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基础分析化学教学中是否有必要引入滴定曲线方程?各家看法不一。国内外绝大多数分析化学教材不提及这个问题,只有少数几本教材讲述了这个问题。笔者从七九年起即在基础分析化学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滴定曲线方程以及从滴定曲线方程推导滴定误差。三年来教学实践证明,这样讲授是有好处的,它能使学生对整个滴定分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和比较完整的概念,教学前呼后应,学生也很容易掌握,并且学生掌握滴定误差计算时不必另起炉灶从头教起,而从滴定曲线方程很快就可推出滴定误差公式,一举两得。最近,国内也推荐了这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滴定一章时,经常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氧化还原滴定的反应体系里,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电位差需要多大才可以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反应呢?当然一个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案是经过反复理论推敲与多次实践才最后定下来的.关于氧化剂还原剂的电位差能否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范围呢?可惜现在的一些文章中对这个问题讨论不多.我们偿试着在特定条件下推导出一个公式用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酸碱滴定分析教学过程中,酸碱滴定误差的理解与计算是一个难点与重点。几乎所有的教材均是以林邦经验公式来解决,但是没有统一的格式,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利用滴定误差的基本定义,结合质子平衡条件来计算剩余量或多余量,从而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老师易讲,学生易懂,而且不用记公式,使得酸碱滴定教学环节既注重了基础,也实现了知识的应用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滴定分析理论的中心环节终点误差,推导出一种便于讨论与络合滴定终点过程有关的模型.如果指示剂的变色点恰好与络合反应的计量点相吻合,那么通过使用这种模型,就很容易推导出金属离子和乙二胺四乙酸络合物稳定常数、金属离子的浓度、金属离子和金属指示剂络合物稳定常数、金属指示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式,这样就更符合络合滴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酸碱滴定误差公式的推导是分析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也是一个重点 .本文提出了酸碱滴定法误差公式推导的一般方法 ,既便于教师教 ,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问题是确定滴定分析的条件和由已知滴定条件确定终点误差.本文以质子条件式为基础,推出了一组较为精确的各类滴定的误差公式,这组公式在应用时不需另作假设和推断,计算结果与文献引用的精密详解完全一致.这组公式又可直接用来对各类滴定条件进行确定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使用酸碱反应的条件稳定常数和终点误差公式,讨论了多元酸碱滴定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方法简明可靠,用于多元酸碱滴定教学中,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试论酸碱滴定终点误差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质子条件式出发,对强酸、弱酸滴定的终点误差林帮公式进行了系统的推导,并对代数法和林帮公式进行了比较,从而揭示了终点误差与反应完全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类滴定可能达到的准确度及滴定界限。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弱酸(碱)滴定终点时溶液中离子情况的基础上推导弱酸(碱)滴定的误差公式。本方法可广泛用于各类弱酸(碱)滴定的误差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10.
在络合滴定分析法中,对于滴定生成1:1型络合物的滴定体系,其被滴定金属离子浓度、生成络合物的稳定性,滴定误差及滴定曲线PM(PM′)值突跃范围大小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公式。并进行了络合滴定分析可行性和滴定曲线PM(PM′)值突跃范围大小的定量描述,且应用于计算等当点PM(PM′)值和PM(PM′)值突跃范围。均得到了满意的结论。在络合滴定分析法中,对于被滴定金属离子浓度,生成络合物的稳定性、滴定误差及滴定曲线PM值突跃范围大小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公式,并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1.
面对力学课程学时的减少,教材组织结构改革这两个问题,如何在变化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师责任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确保教学质量,是力学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羔,简化理论推导,加强对难点、重点问题讲解和练习,加强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训练能弥补课时不足的影响,确保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氧化还原滴定误差公式的推导方法。该误差公式分别用终点组分浓度及终点电位表示,适用于任意电对间的氧化还原滴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根据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等衡推导出用NaOH滴定多元弱酸H3pO4的终点误差公式,然后利用终点误差公式计算出滴定过程中各点的pH值。由于该法考虑问题较为全面,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近似,所以计算出的结果消除了常规计算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反常现象,尤其是在化学计量点附近。  相似文献   

14.
在满定分析中,酸碱、络合准确滴定的判据可以直接由误差公式得到,或者根据已知数据代入误差公式直接求得终点误差,而对于氧化还原滴定文献中得到的误差公式较为复杂,并且缺乏准确滴定的判据。本文通过数学推导可以得到更为直接的滴定误差公式和准确滴定判据。对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由文献(1)得其终点误差公式:化学计量点时:将(3)式代入(2)式,得:将(4)式代入(1)式,得:上式即为滴定终点误差公式,等式两边取对数:当TE≤0.1%,Δpe≥0.2时,则氧化还原准确滴定判据为:讨论:()当nx一n、一1时,a—b—l时,C&…  相似文献   

15.
以酸碱质子理论为基础,把分散在水和非水酸碱滴定各章节中的有关常数和公式系统连贯起来,阐明它们关系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中终点电位的求算公式,一般教材只介绍了适用于对称电对的公式。而氧化还原滴定中不对称电对的反应类型极多,逐一推导公式非常繁琐,本文根据氧化还原平衡及能斯特方程式,推导出一个能适用对称电对和不对称电对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分析中可以很方便地求算出终点时溶液的电位。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概念、定理(或公式)构建的逻辑大厦,如何熟练地掌握众多的数学知识(定理、定义、公式)并能运用自如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有的同学将数学定理、公式编成歌诀反复吟诵,以达到熟记的目的。其实我们只要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随时都能独立推导出来,仿佛自己发明的一样,这样就无需死记硬背数学公式,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同时在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18.
庞春香 《成才之路》2012,(25):53-53
正定量分析是中职化工分析的主要任务,而滴定分析却是定量分析的精髓。滴定分析也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他们今后要从事化工生产的质量检验、原料分析、中间控制等工作,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滴定分析理论知识,并具备相关实验技能。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对滴定分析的知识不知所措。如何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滴定分  相似文献   

19.
酸碱滴定曲线,可以用[H_-~+]浓度和滴定剂加入量v之间的关系[H~+]=f(v)表示.对滴定法作深入的讨论研究时,滴定曲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理论滴定曲线的计算,是根据该质子传递体系的平衡常数、被测组分和滴定剂的质量等恒以及电中性条件,进行必要的数学处理.本文以一元弱酸碱为例讨论用数学方法描述滴定曲线以及由滴定曲线方程讨论敏锐指数、缓冲容量、滴定可行性等相关概念,克服在普通分析化学教学中由于较孤立地讨论酸碱滴定行为和简单地运用近似公式计算而带来的问题,从而深化酸碱滴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终点的质子等衡式(PBE),推导酸碱滴定分析法中的终点误差公式,结论与现行教科书里的一致,但推导过程简洁,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