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描写一直是初中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具体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更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呢?我们可以立足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人物描写的典型范例,学习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培养他们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鲜明特征,表现人物个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康璐 《林区教学》2010,(9):65-66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研究者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文学作品,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但是关于电视剧、戏剧文体分析的研究较少。所以从语用学角度对美剧《欲望都市》的部分对白进行分析,通过对会话合作原则的遵循与有意违背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违反会话原则和产生戏剧冲突的关系,可以发现对白分析是了解人物关系、性格及内心世界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理解电影角色、欣赏电影主题,更好地剖析整个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是名家的文学作品。教材记叙众多的优秀人物,深刻地揭示这些优秀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自然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敬佩,在受其高尚情操的陶冶中,形成优秀的品德。  相似文献   

4.
李彩芳 《广西教育》2007,(5A):21-21
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是名家的文学作品。教材记叙众多的优秀人物,深刻地揭示这些优秀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自然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敬佩,在受其高尚情操的陶冶中,形成优秀的品德。  相似文献   

5.
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人物塑造手法。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动作传神的人物比比皆是。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无不幽默风趣、人木三分。动作描写的作用正如作家莱辛所说:“主要的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除了凸现人物性格特征.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之外.文学作品中的动作描写还有如下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作品中,刻画、突出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手的动态描写是颇为重要的。捕捉典型的手的动态细节,可以准确地写出人物的品格、习性、遭遇、身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鲁迅小说中对手的描绘,宛如一幅幅传神的写意画,寥寥几笔,便使其神情毕肖。  相似文献   

7.
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翻译是文学作品风格翻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作人物语言的个性, 不妨可以从人物语言与人物的身份相吻合、与人物的性格相吻合、与特定的环境相吻合、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吻合这四个方面的恰当处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作用之一是它的审美性,“作家永远是真善美的卫道士”①.彭荆风同志的《驿路梨花》,写得新颖别致、真切感人,给读者以众多的美的享受;不管是作品的人物,还是作品的语言,或者作品的结构,都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挖掘、表现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是作家的重要职责.《驿路梨花》塑造了众多的人物,他们都具有美好的心灵.人物的心灵美是这篇小说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是一种特有的语言现象.该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提高语言表达的明晰性、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激发读者的审美意识以及开拓意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等多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色彩在绘画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与抽象的概念相联系,有着许多的隐喻意义。色彩不仅对于绘画很重要,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也是如此。文学世界是复杂的,不同的词包含着不同的色彩。色彩在莫言文学作品中表现得也十分明显,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更是增加语言美感、营造整体气氛、表达人物内心的创作手法,它还可以联系作品和作者的内心世界,还原出作者的创造思维,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肖像描写要点]俄国作家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就是说,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往往反映着这个人物的社会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思想修养,乃至这个人物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等等。所以,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以形传神",揭示出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作家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因此,作家不仅展示人物外在风采,同时也触及人物内心世界。而人的内心世界并不象传统的看法那样,只是意识的活动,其实,它还存在着一种无意识活动,对创作来说,就是无意识心理描写。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 什么是无意识的心理呢?”传统心理学认为,意识乃是行为的感知,只有个人自己才知道,他人绝对不能直接知道,但有的行为个人自己却不能觉知,凡是这种自己不能觉知的行为,称为无意识行为或无意识。①可见,无意识心理就是不能被主体感知的心理活动。如梦境、病幻、错觉、直觉以及人的失言、失控、失态等等。文学作品中的无意识心理描写,就是对这些现象的刻划,它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第一,文学作品中无意识心理描写是对非逻辑性、非理性的精神活动的分析,无意识包括生理无意识和心理无意识两种。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一激动就“弯曲他的双手使关节哔剥地响着;”《林家铺子》中林老板娘由于胃不好而不断打嗝等,就是生理无意识,因为它“不是心理现象,”只是“心理反映的机制”②所以,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是有限的,而心理无意识对人物塑造作用则是巨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他为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真实反映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反映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当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在叙述视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就当代小说叙述视点引起的叙述层面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当代小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便使文学欣赏者更好地了解、熟悉当代小说的一些变化,从而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梦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梦与文学作品同样也有着密切联系,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梦,可以更透彻的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的内心世界。本文从作品中主人公梦的基本特征以及梦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梦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作品中,善于捕捉典型的“手”的细节,可以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显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加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鲁迅小说对“手”的细节描写新颖深刻,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对“手”的细节描写亦不乏真实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作品中,高明的作家往往使用独白和留白的写作手法,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独白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串联情节,使之前后一贯,浑然一体。留白能让文学作品在频频的叙述中缓冲情节,使之虚实相间,富有张力,从而加深读者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感受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进而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再创造。《祝福》是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高中语文的常选作品。之所以受到历代师生的喜爱,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作者使用了这两种方法。因此我在这次教学中将作品的独白和留白进行了重点考虑,仔细琢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弗兰肯斯坦》(又名《科学怪人》)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玛丽·雪莱的成名作,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也是一部以哥特式传统创作的感伤主义文学作品.从怪物的诞生到毁灭,小说无处不弥漫着浓厚的恐惧气息.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被抛弃心理进行解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在全面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以分析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造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深层原因.课堂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力求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和感悟,走入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人性的善恶变化,进而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学作品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因而,它不是简单地记载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反映社会现实。这种借助形象反映社会人生的手法与文学是趋于一致的。但作为历史著作,《左传》仍然具有不同于文学的叙事角度,即作者只能从旁观者这个固定的视点客观地叙述事物,描写人物的外在语言、行动,只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而不能像文学家那样,主观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直接剖析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人的内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其丰富复杂而奇妙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外部世界。人物的外部情态(语言、动作、外貌)究其实质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深入地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除了写好人物的外部情态外,更要写好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心理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激烈斗争的环境中,处理矛盾、抉择事理的想法,最能显示人物灵魂的美与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