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河西走廊所出汉简中保存了较多马匹饲养史料。以简牍为中心旨在通过简牍以此来分析汉代河西走廊马匹饲养技术、相畜技术、兽医水平,以此来探究汉代时期河西走廊以马为核心的畜牧业状况。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所出汉简中保存了较多马匹饲养史料。以简牍为中心旨在通过简牍以此来分析汉代河西走廊马匹饲养技术、相畜技术、兽医水平,以此来探究汉代时期河西走廊以马为核心的畜牧业状况。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而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其最早的历史是由少数民族谱写的一部少数民族史,这里是一个少数民族相互交汇的地方。从早期的西戎、月氏、乌孙,到后来的匈奴、羌、鲜卑,还有自中亚而来的粟特人等,他们在这里生活、居住,不仅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还带来了本民族文化为当时的武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魏晋时期,武威迁入的各少数民族随着自身实力越来越强大,开始与汉人合作,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甚至建立政权。文章以武威地区为例,论述这一地区内的民族关系整合,以及出现多元、一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骆驼城前秦墓出土的3件墓券文书进行了释读,根据墓券内容考证了河西骆驼城遗址的历史沿革和十六国时期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丧葬风俗.骆驼城遗址周嗣墓葬出土的十六国墓葬文书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汉晋以来河西地方建制与民间丧葬风俗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5.
敦煌悬泉遗址简牍整理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悬泉遗址进行了连续3年的发掘,又经3年整理,到1995年,已完成出土简牍释文初稿。本文就悬泉简牍的分类,汉代的邮驿制度、长安至敦煌的驿置里程、悬泉简牍对河西、西域史研究的价值等方面,对悬泉简牍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甘肃省境内一批汉至晋代古墓葬的抢救清理,获得了不少随葬品,简牍、帛书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简帛文书主要反映魏晋十六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状况。本文将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搜集并作简考,提供给学界。  相似文献   

7.
陈菁 《家教指南》2006,(3):23-26
本文通过对汉晋时期砖墓考古资料的收集整理,发现外来穹顶技术在河西走廊影响甚微,这里的砖砌穹顶始终以双曲扁壳顶为主,且在起拱技术愈发成熟、断面曲线日趋合理的情况下,模仿斗帐的倾向愈加明显.显然,河西走廊汉晋砖穹顶砌筑技术具有典型的中原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希乐 《现代语文》2007,(12):40-40
关于现代汉语近指指示代词"这"的来源问题,众说纷纭.陈治文(1964)认为,"这"是"适"的因草体字形近而化的,作者列举大量汉晋简牍墨迹为证.  相似文献   

9.
敦煌艺术,既不是西来的,也不是东去的,而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敦煌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从这个大前提出发,才能正确阐述敦煌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汉晋以来学术文化的发展由于敦煌等河西四郡偏处西北,远离中原,因而在历经两汉盛世获得长足发展后又能避免魏晋以降诸如“八王之乱”、“永嘉之乱”那样的兵祸之灾,保持境内长期安定的环境,吸引大量避难百姓流亡到此,使河西的经济和生产在动乱时期仍保持上升,从而为五凉时期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公元1世纪初,就有不少三辅地区的人前往河西。《后汉书·孔奋列传》载:“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今武威)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绿林军入关后,更始帝委派窦融去河北任钼鹿太守,为融谢绝,并提出愿意  相似文献   

10.
汉代简牍,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甘肃汉简,在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简牍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近百年来,在我省敦煌、酒泉、武威、甘谷等地区的汉代烽煫遗址与墓葬中,均曾发现过汉简。尤其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甘肃汉简的科学发掘与整理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择要概述如后。一、敦煌汉简敦煌地处我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是古代中西交通的门户与边陲军事重镇。河西走廊原是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月氏、乌孙相继西迁,匈奴便占有河西,控制了西域。在河西地区归属汉朝后,汉武帝为了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沟通西域各国,遏制匈奴势力的侵扰,曾  相似文献   

11.
《河西学院学报》2016,(1):28-37
河西走廊地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敦煌学、简牍学、西夏学等国际性"显学"都肇始于河西地区。但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各有其时空界限,都不足以涵盖丰富多彩的河西文化,更不能全面反映河西历史的深刻内涵,甚至连河西发现的诸多"新材料",也难以全部纳入其中。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建立一门研究领域更广泛、研究内容更丰富的"河西学",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不仅有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上计制度是汉晋时期一项重要的官吏考核制度,其上计文书、舆图及上计会问等要素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这成为汉晋地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影响了汉晋辞赋的地理书写。首先是有上计吏参加的上京朝会成为汉晋辞赋的表现内容;其次是上计掾吏及相关职事的经历和博才多识特征对汉晋辞赋地理书写发挥了积极作用;再者是“计偕物”规定、计簿物产记录对汉晋辞赋题材取向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上计不断制度化产生的地理知识,还为地志撰述提供了资料来源,也促成了地志文本的形成。因而,上计制度促使汉晋辞赋与地志在艺术表现、文献征引、写作意图、题材倾向与文化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契合度。可见,辞赋与地志两者之间是共存、互补的关系。前人说“赋代志乘”,将辞赋与地志的双向互动关系简单说成单向影响关系,是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简牍官文书是封建国家体制下各种政令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为保障各级政令传递的畅通,秦汉时期确立并完善了相应的简牍官文书的收藏和管理制度,设置了专门的简牍官文书收藏机构和管理人员,并专门立法确保了简牍官文书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14.
四川、陕北、河西本土汉晋以西王母为主神的天门图像、长江流域汉晋佛像和犍陀罗弥勒天宫等,促成了敦煌第275窟北凉弥勒天宫图像的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流行并影响云冈。中土早期弥勒天宫图像的形成是犍陀罗佛像与汉地西王母神灵信仰传统的契合,也是佛教艺术中国本土化的早期例证。  相似文献   

15.
武威汉代医简异体字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是汉字发展变革的一个关键时期,具体的用字面貌在实物文字材料里表现得较为真切。武威汉代医简1972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东汉墓葬,内容为古代医方,反映了当时生活用字的实貌。本文对武威医简中出现的异体字的使用情况及其成因和沿革作了调查考释,以期反映东汉用字的一个历史侧面。  相似文献   

16.
武威汉代医简形成于东汉早期,是珍贵的医药学著作,也是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史料,在文字、词汇、语法及辞书编纂等方面均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及价值。学界对上述意义价值的研究尚不充分,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7.
徽州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有三方面的基础。 一是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书。据统计,现存的徽州人的著述总数在4000种以上,文书约40余万件。徽州文献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学术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徽州文书被誉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相似文献   

18.
徽州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有三方面的基础。 一是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书。据统计,现存的徽州人的著述总数在4000种以上,文书约40余万件。徽州文献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学术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徽州文书被誉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王国维说:"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见之赐。"①20世纪对于先秦文献研究来说,可谓是新资料层出不穷的时代。从世纪之初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开始,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简牍,各种载体的文字资料,时代涵盖了商至战国晚期、秦朝建立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为我们研究先秦文献的载体、形式、体例、内容和思想,以及以此作为史料来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且最为直接的宝贵资料。可以这样说,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完全忽视新资料的先秦文献研究,已是不可想象的了。  相似文献   

20.
因汉字自身形体演变的原因以及古代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的限制,再加上书写者个人习惯的影响,因此武威汉代医简中存在大量异体字。徐莉莉先生撰文分析了其中的17例71处异体字,其中有全同异体字5例,部分异体字12例,所以该文中所称异体字实指广义。而武威医简中的广义异体字数量远大于此数,本文试对此进行补充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