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早期神话中,女性因其丰产力备受尊敬,妇女在神话中处于显赫的主语位置。随着母权制被推翻,女性在生殖话语中的主语地位受到侵犯,并且经常被男性所置换,男性生育的神话产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权神话消失了,但男女之间的对立并未消除,男性叙事话语无法接通孕妇的真实信息,恢复和提高孕妇的文学地位,只有依靠女性叙事话语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谌容小说结构艺术管窥纳秀艳新时期文学在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社会大裂变的洗礼以后,从文学低谷中走出,以崭新的文学风貌出现在读者面前。在蜂涌崛起的作家群中,湛容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魁力,在当代文坛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有人曾这样评价《人到中年》:“象一幅多场面的...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坛的显赫地位不容置疑,要全方位的透视这样一位辗转三个时代的笃文学子是极其复杂、极其困难的。该文从他辉煌的散文业绩这个方面,挖掘出现代作家所浸润的文化背景,以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为视角,对其极具东方神韵的冲淡散文风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此岸彼岸     
[点评]即使历史的天空被岁月的风尘暗淡,纵然显赫的人物于今已不再鲜活.由历史的彼岸走向现实的此岸,生活中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人事还是何其多也。文章读历史,品文学,看人生,文思泉涌,笔蕴真情,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5.
“文革”期间.少量美国文学新作以“内部发行”的方式被介绍到中国。当时译介这些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在目的语社会中塑造出当代美国社会的形象。这种文学翻译既是文学行为,也是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6.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致力于对翻译文学与整个文学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引起人们对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新关注,解释了一些以往的翻译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被译介到中国以后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创作情况,并以侦探小说这一特定文学样式在中国的发展证明翻译文学在本国文学多元体系中地位的动态变化与当时的文学创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深化的过程。指出了侦探小说在翻译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原因,实现了多元系统论在文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实证论对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影响雪临文学是一种历史的现象,甚至研究文学的人就处在历史中。他的观念、思想.无论他是持历史主义还是反历史主义的观点,都是历史的产物。思考文学这一行为使我们不断超越既有文学史的地位。从俄国形式主义到英美的新批评,从捷克布拉格学派...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对月情有独钟,与月结下不解之缘的民族,因此月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中有着显赫的地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显赫地位和深厚内涵又集中体现在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的诗歌中。据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三首诗中就有一首笔触要融人月的意象。李白对月的痴爱由此可见一斑。据传,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的。不只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盂浩然等等唐诗大家,诗作中都写到过月。有人说.在唐代,诗之所以有盖世名声,实在离不开月的推动和烘托.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特强的文学形式,为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劳动群众呐喊,是它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今天时代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劳苦大众没有政治、经济地位的状况已根本改变,早已免去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社会的变革,贫富差距的拉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然而在当代文坛上,“时尚文学”存在着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商业化、享乐化的倾向。关注人生、关注弱势、关注民族的未来,是报告文学当仁不让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10.
从少年到总统,他的名字为太多人所提及。 从文学到政治,他的作品被赋予太多意义。 他曾落魄到邮资不够.寄不出整部书稿.他曾显赫到五位总统同场为他庆祝生日:他坦言自己只做过苍白的梦,他诤告“对攫取权力的渴望恰恰源自爱的无能”……  相似文献   

11.
乔叟人文主义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杰弗利·乔臾(GeoffreyChancer,约1340-1400),是中世纪英国一位最杰出的诗人,素享“英国诗歌之父”的美誉。而实际上,乔更也是英国文艺复兴的伟大先行者,是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史上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人们通常所看到的,乔臾是一位文学家,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犹如但丁在意大利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英国近代文学语言的始祖。但在克劳和奥尔逊所编辑的《乔更生平记录》(M.M.Crow,C.Olson,ChancerLife-Records)一书中,他们记录的是一位朝臣、外交官和文职人员的显赫生涯。乔臾的具体出生年月不详,据推测大约在134…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大师,胡适发起了"整理国故"运动,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一划时代的治学方法,被尊为"青年导师",地位不可谓不显赫。但对于他的文学研究之功,学界却多有微词。该文认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的文学观念之偏激乃出于矫枉过正,他的文学鉴赏能力由其文学观念左右,他提出的方法论则有意将西方的科学精神注入中国的学术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13.
人口、烷田和水灾是制约清代前期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三要素。三之间互为因果,形成了一种影响湖区经济的强大合力。清初盛世期间,人少地多,水灾影响小,洞庭湖区在全国保持着极其显赫的经济地位。进入嘉庆、道光后、人口、烷田之间矛盾日显,人多地少,水灾频繁,洞庭湖区的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经济发展渐趋停滞,显赫的经济地位日益衰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戏曲文学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紧密的对应关系,艺术表现方式上也呈现了十足的“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化观演现实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戏曲文学研究的缺位,反映了主导的中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局限。把现代戏曲文学纳入到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范畴中来,对认识传统文学资源的价值、开拓文学研究的视野、促进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一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语境     
革命文学以来形成的红色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独特文学现象。其中一个主要特点是文学自觉介入政治,自觉服务于阶级解放与民族独立,个人主义被集体主义所取代。几十年以来,文学评论者们对其功过毁誉不一。然而,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历史与现实的生成原因,我们应当回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阅读,公正评价其产生的意义及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而不能简单地给予全盘肯定或一概否定。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各种社会矛盾急剧激烈化,无产阶级已开始肩负起单独领导中国解放事业的重任。在这样一个历史阵痛时期,个性解…  相似文献   

17.
从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的大小、深浅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世界文学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俄罗斯文学;二是欧美文学:三是拉美文学。由于复杂的地缘、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俄罗斯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种子和土壤一般的关系。而欧美文学对今天活跃在文坛上的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来说,影响则更大。特别是那些20世纪的欧关作家,可以说引起了中国文学质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动机或者助推器。尤其是卡夫卡。还有拉美文学中的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当代文学今天这个样子。然而.要想在世界文学格局中获得显著的地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需要真正从外国文学中汲取营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国的现实与历史中打捞文学的精髓。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今后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双脚踏在自己的土地上。与此同时打开视野,重新阗读和思考俄罗斯文学和拉美文学。  相似文献   

18.
冉亚辉 《今日教育》2006,(7S):91-92
在英国中学教育体系中,最引人注目和地位最为显赫的是公学——英国独立学校体系的骄傲。公学是英国教育体系中一种极为独特、声誉极高的私立贵族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而闻名.被誉为英帝国高级人才的摇篮。公学在英国近代社会和教育发展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对英国公学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文化系统发生根本性变革、文学被重新定义的年代。这一时期,文学的雅俗碰撞尤为激烈,雅俗内涵变化尤为频繁。从《新小说》到《玉梨集》,从《小说月报》到《礼拜六》,从京派到海派,每一次文学雅俗身份的重新确认,都是文学对自身的一次再定义,是该时期文学价值重建的一种方式。正是这种雅俗制衡,构成该时期中国文学的阶段性演进。  相似文献   

20.
赋这种文学样式辉煌于汉代,并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文学.汉以后仍有发展,但到了宋代,已失去了它曾有过的显赫地位而日渐衰微.苏轼则刻意创新赋体、别开生面、卓然自成一格,并在创新和赋体文学形象两个方面对赋体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