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期计算法     
读了邹崇光同志为承德师专学报撰写的《日干支计算法》后,颇受启发。因为日干支是以60为周期,而星期则以七为周期的。二者只有数量上的差异,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于是以《日干支计算法》为模式,写成本文《星期计算法》。 首先考虑平年一年为365日,即有365=1(mod7),所以这一年如同过一日。这样,如果年号N表为自变量,则每年三月一日是星期几可表示为f(N),故有f(N)∝N,但是,每四年一闰,闰年是366日,所以f(N)又与〔N/4〕有关,每隔四年加一日,即有f(N)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我国古代,以干支纪日。自甲子至癸亥,六十日一循环,周而复始,几千年不曾错乱。“五月辛丑,太叔出奔共。”“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夏至三庚便数伏。”史书、文学著作、民间谚语、都有干支纪日的反映。由此可见,干支纪日的影响面是很大的。我们读中国古代文史,研究出土文物,遇到了干支纪日,通常是查考新会陈垣编的《二十史朔闰表》。但是,这个《表》(以下简称《表》)不是一般读者都能具备。本文目的,是想根据易得的资料,例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小词典》书后附录《我国历史纪元表》(以下简称《纪元表》),来计算公历某年月日的干支;反过来,知道夏历〔注一〕  相似文献   

3.
徐振韬同志在《日历漫谈》(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一书中提出一个由公历纪年换算干支纪年的公式。现把他的公式及说明照录如下: N=X-3-60m (1) 这里的N是干支序数(见右栏所附干支表);X是所求公历纪年的年数;m是从0开始的正整数,即0,1,3,……选择适当的m值,求得不等式:  相似文献   

4.
屈原生辰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答案不下十余种,时间跨度逾30年,且即使求出夏历干支生辰日,仍未得出准确公历日期。若依屈原夏历生辰日期,又据最新出版之《中国古代万年历》,可得出屈原公历生辰日为公元前351年2月26日。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我国古代,以干支纪日。自甲子至癸亥,六十日一循环,周而复始,几千年不曾错乱。“五月辛丑,太叔出奔共。”“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夏至三庚便数伏。”史书、文学著作、民间谚语、都有干支纪日的反映。由此可见,干支纪日的影响面是很大的。我们读中国古代文史,研究出土文物,遇到了干支纪日,通常是查考新会陈垣编《二十史朔闰表》。但是,这个《表》(以下简称《表》)不是一般读者都能具备。本文目的,是想根据易得的资料,例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小词典》书后附录《我国历史纪元表》  相似文献   

6.
生命颜色是法国著名心理家Ganaesia研究出来的:只要把出生年月日相加,便可找出自己的生命颜色,从而窥探内心深处真正的自己,至于是不是真的有这么神准,拿起笔来,自己算不就知道了~ 生命颜色的计算方法:把你的出生年月日(公历)写出来,然后将数字一个一个相加,直到结果变成单一数字为止,这个数字就是你的生命颜色。例如,1978年8月23日出生的人,1+9+7+8+8+2+3=38,3+8=11,1+1=2,2所对应的颜色就是你的生命颜色。以下是数解:1:红2:蓝3:绿4:蓝5:白6:黄7:橙8:黑9:紫红色:热情冲动莽小子感性的你内心热情如火,随时都能以你的热情将周围的人融化,…  相似文献   

7.
用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记事的一个特点[注]。学习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一下公历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应规律,对于查阅古籍、换算年代、使用年代检查工具,都会感到方便。本文准备谈谈有关问题,并介绍一个《公元、干支纪年互检综表》供读者参考。一、天干顺序与公历纪年的对应规律天干有十个,其顺序是:甲、  相似文献   

8.
《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81~84页的内容。看过多篇《年月日》的教学设计,听过多节《年月日》的课堂教学,执教过多次《年月日》,引起我许多思考。[思考1]在处理整百年份怎样判断平年、闰年时,书上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那么1800年、1900年、24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学生在判断时速度很慢,不能很快口算出得数。原因是: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学生还没有学习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在这时让学生做2400÷400时速度很慢,大部分学生能蒙出得数来;让学生做1800÷400时速度更慢,不少学生不会计算。为…  相似文献   

9.
一、《公元干支互查尺》《公元、干支互查尺》是换算古代干支和公历日期的一种可供试用的工具。《互查尺》由三部分构成:定尺、滑尺和附表。定尺分上、下两栏,都标有干支名称和相应的代号,供换算日期之用(用法见例四、例五)。上栏从左端“C”处(辛酉58)起,每十年画一道粗横线在上方,供换算纪年之用(用法见例一、例二)。滑尺最上端一横行(D行)标出公元纪年的千、百位数。滑尺中间各行方格内标记着公历12月16日至下一年3月10日的日期;其间的黑体数字表示公历月份,并代表该月的第一日,其余日期五天一标。滑尺左端第一竖列是农历月份,若某年有闰月(见所附《两千年闰月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第144页第5题为: 设f(a)=sin^xa+cos^xa,x∈{n|n=2k,k∈N”},利用三角变换,估计f(a)在x=2,4,6时的取值情况,进而对x取一般值时f(a)的取值范围作出一个猜想.  相似文献   

