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三晋法家和齐法家同为法家 ,但政治理念却不相同。齐法家是理性的、有序的君主专制 ,三晋法家是绝对的、极端的君主专制。表现在司法上 ,齐法家把法律置于君主之上 ,三晋法家则将君主置于法律之上 ;在君臣关系上 ,齐法家主张君臣互相约束 ,三晋法家则要求臣绝对服从于君 ;在刑罚的使用上 ,齐法家按罪配刑 ,求之公平 ,三晋法家按需配刑 ,求之效益 ;在治国的宗旨上 ,齐法家主张富民而治 ,三晋法家主张民贫而治。文章从经济观念角度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齐法家重视并发展工商业是其理性、有序的政治理念产生的基础 ,而三晋法家对工商业的强力抑制只能产生极端专制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2.
法家以法律统一思想其实就是其“法治”思想,法家主张“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轻视甚至否定道德和教化的作用,实际上是实行文化专制。法家以 法律统一思想体现在其推行“法治”的方法上,从本质上说,法家的法治与儒家的 人治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对法治和人治作了系统比较,指出法治优于人治。文章以此为评判标准,对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进行了评价。在法治不受感情影响,因而更客观、公正,与法治比人治更凸显管理效率这两方面,先秦法家和亚氏是一致的。但是在立法权上二者有了分歧。亚氏认为法要由多数人制定,法家却主张法由君立,这一点决定了法家的“以法治国”只能是“形势的、浅度”法治,而亚氏的法治则是“实质的、深度”法治。  相似文献   

4.
法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以重刑治国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也提出了制定的法律必须得到一体遵行、"壹法"、"一尊"等主张;儒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德主刑辅"的思想,儒家的刑与法家所主张的法在根本内容上并无不同.其对现代法治和谐的正反两面的启示主要是:要重视法与人的和谐;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与实质意义上法治的和谐;"治民"与"治吏"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春秋以降,周室衰微,已渐失去对各诸侯发号施令的天下共主的权威;各诸侯的权力日趋膨胀,与周王室保持着名义上的君臣名分。为争霸权,各诸侯国先后卷入改革大潮,社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不同的改革实践与社会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改革理论与社会发展模式。所谓改革理论,主要是法家改革理论。就东周各诸侯国的改革实践与社会发展道路的总体而言,所谓法家改革理论大致分为齐法家模式与三晋法家模式(秦法家在晋法家影响下形成,应属于晋法家),前者的代表人物为管仲及管子学派,其改革理论结集为《管子》一书,后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地主阶级改革实践家即所谓"能法之士"商鞍和地主阶级改革  相似文献   

6.
方竹 《语文新圃》2009,(12):5-6
法家认为儒者所谈的礼义廉耻都是空洞的东西.用这一套来教育学生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管子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相爱。进而提出:“法者天下之至道也。”也就是讲,只有法律的教育才是有用的。也只有以近于严酷的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到了韩非子那里,更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生之语。以吏为师”。  相似文献   

7.
先秦法家各代表均从“趋利避害”或“自为”角度对人性问题进行了阐述,由此主张以严厉的教育来规范人的行为,使其心理发展观蒙上了极浓的功利色彩。比较而言,法家人性论的心理学意义不如儒家明显,但仍能提供一些经验或教训,给人以思考。  相似文献   

