自由、爱情及死亡的态度。他的诗歌中的女性人物缺乏主体性和真实感,折射出拜伦对女性的矛盾心态,并且拜伦在这篇叙事诗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生活中的人造器官正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造心脏可赐予患者第二次生命,人造耳蜗可使失聪者重获听力,人造肢体可使瘫痪者重新站起来……人造器官究竟有多神奇?就让我们跟随“身体”的步伐,沿着“器官”的隧道,进入人造器官的多样世界吧!  相似文献   

9.
弓海涛  胡汶芳 《科教文汇》2008,(33):107-107
“痛心疾首”“畏首畏尾”“首当其冲”“首屈一指”等成语,在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着。其中“首”或者当“头”讲,或者有“顶端、第一、初始、最重要”的含义在内。同时我们又发现,“首”作为“头”这个意义在我们的语言中已经几乎消逝了。那么,“首”与“头”究竟是什么关系?“首”究竟在沿着怎样的轨迹变化?  相似文献   

10.
肖寒 《发明与创新》2010,(10):31-31
“三点一线”不是基本的瞄准法吗?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三点一线”是我们初三同学紧张而又充实的生活。每天放学,我们在饭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之间疲于奔命。  相似文献   

11.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比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先进许多,因为他们生活在简陋的泥房子里,甚至通过在头骨上钻孔来治感冒。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留下来的一些东西,直到如今仍让当今最聪明的科学家迷惑不解。美国《Craket》杂志网站,报道了当代科学无法解释的6个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2.
"95后"大学生已然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日渐凸显的典型特征对传统的大学适应性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者,如何在大学生适应性教育问题上不断创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而适应社会需求,是我们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10个自然数里面,自然数“7”是个很不起眼的奇数,但就是这个小小的“7”,不但在人们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还常常像谜一样,引人遐思。人类对“7”很痴情我们身边的“7”实在是太多了。人们把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概括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人的情感概括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在生活中,人们还发现,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个年头就会无法控制地会出现一些让人头痛的问题,感情、婚姻、生活、工作都是如此,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七年之痒”。这个现象在婚姻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因此人们把“七年之痒”成了婚姻中…  相似文献   

14.
滕乔 《知识窗》2011,(5):45-45
我们的生活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陪伴,我们的成长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指引,相信生活中的你,一定阅读过不少经典文学作品.也一定有不少可喜的收获,请你以“经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世纪之交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科技进步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正在以人类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深刻地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等一切领域。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科技和对待科技。  相似文献   

16.
视线     
《百科知识》2011,(22):65-I0001
让相机跟随着你的视线,记录下那些美丽动人的山川地貌、民情风俗,还有那些千姿百态的和人类一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请把作品寄给我们,只要生动、有趣、给人以感悟。  相似文献   

17.
由于“微形式”是一个极其微妙、不可言说、不可分析,甚至是不可观察这样一种技巧,而“神”与此相类。因此,最终强调艺术家修养的重要性——一种高水准内心生活的保证。也为今后评价艺术作品的同时,我们将会更为谨慎,包含更丰富的思想,从而也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却一次又一次进入公众视线,成为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如今“拼爹”等现象在社会关系中已经屡见不鲜,然而继拼爹现象过后,描述关系文化的一个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内。是社会问题还是教育本身出了错?这些现象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社会现状,进行反思。本文将针对现今社会存在的拼爹、拼同学现象进行详细讲述,并对此现象的产生究其根本原因,以便为大家的提供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生活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变迁,犹如爆涨的房价,一天一个样。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入形形色色的“客”生活。让我们看看自己是什么“客”吧。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古柏     
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在很多古典皇家坛庙、皇家园林、帝王陵寝,以及古寺名刹等处,都有苍老道劲、嵯峨挺拔的古柏。像中山公园(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天坛、地坛、北海、景山、中南海、故宫的御花园,以及颐和园、香山、十三陵等处的古柏群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参观天坛时说:“天坛的建筑很美,我们可以学你们照样修一个,但这里美丽的古柏,我们就毫无办法得到了。”确实,“名园易建,古木难求”,北京浩瀚的古柏,和长城、故宫一样,是十分珍贵的“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