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暑假怎么过?这是孩子和家长早就在盘算的事情。孩子有孩子的打算,家长有家长的想法。孩子的打算与家长的想法如果一致,如果不谋而合,那么就会产生孩子和家长皆大欢喜的结果;如果有矛盾,而且又没能协调一致,那么肯定会发生冲突,不但孩子不愉快,家长也会牵肠挂肚。怎样才能做到孩子和家长皆大欢喜呢?首先,家长应该正确看待暑假。暑假,顾名思义,就是暑期休假的时间。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需要放松精神,需要从以学校学习为主的生活转变为以家庭社会活动为主的另一种生活。暑假是孩子的假期。暑假的生活内容和形式,应该是…  相似文献   

2.
姚蓓喜 《家庭教育》2005,(1B):54-54
1岁的宝宝不会走路,父母会很担心:这孩子什么地方有毛病呀?但是如果这个孩子1岁还不会爬,家长却不会担心,只要孩子会坐、会站、会行走就可以了,不会爬对孩子没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需要表扬的,但这不意味着当孩子犯错时,就不给予批评。但是批评孩子时,如果一味地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那么往往事与愿违。批评孩子还是要讲究策略的,所以家长要学会一些批评孩子的技巧。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一是低声。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二是沉默。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  相似文献   

4.
如今孩子们的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孩子过一个春节竞能得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压岁钱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有的家长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一律“没收”,这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家长也失去了利用压岁钱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与消费、培养孩子节俭和关心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好机会。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把压岁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5.
芊芊 《家长》2014,(12):14-15
正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不遗余力。但许多父母忘记了,自己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关系、家庭关系更是孩子认识社会,学习融入社会的第一课堂。那么,家长该给孩子树立哪些榜样呢?课程一:尊重他人。孩子不仅会留意你对配偶讲话的方式,更会留心你私下里如何评论自己的另一半。如果孩子听到妈妈对爸爸的牢骚或指责,这就给孩子传递了明确的信号:爸爸是个蠢人,而妈妈也不值得信任,如果我不在她身边,她是不是也会这样说我?因此,家长不经意的言辞,以及缺乏对配偶尊重  相似文献   

6.
当你看到了孩子的成绩,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如果成绩不理想,说孩子笨,那么你是一个笨家长:如果成绩优秀,表扬孩子聪明,那么你不是一个聪明的家长;如果由于成绩差而责骂孩子,那么你就不配做家长;如果因为成绩出色而给钱和物,那就更加不明智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南镇桃 《学周刊C版》2014,(1):215-215
最近几年来,学前教育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并日益加剧,形势非常严峻。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中规中矩,向小学化靠拢,就会给他们的心理与生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他们所能接受的教育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如果很早就让孩子学习,给他们制定一些学习任务,他们肯定会反感,觉得生活得很压抑。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给孩子制定了太多的规矩,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催发下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这样也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步滋生,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的情绪不稳定,不爱与其他孩子接触,他们活泼的天性也会在家长的期盼下被摧残。  相似文献   

8.
有不少家长特别是小学生的家长,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检查和辅导孩子的学习,这对孩子的学习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也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与孩子的沟通。这本是很好的现象。但如果孩子的学习你都替他操心到,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就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聪明,反应敏捷,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优点比较突出,但也有些孩子任性、独立精神差、交际能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极易发生过错行为。教师和家长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这些孩子所犯的过错行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还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同时还会由此引发、激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导致教育教学的失败。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减少这些矛盾的产生呢?我觉得如果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调换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对方,大家就能取得…  相似文献   

10.
《母婴世界》2013,(3):118-119
如今,压岁钱也坐地起价,孩子收到的不是一笔小数目,如何处理就成了个问题。小一点的孩子,家长还是代管,但也得仔细考虑如何处置。大一点的孩子,爸妈就发愁了:如果把压岁钱教给孩子,家长担心他们还没有自控能力,会乱花掉,由家长保管又担心孩子不乐意,这可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有位邻居曾向我诉说:“我孩子的老师总是说我的孩子调皮捣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一身的缺点。难道我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好的地方吗 ?”看着她愤愤不平的样子,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 ?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应掌握与家长交流的一般技巧。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一点小错误。有的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2.
与家长交流,家长总是提出希望老师对孩子的阅读和作文要多加指导。我经常会问一问他们,孩子平常都读些什么书。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喜欢读一些网络作家或者少年作家的书,言辞中多有不满之意。其实,只要孩子肯读书就是好事,如果在此基础上能选择一些好书就更好了。很多老师会不定期地推荐一些名家名篇,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买书上也是毫不吝啬,一些专  相似文献   