8.
道家和法家都反对用伦理道德去评价人性为善抑或恶,而是探求其本质内容;道家主张人的本性自然,将圣人作为理想中的完美人格形态,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实行清静无为的自治政策;法家主张人的本性自私,推崇集“法、术、势”于一身的“能士”,认为实现人的价值本性就要依法而治,用人之自为。道家和法家的人性论的差异,是道家和法家区别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先秦法家思想学说与政治实践的矛盾,将法家人物自身置于士、吏不同身份之间的困境中:“得君行道”的政治理想迫使其不得不选择“枉道从势”“以吏为师”的官僚体系,在“士”与“吏”之间进行艰难的角色转换;激进而笨拙的“去士”思想与行为导致其自身作为士人群体一员的生存空间消失。其政治实践的惨烈代价,从反面推动了汉以来士吏交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商鞅吏治思想表现在选吏上废除世卿世禄制,以实际才能为用人标准;在治吏上主张以法治吏,刑不阿贵,用法律限制地方官吏的行为,对现代的依法行政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家学派之成因,自汉以降,学者多主《汉书》出于理官之说,本文从学理上指出其说之谬在于没有看到其社会和思想原因。本文认为其思想学理源自于晋地文化,其学派形成于当时社会背景和当时思潮之融合,这种融合的主题就是如何解决中国的乱而达到治。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个主题下先秦社会背景的经济、政治、文化、成文法运动等特点及对于法家形成之作用,分析了先秦思潮中儒、道、墨、名等诸家思想当时情势下对于法家思想整合之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家类著作在古典目录分类中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汉书·艺文志》中法家类著作被归入到诸子略中的法家。从《隋书·经籍志》开始逐渐稳定下来,除在明代法家类著作被附录于杂家中外,从《隋书·经籍志》一直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被归入到子部的法家或法家类。伴随着这一过程,法家类著作种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家类著作,到后来逐渐增加的宏观法制理论著作、治狱类著作、对法家经典进行考订的法家类著作、微观法制理论著作及辑本。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百家之中,法家以其法治主义独树一帜。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以法治主义立国的秦王朝,一方面靠法治主义而统一天下,但另一方面也正是法治主义使秦王朝二世而亡。法家法治主义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主张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合乎了当时的民心;其二,法家善于在立法中化私为“公”,将人之私欲转而为统治者服务,这更有利于统治者确立自己的统治;其三,法家善于用严刑和厚赏把人们引导到当时形势下国家最迫切的任务耕战上面来,富国强兵。但是,自秦王朝二世而亡后,法家及其法治主义就一厥不振,逐渐衰落下去,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能适应国家统一条件下新形势的需要;第二,法家及其法治主义只重严刑峻法,缺乏道德教化,带有严重的片面性;第三,它是一种僵化的、封闭性的思想体系,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适时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先秦法家的君主集权思想和重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主集权思想和重刑主义是先秦法家所深入探讨的两个问题.先秦法家论君主集权,不同人物有不同的侧重点,商鞅重法,慎到尚势,申不害贵术,韩非则集前期法家之大成,融法术势为一体,构建自己庞杂的法治思想大厦.法家的重刑主义源于春秋时期子产"宽猛并用,以猛为主"的思想,主张以重刑打击守旧势力和镇压人民的反抗,目的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夸大暴力作用的思想表现,这一重刑主义后来成为秦王朝推行严刑峻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法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革新运动。早期法家思想受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其特点是在肯定“法治”的同时不排斥“德治”。中期法家迫于战争的压力,废除“德治”原则,政策上具有国家主义特点,秦国因之而强大。后期法家将“法治”转向了“术治”,形成了一套绝对的君主专制理论,秦帝国因之而速亡。  相似文献   

16.
道家的黄老学派因"援道入法"而被称为"道法派",然而黄老道家在接受法家思想的同时,并不是对其进行全盘接纳,而是从道家理论体系出发,对其进行改造,以"道生法"的思想替代了法家"法自君出"思想,以"法宽刑缓"的主张替代法家的"严刑峻法"的主张,并引入阴阳学说对法家的"刑德"思想进行合理性论证,从而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晁错是汉代文景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景之治。文章在对晁错思想和齐法家之《管子》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管子》对晁错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晁错接受《管子》的主要原因:一、在"过秦"思潮下,晁错对晋法家思想的矫弊;二、齐学在汉代的兴起;三、晁错受《尚书》等儒家典籍的影响,对晋法家进行了中和。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对法家思想及实践所造成的历史教训有着深刻的反思。对"势"、"法""、术"等法家思想,《淮南子》在批判中有所扬弃,并且以理性的政治态度进行了汲取和融合。以法家思想及实践作为政治思考的参照物,《淮南子》着眼于"治道"与"治术",构建起了"多元并存,理性融会"的混合型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韩非是继吴起、商鞅、申不害等战国后期法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他对以往的法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和扬弃,从而将法家思想的理论水平推进到了新的高度,被后世学者看作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内容丰富,文章主要讨论其君臣观,并从中探讨《韩非子》中所反映出的韩非的治吏思想。  相似文献   

20.
蔡银强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2):16-17,25
法家流派在汉武帝时期就消失了,但是法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占有重要的地位。《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是我们认识法家思想和主张最重要的典籍。认识法家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了解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可以说法家思想在西汉初期由台前退居幕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渗透,已深入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机理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