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和生命智慧,是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史学、民俗学以及养生学等的重要文献之一.文章从养生学角度着眼,探讨<周易>养生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基础,并且从日常生活饮食等相关内容入手,具体分析<周易>养生学的几大特点及其包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冯卫沙 《考试周刊》2010,(48):235-235
老子的《道德经》文笔洗练、言简意赅,立意高远、哲理深刻,虽寥寥五千余言,却涉及到诸多领域的思想内容。老子养生学对中国传统的宗教养生文化的影响深刻。《道德经》虽不是一部养生书,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提出了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本文主要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以啬养生"和"以静养生"四个方面讨论老子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3.
养生学又称养生之道,是研究增强体质、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科学。养生学是我国古代医学的宝贵成就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吕氏春秋》中有多处谈到养生健身的理论,反复强调人事自然,注重养生的思想,以求得人生、政治、社会的和谐发展。书中的养生理论积极健康、科学实用。本文拟从养生健身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吕氏春秋》的养生理论以及书中所包含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4.
儒家养生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对儒家养生思想进行研究。儒家养生思想主要是以超然生死的养生观为基础,以修身养性调摄精神养生思想为手段,以中和有节的养生思想为核心,对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养生学以古代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为基础,是具有浓郁东方色彩及独特效果的健身延年理论和方法。中医养生学萌芽于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随着人们对发病学原理的认识,而逐渐深化,又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不断影响,而使中医养生理论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思想理论主要反映在《黄帝内经》之中,它成书于先秦时期,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养生思想。其中的四时养生,重在预防的理论见解依然为现代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庄子哲学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注重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以"道"为根基,生命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形体的保养是养生的基础,养神则是养生的关键,而养神的关键在于虚静。为了达到虚静,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等具体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7.
嵇康 克服养生五难 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相似文献   

8.
葛洪《抱朴子》分内外两篇。《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藏否,含有对文学的一些基本观点。葛洪文学观在诸如文学价值观、文学发展观、文辞观、文学批评观等方面较之前人颇富创见。葛洪的文艺观与其建构养生学合法性的科学思维特质与理性意识具有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9.
比较《道德经》与《圣经》养生思想,发现《圣经》归属于宗教的范畴,贯穿《圣经》中的养生思想是正确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经》归属于哲学的范畴,诉诸于心灵或理性,从养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道法自然、柔弱处上、培养德行等。  相似文献   

10.
浅说儒家养心神培正气的养生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人生终有死,但健康长寿之心人皆有之,故养生之道历来被人们探求,并总结出了纷繁的养生学说,形成了儒、道、释、医等多个养生学流派。儒家养生学说博大精深,养生智慧丰富多彩,但其内核则是"修心养性,怡情培气"。本文从儒家养生学的形成、儒家养生学的特征、养心神培正气的内涵和方法等几方面,阐述儒家养心神培正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将养生看作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其中有许多与音乐相关的养生学观点,尤其是通过对音乐的有与无、内与外及其与人的关系的论述,揭示了音乐与养性、养神及养德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淮南子》中有关音乐的存在本质、音乐与人之关系及其相关内容的梳理,探究其中的音乐养生学思维及音乐养生思想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易》变易观包罗万象,交相变化,它包含交易观、适变观、恒变观和简易观等内容。《周易》揭示的变易道理,也就是管理创新的道理。这种变易观对现代管理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安率门客编撰学术巨著《淮南子》,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其中养生学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之一,刘安“内修”养神,“外修”养形,以“内修”为主、“外修”为辅的养生之道,上承老庄的养生理论,下启魏晋的养生理论与实践,成为西汉以后中国养生学的主流,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武术功法的内涵和实用价值着手,结合传统养生学理论知识,对武术功法的养生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武术功法运动是一项很好的养生项目,具有养身、健身、护身等健身养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逻辑学种属概念的定义原理,对养生、营养、膳食养生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膳食养生是饮食养生概念的下属概念,膳食营养是起源于西方营养学的概念范畴,而膳食养生则属于中华养生学的概念范畴,各自的指导思想不相同,并对其起源到发展及其传承演变进行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庄子》养生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思想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别从生死观、生命关怀、人体养生功法等方面,系统地梳理和阐述了《庄子》有关现世生命及人体保养的诸多见解及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的医药学家,他有什么样的养生方法呢?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的医药学家,幼年家贫,勤奋好学。他于“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精研,便有养生之志”,后来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养生学家。他撰写了一部《养性延命录》,书中辑录了“上自神农以来,下及魏晋之际”的养生妙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道两系均以《周易》为经典。《周易》以自身的特质和内蕴包含儒道发展的种子,含有容纳儒道的基因。《周易》古经是儒道同源的思想文本,《周易》传文使儒道会通真正实现,《周易》成为儒道共同的言说框架和思想场域,《周易》中奇偶符号、阴阳之道、天人合一等都为儒道会通提供了方法、载体、根据和视域,实现了儒道的兼收并蓄和圆融会通。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一部探求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及人生旨归途径即如何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书。作品通过取经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作者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养生观,而且暗合着宇宙全息同构规律的基本原理。遵循宇宙大道修持心性,使之复归“赤子之心”是《西游记》养生思想的核心。其哲学基础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基础上的宏明理学。关键词##4养生;;哲学;;太极全息;;三教合一  相似文献   

20.
《周易·蒙卦》卦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哲学作,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周易》中的《蒙》卦是教育教学思想集中的一卦,其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关系以及教学所采用的方法等提出了设想。孔子在《蒙》卦的启发下,在长期从事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其中教学原则和为师之道等思想,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周易》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