13.
《青海教育》2004,(5):48
1.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入手,如果用我们现在家长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自然的孩子,教育注定要失败。2.教育孩子是一门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到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摸索。3.家长和孩子没有人格意识上的平等,就会在精神上被对方驾驭,双方的交流就会很困难,更不会有实质上的沟通。4.遵循自然法则,不要用“下岗”、“失业”之类的词去恐吓压迫孩子,否则,好孩子也会变成坏孩子。其实坏孩子和好孩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家长和老师是一个核心因素。5.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  相似文献   

14.
家长,一家之长.掌管孩子的教育大权。在教育受重视的今天,家长也是一个不小的职位。所以我突发奇想,如果我是家长呢?如果我是家长,我一定会做一个懒家长,何为“懒”呢?首先,对于孩子的生活我是不会多动手的。早晨,我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叠被。晚上,我会让孩子自己铺被。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这家长也会越来越“懒”。  相似文献   

15.
家长要求孩子进步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孩子也对家长提出类似要求呢?本文作者用实践证明,家长与孩子互勉互动确实会收到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家长:现在家长们越来越忙,让孩子学琴、学画、学识字、学算术。家长忙,孩子忙,也不知道这是喜还是忧。老师: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早期教育也是应该的,只是有一个适度的问题。任何事情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家长:如果孩子本人并不愿意学这些东西,而家长又认为这是孩子必须学习的,矛盾出现了,究竟如何解决?我认为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强迫孩子学他们不愿学习的东西。老师:孩子的意愿也并不  相似文献   

17.
每当孩子考完试,家长最关心的就是考多少分,在班上和年级排名怎样。如果孩子考得好,排名靠前,家长满心欢喜,孩子也松了一口气;如果孩子成绩差,名次是垫底的,家长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孩子也活得提心吊胆,没准还会挨一顿揍。家长会上,无论孩子成绩好坏,拿到老师发的成绩排名表后,家长心情都很复杂。那么——长久以来,我国的学校都不约而同地进行排名制度,每逢大小考试后,都要把所有学生的成绩、名次统计出来,供学生观看或者直接在课堂上由老师公布成绩和名次。每到这个时候,除了少数考得好的学生外,学生们的心情都十分紧张,而老师宣读名次的语…  相似文献   

18.
1.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入手,如果用我们现在家长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自然的孩子,教育注定要失败。2.教育孩子是一门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到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摸索。3.家长和孩子没有人格意识上的平等,就会在精神上被对方驾驭,双方的交流就会很困难,更不会有实质上的沟通。4.遵循自然法则,不要用“下岗”、“失业”之类的词去恐吓压迫孩子,否则,好孩子也会变成坏孩子。其实坏孩子和好孩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家长和老师是一个核心因素。5.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  相似文献   

19.
每天清晨,老师含着微笑从父母手中接过孩子,主动问一声小朋友好,提醒孩子向妈妈再见,孩子会高兴地跑到老师跟前,家长也会放心地离去。如果老师爱理不理,孩子心里会不愉快,家长一天上班都会不安心。家长会想,当着我的面,老师对孩子就冷冰冰,我不在时,老师对孩子还不知是什么态  相似文献   

20.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时下,陪读现象在我国之所以愈演愈烈,必然有其存在合理性和深刻的社会原因.调查发现,笔者感到陪读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中国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要成龙成凤,首要条件是学习成绩优异,能上个好大学,而要取得优异成绩就不能让孩子分心.几乎90%以卜的陪读家长认为,如果没有专人打理孩子身边的琐事,就会使孩子分心,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这些家长们认为,如果不给孩子租房陪读的话,孩子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