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化教育在谋求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显著。然而,伴随着新世纪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育也因现代高科技介入而有了新的发展。电化教育是什么?它就是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乘积。电化教育一  相似文献   

2.
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历程来看,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在教育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播音、电影、电视、计算机技术等)。进入信息时代,主要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电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运用这些技术所做的事业,就是当前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在教育中运用这些技术所做的学问,就是信息化教育学。在信息时代,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必然,也必须走进信息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要赢得未来,必须先赢得信息.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获取、判断、运用纷繁复杂信息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主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我校的信息教育是在原先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校就成立了"电化教育领导组",着手进行南安一中电化教育的规划.当时我校的电化教育发展较快并已初具规模,是南安市首先使"三机一幕"进入课堂的学校.进入90年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渗透影响已是大势所趋,教育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挑战.我校在原先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王勤 《内蒙古教育》2014,(10):17-17
信息时代的来临,预示着信息化技术及电子科技的发展已达到空前的状态,适应信息化技术及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化教育应运而生,也是教育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发展必然趋势,而随着电化教育的推行,对学校现代化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中专电化教育对学校现代化教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美信息化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美国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引入后,我国电化教育的争议就不断发生,甚至一度影响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我国的电化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教育。与此同时,美国也出现了教育技术的新定义。我们发现AECT2004新定义与我国的信息化教育在很多方面趋于一致。本文通过对美国AECT2004定义和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分析、比较,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是党和国家为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决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育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广州市教育局综合考虑我市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职能,拟成立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与广州市电化教育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调整后的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具体组织实施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方案;负责我市教育科研网、教育资源和教育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依照国家、省、市关于信息网络的法规、规定,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教育局机关局域网和办公自动化的建设和管理;指导学校开展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和网络技术培训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提供教育信息技术服务,发布教育信息完成省、市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指导区、县级市和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科研攻关推广应用工作.广州市电化教育馆职能的调整,将为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类专业期刊,集国内外教育技术理论、教育信息化实践、信息技术与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类专业期刊,集国内外教育技术理论、教育信息化实践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0):93-93
<正>会议定位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也是中国电化教育发展三十年纪念。现代教育技术脱胎于电化教育,其研究及应用取得喜人成绩。从事教育技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校逐渐增多,现有410高校培养教育技术学学士、70多家高校拥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点、10家高校(含军事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家信息化的进程及有关情况 ,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实施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结合点 ;论述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和电化教育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提出了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基本框架和用信息科学技术理论丰富发展电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 ,阐述了电教理论创新的主要成就和信息技术发展在电教应用方面的成效 ;对在信息化进程中电化教育的继续发展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和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信息化社会必须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观点出发,论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现有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从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本质来分析发展高校电化教育是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并提出当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奠基人、全国教育科学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西北师范大学原终身教授、《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原主编南国农先生,对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缅怀先生生平事迹,弘扬先生学术思想,西北师范大学发起成立南国农信息化教育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13.
创新推广与电化教育——对中国电化教育的反思(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化教育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是中国教育界经历了对西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认识阶段而创造出来的教育创新。电化教育不仅仅涉及教育手段的更新,它涵括教育领域中物质、制度与观念的更新。电化教育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与现代传播理论和教育理论相结合的创新。电化教育的现代性本质决定了电化教育是一个有生命的、动态的、发展的创新。纵观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史,从20世纪初的电影播音教育,到今天的信息化教育,虽然电化教育的具体内容、目标、重点和口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电化教育的本质没有改变。电化教育是一颗西方泊来的种子在中国的土壤上培植出来的大树。它还会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成长,开花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类专业期刊,集国内外教育技术理论、教育信息化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资源建设、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教育技术设备与产品、国际教育技术等多方面研究成果、动态与信息于一体,是广大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并逐渐波及到世界经济,对经济领域和相关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电化教育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但对于中国电化教育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化教育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电化教育是一项充满生机、走在教育现代化前沿的事业,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突破点和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教育技术又叫"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迅猛发展1978年,中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同年,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指导全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电化教育研究》2019,(11):129-129
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奠基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西北师范大学原终身教授、《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原主编南国农先生,对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缅怀先生生平事迹,弘扬先生学术思想,西北师范大学发起成立南国农信息化教育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教育(陕西)》2007,(2):F0002-F0002
为加深“两岸三地”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硕士生研究生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教百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两岸三地教育技术交流发展,中央电化教育馆、西北师范大学联合组织开展了田家炳“两岸三地”教育技术西部行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具体组织承办,以“关注西部教育、走进西部教育、服务西部教育”为宗旨,参加活动人员以香港、澳门、台湾和内地的教育技术专业博士、硕士生研究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类专业期,集国内外教育技术理论、教育信息化实践、信息技术与程整合、学习资源建设、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现代教育技术类专业期刊,集国内外教育技术理论、教育信息化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资源建设、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