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永琦 《高教论坛》2011,(10):69-70,101
S-P表是将测试、练习的得分数据排列为分数矩阵,并对矩阵按照学生和问题的特性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而S-P表的评价功能,最初由手工绘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可需手工输入数据后统计处理,不能实现自动化完成评价功能。Moodle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应运而生的课程管理系统产品,在Moodle中本身就具有测试功能,可以出题并获得分数数据,而只需改进其功能即可实现分数矩阵变换。故本文将讨论如何在Moodle平台设计和实现系统集成的自动化的S-P表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细胞的代谢”一章为例,就如何采用S-P表方法做教学质量的评价作论述.从根据学生对试题的应答情况绘制的S-P表中,教师可得到关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试题的质量等信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S-P表反映的信息,主要是学生注意系数和问题注意系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过简介S-P表法的基本原理、制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并在Excel的基础上应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开发计算机程序化的S-P表法。运用S-P表法分析宁波市镇海区古塘中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和试卷的质量情况三方面数据。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试题质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荃 《现代教学》2012,(9):66-67
测试和讲评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对学生测试的分数高度重视,对讲评过程则比较忽视。如何才能让测试讲评更有实效昵?我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利用S-P表质量分析软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做法如下。一、精细分析测试情况教师在阅卷后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精细的质量分析。具体可以利用"S-P表"质量分析软件设计"S-P表"即"学生问题分数分布图",它根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开发的解释结构模型表征工具、教学过程互动关系分析软件和S-P表分析软件,对教学目标进行结构化表征。分析和统计了结构化的教学过程,结合协方差分析了教学结果,并通过S-P验证了教学目标的结构化效果,进而倡导把握学科结构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S-P表分析法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以一个具体案例说明其应用流程,并尝试对它的使用进行改进,以扩展其应用范围,同时实现分析结果的自动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75):53-54
毋庸置疑,随时掌握教学实际情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而在学生入学后进行摸底测验,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的阶段性测验,以及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的期末考试都是了解"教"与"学"实际情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文科高数教学而言,摸底测验与阶段性测验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索S-P表评价方法在文科高数教学中的灵活运用,旨在使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中能够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RT)的视角对某中学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学业成绩应用S-P表和Rasch模型分析软件WINSTEPS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显示二者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整体情况分析时均显示试题总体质量较好,能为多数学生提供准确成绩分析,但Rasch模型分析结果在学生能力水平估计、极端数据分析上相比S-P表更加准确。个别试题存在群组间的测量偏差,需要改进。为实现优化教学的目的,教师需综合使用两种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涉及面广、教师数量多、专业技术性弱、公共基础性强,因此,对该课程评价进行研究与实践是必要的、迫切的、也是意义深远的.该文着重从四个不同的评价主体角度出发,共选取了20个评价指标,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的算法结合主分量分析法对高校教学评价的多项指标进行处理运算,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显示该算法较适合多项指标、多层次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确评价教育教学课件对于促进课件的开发和设计以及深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评价与选用的层次分析法,利用理想点和相对接近度来确定课件评判,从而使课件的主观评价转变为客观的数量化评价与选用,为设计、开发和选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相辅相成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进行调整。从学习投入和学习产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在投入方面使用在线时长、资源浏览率和作业提交及时性作为评价指标,在产出方面使用阶段测试成绩、论坛发帖数和综合实验设计成绩作为评价指标,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赵文文  宫廷 《考试周刊》2011,(57):142-144
S-P表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测试信息分析工具,它不仅能分析被测者的学习状态。而且能从项目反应分析的侧面了解教育者的工作绩效。传统的人工计算方法虽然简单,但过程复杂,不利于推广和应用。本文主要讨论了S-P表算法的MATALB语言实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辅导教学越来越凸显其优越性,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关键是教师,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能力评价模型的设想,详细阐述了AHP在评价模型构建中的具体应用,为目前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能力评价提供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人结合多年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实践,针对职业中学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两种新方法——案例分析法和任务驱动法,希望对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高校逐渐加强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和相关计算机知识的融合,所以仅仅使用总结性评价不能全面地对当今计算机教学课程进行评价,也不利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没有益处,导致总结性评价完全丧失高校教学自我评价的意义。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总结评价中加入高校计算机教学课程实际情况,从而形成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评价,即计算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现如今广泛地应用在各高校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17.
针对AHP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中评价因子主观确定的不足,提出基于粗糙集理论的AHP层次分析法,利用粗糙集理论的约简思想来降低数据的冗余度,由计算机完成评价因子的自动选取,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型,并以实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解释了胜任特征内涵,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胜任特征的指标权重,构建了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一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了测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虎 《黑河教育》2013,(12):87-87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计算机教学偏向于实践操作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相适应的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能力和自我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中存在主观性强、不全面、不科学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基于中学生发展的计算机操作课教学评价体系,旨在规范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国际化的发展对计算机国际化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与对比研究法对当前计算机国际化教育背景给予介绍,并提出部分走向,以供计算机教学与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