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是高考热点之一,也是高中化学最重要的一类计算.在应用其解题时,常出现的误区主要有:求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当为气体溶质时,易将溶剂的体积误为溶液的体积;当为液体溶质时,常将溶液的体积理解为溶剂体积和溶质体积之和;在进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时,当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时,极易忽略结晶水对溶剂质量的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相互换算时,因有关概念不清而出错,下面举例分析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的重要题型之一,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此对高一化学中涉及到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型作一归纳,供同学参考.一、根据溶质质量(或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利用定义式计算已知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往往使用定义式cs=nBV求算.例1将4gNaOH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然后从中取出25mL,求所取出的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多少?解析:首先利用定义式计算出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然后再利用这一浓度值求算所取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配成的25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V=4g40g·…  相似文献   

3.
周军 《中学教学参考》2011,(11):126-127
已知两同溶质溶液的质量分数而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质量分数如何变化;已知两同溶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而等质量混合,物质的量浓度又如何变化,这类问题的判断题有一定的难度。对此类问题,采用图形转换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使其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4.
求算物质的量浓度时,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之一,就是根据概念先确定溶质并求得溶质的物质的量,然后再确定溶液的体积,则溶质的物  相似文献   

5.
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类重要实验 ,也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喷泉实验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是近年高考中出现的一种小类型题 ,很有特点。本文把这种计算的类型和解法总结如下。一、类型1 气体是溶质 :如用HCl、HBr、HI、NH3等和水进行的喷泉实验。2 气体不是溶质 :如用NO2 和水、NO2 和O2 的混合气体和水进行的喷泉实验。二、解题思路解决这类问题可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出发 ,根据题意先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 ,再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但题中一般没有具体的数值 ,而且关系比较复杂 ,所以把握好其…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要点1.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适用于任何溶液) 2.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 3.S=α/b×100(适用于饱和溶液,α,b分)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类有关浓度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极易出错,现举例如下: 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吸收560体积氨,所得氨水的密度为0.89g/mL,求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氨气进入溶液存在下列可逆反应:但溶质仍按NH3算,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化学计算中,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仅仅涉及物质质量的计算,而到了高中,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除了涉及物质的质量,还涉及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溶液体积、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多步反应的计算等。由于初中化学方程式的物质质量计算先人为主,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到了高中后,相当多的学生都喜欢沿用质量进行计算,甚至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为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求另一物质的物质的量时,学生还是先把物质的量化为质量算,最后再把所求得的质量再换算为物质的量,绕了一大圈子。即使能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  相似文献   

9.
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溶解度三方面的计算及其相互结合的有关计算。  相似文献   

10.
在求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中,有一个如下的计算式:c=(1000dw)/M,(其中d表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mL,ω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M表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该公式在计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时,直接利用可带来许多方便. 一、计算气体溶于水后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似文献   

11.
浓度配比问题因其概念多、题型复杂,一直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同学们借助生活中的小实验就很容易理解这一问题中的概念和基本关系式了。比如:我们有一杯水(溶剂)和一包盐(溶质)。 (1)把盐(溶质)溶于水(溶剂)中,得到盐水(溶液)则有关系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变形后可得: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纯物质的量即浓度,则有关系式: 浓度=溶质质量×100%. 浓度=×100%。 溶液质量 变形后可得: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  相似文献   

12.
例 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 3p%的某溶液与 p%的该溶液等体积混和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2p%,则这种物质可能是 A H2SO4 B氨水 C NaOH D C2H5OH 解析: 设 3p%的密度为ρ 1, p%的密度为ρ 2,体积均为 V,混和溶液的密度为ρ,则混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100% =% =% =2p%+ p% 由上式可知,当浓度与溶液的密度成正变关系时,ρ 1-ρ 2>0,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其算术平均值;若浓度与溶液的密度正反变关系时,ρ 1-ρ 2 大家知道,已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密度为ρ 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物质的量浓度》这部分知识是人教版教材的第一册第三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这种表示方法,从而对于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会一种使用更为方便、广泛的表示方法,对化学的认识更加进步。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会使用容量瓶来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体会其在科研和生产中的重要性。用物质  相似文献   

14.
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c_i)与溶质的物质的量(n_i)及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为;c_i=ni/V由上式可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凡是可使n_i、V人发生改变的操作,均会导致溶液浓度的变化,而产生误差,而n_i、V均不发生改变的操作,则不会导致溶液浓度的误差.现就以下4个方面做一小结一、取用固体药品(或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1.配制NaOH溶液时,称取已吸湿潮解的NaOH(偏低).2.配制稀HCL溶液时,仰视量取浓盐酸(偏高).3.称量固体溶质时,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未经调整平衡,直接称量固体溶质(偏低).4.称量固体溶质时,游码已经移动,但药品置于右盘(偏低).5.称量固体溶质时,使用生锈的砝码(偏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可见,"物质的量浓度"既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为帮助同学们准确深刻的理解这一概念,并能将其很好的应用到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下面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  相似文献   

16.
物质的量计算是公认的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分类剖析、各个击破是攻克它的捷径.一、物理量之间的换算粒子数(N)、物质的量(n)、质量(m)、气体体积(V)、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要求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应熟练掌握有关已知溶质、溶剂(或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方法,以及溶液稀释或浓缩、溶液混合的计算.二、知识体系计算类型关于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溶液质量、体积、溶质质量间的换算溶液稀释(或浓缩)、混合的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化学方程式与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三、主要内容提示1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学生学过表示物质在溶剂中(主要是水)最大溶解能力的概念——溶解度,也学习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在高一年级又学习了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对于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要求1 熟练掌握有关已知溶质、溶剂 (或溶液 )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方法 ,以及溶液稀释 (或浓缩 )的计算 ;质量、体积和密度三者之间的换算 .2 掌握一些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规律 ,并能在实际解题中加以运用 .二、主要内容提示1 溶质的质量分数基本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0 0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 10 0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 10 0 %2 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溶液稀释 (或浓缩至不析出晶体 )时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据此可列出如…  相似文献   

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基本计算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与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连结点。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在理解和运用上有一定困难。笔者据此进行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