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2.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3.
<正>一、理念与目的青春期是学生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对异性认知存在明显的界限,但是这样的界限在不同学生身上存在很大弹性。实际交往当中存在两类问题:一是男女生交往过度的问题,这类问题可能来自男女生之间界限认知不清的问题,也可能存在情感亲密问题。二是男女生交往不足的问题,即男女之间根本不交往,这类问题出现加深了男女之间的神秘感,反而不利于男女生心理的成长。因此,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男女生的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也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际观察发现:青春期交往范围广泛,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朋友的人,比那些少有朋友,或只有同性朋  相似文献   

5.
A、交往时要淡化性别的意识,落落大方。B、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广泛接触有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判断上可能还会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十分必要的。C、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避免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自己或对方的情绪不平静,就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彼此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青春期…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性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好感,有了想接近异性的心理,这种心理是每个健康的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是丑陋的、下流的,而是纯洁的、美好的。而如果因为羞涩或其他原因加以压抑或扭曲,反而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所以,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都有着良好的促进和影响。在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叫“异性效应”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存在于整个人类的社会活动中,而且在青春期异性交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具体表现为男女两性共同参加某项活动和只有同性参加同样的活动相比,参与者在…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2006,(11)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8.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9.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0.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1.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2.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异性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霞 《贵州教育》2005,(14):18-19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普遍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情感体验———对异性的向往。男女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异性向往的比例也在增加,对异性的向往必然导致异性间交往的增加。这就存在一个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异性交往的问题。异性之间能否交往和如何交往是中学生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一大困惑。不管吧,怕出问题;管多了吧,又怕引起孩子的反感,究竟怎样做才恰到好处呢?我想,任何事情都应该掌握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够不上这个度,都会适得其反。在异性交往中,一方面要防止对性的放纵态度及出言不逊,甚至挑逗的言…  相似文献   

14.
花季的烦恼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的、容易被误解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棘手、最难办的问题。中学生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自然产生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忽视这个自然性,将异性交往看成是不正常的,看到男女生在一起就仿佛如临大敌,采取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强行制止,美其名曰“对你的前途负责”。  相似文献   

15.
如今,孩子的性发育出现早倾趋势,10岁左右孩子就逐渐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花开时节”。在中学生的心理咨询中,约有40%~50%的心理问题与异性交往有关;有的孩子甚至希望有这样的“榜样”:既能够与异性朋友交往,而又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中,“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是一个最敏感的问题,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然而,许多家长和教师却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个问题。在不少人看来,中学生的异性关系是一个不应该讨论、至少不应该让中学生一起来讨论的问题。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很多家长和教师或者在心里暗暗着急,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或者不由分说地去制止,却很少与青少年开诚布公地去沟通,更不会为他们提供指导。这些做法很可能使中学生的异性交往隐蔽化,成为“父母和老师听不到的故事”,因而无法得到及时的引导,这对中学…  相似文献   

17.
何志章  杨武 《现代教学》2014,(4X):68-70
<正>初中阶段,正是男女生交往的敏感期,特别是初二学段,男女生如何交往成了敏感话题。有的同学之间出现了相互倾慕现象,上课传纸条、课间课后亲密交往;有的对恋爱充满好奇,沉迷言情小说;也有的视异性交往如洪水猛兽,谈虎色变。学生如果不与异性交往,易造成性格的缺失;如果与异性交往过于亲密,易影响学业和身心发展,这也是家长和老师最担心的问题。有调查表明:初中学生的最大困扰不是学习上的问题,而是异性交往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一,作为家长,要理性地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每一个家长,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对这个时期都有着多多少少的感受,都能对这个问题说上几句。但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异性交往"谈虎色变"、说三道四,甚至是横加指责,会武断地下结论,定调子,导致家长与孩子关系不和谐,引发家庭矛盾,更有甚者会引发家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是件既令人高兴又令人烦恼的事情。孩子长大了,比以前懂事了,可是让他们担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这时的孩子一回家就喜欢躲进自己的小房间,爱买带锁的日记,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家里还会时不时地接到孩子异性同学的电话。对于孩子的异性交往,有些父母和老师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他们看到孩子男女相处,就大惊小坚,紧张敏感,怀疑孩子的收信是否是情书,疑惑电话中是否有秘密,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严加防范,甚或横加干涉和指责。还有一些家长和老师面地类似问题或欲言又止,或旁敲侧击,不知如何是好。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异必效往呢?  相似文献   

20.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的立场上看,家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看到孩子没有同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尤其在倡导探索型主题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而更加关注幼儿综合性的协作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如何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