11.
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第144页第5题: 问题1设f(a)=sin^xa+cos^xa,x∈{n|n=2k,k∈N+}.利用三角变换,估计f(a)在x=2,4,6时的取值情况,进而对x取一般值时f(a)的取值范围作出一个猜想.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1期第50页《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命题的“五大”趋势》一文中,出现了“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都在小月,每月只有30天”的说法。笔者认为,这句话对“重阳节”所在月份的表述是不准确的。在教材《年月日》的编排中,只介绍了公历年份(民间俗称阳历),而对农历年份(即阴历)没作介绍。儿童节、教师节的所在月份是公历年份中的小月,而重阳节大多数不在公历年份9月,却在10月。近几年重阳节的日期分别为:2002年10月14日,2003年10月4日,2004年10月22日,2005年10月11日,2006年10月30日。重阳节在农历中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却…  相似文献   

13.
古人纪年月日,除了用阴阳日历等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干支纪年月日。何谓干支?干支是“干”和“支”的合称,亦写为()枝。刘恕《通鉴外纪》说:“甲乙谓之(),子丑谓之枝。()枝相配以名日”。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也叫天干;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也叫地支。古人用干支纪年月日,是以天干的十干和地支的十二支相配合,组成六十种不同的单位,称为甲子一周,或叫青龙一周,俗称六十花甲子。但干和支相配合时,只能用干支的单数和单数相配合,双数和双数相配合,干的单数和支的双数不能相配。如天干的“甲”和地  相似文献   

14.
再次研究2011年湖南省数学高考理科压轴试题,解完该试题,一直感觉意犹未尽.笔者思考:此类试题是如何命制的呢?洞悉命题手法是否有助于解题呢?借助此命题手法,是否可以依法炮制出相同类型的试题呢?1命题手法探究例1已知函数f(x)=x3,g(x)=x+x1/2.1)求函数h(x)=f(x)-g(x)的零点个数,并说明理由;2)设数列{an}(其中n∈N*)满足a1=a(其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 ,每个数学分支的形成 ,都有其深刻的数学背景 ,每个数学结论的给出 ,都有其坚实的数学依据 ,数学公式的产生当然也不例外 .海伦 (Heron)公式公元 1世纪 ,希腊数学家海伦在其所著《度量论》一书中给出一个用三角形三边表达三角形面积的著名公式———海伦公式 :若a、b、c为三角形三边长 ,则该三角形面积为S =p(p-a) (p -b) (p -c) .这里 ,p=12 (a +b +c)表示三角形半周长 .这个公式简洁、对称 ,极具美感 ,深深揭示数学之美、数学之妙[1] .据称《度量论》一书曾一度失传 ,直至1 896年舍内 (R .Sch ne)在土耳其发现了它的手抄本后 ,…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1月下半期《数学教学通讯》P76 周周练中有这样一道题 :点 B、C在线段 AD上 ,M是 A B的中点 ,N是 CD的中点 ,若 MN =a,BC =b,则 AD的长是 .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初一《几何基础训练》P16也有类似的一题 ,但是它给出了图形 :和被选答案 :( A) a +b.     ( B) a +2 b.( C) 2 a - b. ( D) 2 a +b.AD =AM +MN +N D=BM +MN +CN=( BM +CN ) +MN=( a - b) +a =2 a - b显然答案选 ( C) .周周练中给出的参考答案也是 2 a- b.笔者认为这道题作为未给图形的填空题答案不唯一 .可作发散思维的训练 .点 B、C在线段 AD上 ,B…  相似文献   

17.
~~《数学竞赛训练题》参考答案1D.221.37.4C.598.6239.7a与e,b与d,c与f是对面.8当0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通报》2014年9月号问题2201如下:问题2201[1]已知a、b、c∈R+,且满足a2/1+a2+b2/1+b2+c2/1+c2=1,求证:abc≤2/4.本文从变元的个数与指数出发,利用均值不等式给出上述条件不等式的一个推广.推广已知n∈N+,n≥2,k∈N+,ai∈n  相似文献   

19.
努力刻苦+课外充电=好成绩宋洁(杭州江心岛中学初中女生)学习数学其实没有太多的窍门,惟有一个令我信服的公式:努力刻苦+课外充电=好成绩。努力刻苦不是埋头题海,而是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我学数学,首先是理解公式,如学习(a+b)2=a2+2ab+b2的公式,如果没有理解它,单凭死记硬背,难免会出错。而老师在讲解时,必定会先去证明它:(a+b)2=(a+b)(a+b)=a2+ab+ab+b2=a2+2ab+b2,这样一来,推导的过程、结果,一目了然,当然比死记硬背有效多了。但是光理解这个公式,而不去运用是不行的。我在学习这个公式之后,回到家,“突发…  相似文献   

20.
2009年高考数学湖北卷理科第20题:过抛物线y^2=2px(p〉0)的对称轴上一点A(a,0)(a〉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M、N两点,自M、N向直线l:x=~a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1、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