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学和语言学是一个共同体,出色的作家总能善于运用措辞以求得一定的语言的魅力。弗兰纳里·奥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是文学艺术和语言魅力的结晶。这篇文章通过探讨该故事的语言艺术魅力来破译其内在的代沟,即出生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及追求方面的迥异。  相似文献   

2.
科学语境与科学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语境作为科学语言的意义基础,对科学共同体有重要作用,影响科学共同体的语言规则、思维方式、哲学观念,特别是它限定了科学共同体的“视界”,成为后者的“充足点”。  相似文献   

3.
科学语境作为科学语言的意义基础 ,对科学共同体有重要作用 ,影响科学共同体的语言规则、思维方式、哲学观念 ,特别是它限定了科学共同体的“视界”,成为后者的“充足点”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作家的个性化语言描写可借助词典化手段实现。基于此,介绍作家语言、作家词典学、作家语言词典类型的相关概念,强调作家语言词典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言语修养,肯定作家语言词典在其他学科研究中具有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种经济资源和战略资源,语言"资本兑换"与文化认同不仅存在于民族之间,也在民族内部存在。实践共同体和想象共同体需要通过语言等社会元素的规范和管理来建构和加强。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本"相互进行"兑换",从而实现能动者借助语言的象征力量来控制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信念,促使语言认同、民族认同等共同体的产生或消亡。以"一带"核心区新疆面向中亚的中华文化传播为例,从语言的角度探究社会实践活动中语言发挥作用的内在规律,探索建构以语言为中心的语言文化共同体、摸索语言规划管理的新思路、创建语言文化的推广和传播的新模式,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提供语言战略研究方面的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一、引语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分支.一定方言是一定区域内的共同语.方言的出现是为了适应一定共同体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在超出方言共同体的更大的共同体中,为了满足这个包括若干方言的语言共同体的需要,在具备了一定条件时就会出现一种运用范围更广的共同语.  相似文献   

7.
熊英姿 《文教资料》2006,(14):219-220
比较科学共同体与宗教共同体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在本文中分析了科学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的异同。它们都是有自己的“范式”,都拥有自己的象征性语言或符号,都运用了类比和模型的方法。但它们确实也存在重大的差别,存在主义、新正统神学和语言分析都坚持它们在方法上存在着重大差别。要把科学共同体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科学主体。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培养理念,国际语言人才的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发展人才的全球胜任力。论文简要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了目前国际语言人才培养的误区,探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语言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与途径,以期促进国际语言人才培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在《微光世界的继承人》《大披肩》和《普特梅瑟档案》中,辛西娅·欧芝克通过美国犹太人面临的英语、德语、波兰语、意第绪语、希伯来语等诸多语言选择来洗涤人们的身份意识,勾勒了20世纪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史。欧芝克采用语言身份政治,以语言共同体的实施想象民族共同体,强调语言意识在能动的文化表演中产生自我信仰的身份。欧芝克在共享民族语言、文化、历史、情感的疆域中进行美国犹太共同体的想象,这些想象满足了散居美国犹太人的认同感,并且规划了一个希伯来语言景观,以实现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构筑。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语第一册教材中选录了唐瞍的《作家要铸炼语言》一,作针对一些作家在创作上忽视语言的现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作家要铸炼语言”的创作观。指出“一个作家如果在语言运用上从来没有苦闷,从来不曾对语言进行过斗争”,他就不会是一个好作家。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巴蜀语言学一直以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研究框架,重视语言的“本体”描述。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多向交流,巴蜀语言面貌已发生悄然变化,这就使得很多依靠传统语言学视野的研究出现了局限性。本文旨在倡导一种语言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即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手段去观察巴蜀地域的语言——诸如方音、词汇、方言岛、言语社区、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作品语用等的演变,以此构建全新的巴蜀语言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纯文学"与"杂文学"、"白话"与"欧化"、"国语"与"国文"几对关键词的细致阐述,解析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复杂性,将其与中国的"诗教"传统相勾连,分析其"现代文学"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的互动关系,勾勒中国现代文学从"国语的文学"到"文学的国语"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当代文学课对留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以中国文学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内容的课程中,普遍存在重古代文学轻现当代文学,而现当代文学中重现代文学轻当代文学的倾向。事实证明留学生对当下中国的现实和鲜活俗白的语言最感兴趣,不论从语言难度还是内容呈现方面考虑,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都应该先由当代文学入手。而当代文学部分,要加大新世纪文学教学比重和分量。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语境,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后现代主义的写作,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写作私人化,以及非中心的解构主义叙事。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重构,要立足本民族的语言与本民族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徐志摩的诗是中国新诗由粗劣的语言到艺术的语言的转折性标志。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在当时就具有形式美建构上的现代性意义。徐志摩对新诗发展理论的探索、对新格律诗创作的尝试以及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徐志摩的诗创作是对"五四"新诗和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发展,并使之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端木蕻良小说独特的创作风格,指出其粗犷与忧郁的风格与俄罗斯文学语风颇为接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书面语料记录语言的随机性,要更全面深入了解近代汉语的语言现象,有必要发掘更多中古文献中的语言事实。文章在讨论不同类型语料在语言研究中价值略有侧重的基础上,以齐梁陶弘景纂修的《真诰》为例,从一般语词和专门语词两方面论述了中古道经在近代汉语语词溯源方面的作用:中古道经在一般语词溯源上作用巨大;而在专门语词研究上,则应当成为主要的依托材料。  相似文献   

18.
兴起于法国后来影响全世界的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早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依然活着。外来的象征主义诗歌与本土发展起来的现代禅诗虽彼此有异,但在讲求"妙悟"、"暗示"、对语言态度以及语言本身的音乐性和色彩感等诗学主张上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以文化启蒙先驱的姿态倡导书面语变革。他早年的"我手写我口"与"言文一致"等诗歌理论与创作对中国新文学建构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他高瞻远瞩,深刻揭示了语言革新的方向与最终目的,即作为白话的书面语必将成为正宗语言,但是,也留下了"缺憾",书面语变革的难题正是后人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对于黄遵宪书面语变革问题的考察不仅有助于准确而深入地把握其诗歌理论的深刻内涵,而且能够切实地理解在晚清至现代文学转型中书面语变革诉求的艰难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语言的独创性特征综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有些论著对文学语言独创性特征的阐发相当偏颇 ,其后果是严重影响了文学语言研究的正确方向。本文根据现代文学语言学理论 ,重新对文学语言的独创性特征予以揭示 ,并从文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层面 ,结合古今文学的典型实例 ,对其深层成因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