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晕书综合症     
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我,先前调查“国民读书习惯”时,那些对“去年你读过几本书”作了尴尬回答的人,给的理由一般都是“忙不过来”、“没有时间”。但是前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答复,大多是年龄不大的人给的:“我一看书就头晕。”为了健康而不读书,更是理由十足。  相似文献   

2.
主编的话     
前不久,接到一个老同学的求助来电,她说她那个"犟得像头牛似的"儿子不想读书了。打电话给同学的儿子,问他为什么不想读书了,他说了很多理由:学习越来越辛苦,考试压力越来越大;学的东西没多大用处;即使考上大学,还有那么多人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我问他不读书后去干吗,他说他想直接去某个培训机构学习电脑编程,学出来以后自己创业!  相似文献   

3.
我爱读书,一如我爱教书,爱得没有理由,没有奢求。回忆起来,很有意思,我的读书之门是父亲为我开启的,教书之路又是母亲给我指引的,我至亲至爱的父母携手成就了我读书与教书的人生。父亲是一家国营单位的会计,业余时间就爱看书。  相似文献   

4.
读书不神圣     
史峰 《生活教育》2011,(11):60-61
小的时候,被老师安排去参加学校里的一次演讲比赛,题目是:努力读书,报效祖国。演讲稿是老师给写好的,我"带着感情"背诵一遍就成。至今还记得稿子的大概内容:有的人说为了自己的前程好好读书,有的人说为了父母的期望好好读书,我却说为了报效祖国而努力读书……因为有了这次演讲比赛的经历,所以我把读书一直视为非常神圣的事情,我也常常因了自己是个"读书人"而感觉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个"神圣"的  相似文献   

5.
做课题能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无数名家验证过的真理.但"人人做课题"就有点让人感觉强人所难,颇有点"大跃进"的感觉. 我的成长我做主,成长是私人的事,是很个性化的过程.俗话说,鞋子舒服与否,要问脚,那么选用哪种成长方式,也得要问教师本人.每个人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强制不来的.我喜欢读书,尤其喜读教育经典,从经典中汲取教育的真谛,并自觉地在课堂中实践、反思.因而我认为,读书是更符合我成长的方式,自由灵活且不受束缚.倘若硬给我扣一个"课题",就会让我觉得戴了"紧箍咒",会让我产生反感的情绪,觉得是给我添堵,给我的成长下套使绊.  相似文献   

6.
① 玉鼠回宫,金牛贺岁.牛年自然离不开"牛"话题,近段时间,无论报章之中还是网络空间,总不免有人在谈"牛"论事.值此牛年来临之际,我想着的则是,读书也该有股牛精神. ②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从大处着眼,读书可以经世济邦;就小处而言,读书可以怡情悦性.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但凡做事总喜欢算一算账,关于"读书",它投资不大而收益颇丰,可谓至为划算的一笔账.凡此道理,应该说人人都懂,然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则往往事与愿违.疏于读书的理由千种万种,最根本的恐怕还在于缺乏一种牛精神.  相似文献   

7.
忙,成为很多人不读书的理由。但有意思的是,一些极其繁忙的人,他们的阅读量同时也是惊人的。古之司马光、近之曾国藩,以及众所周知的毛泽东,都是如此。如果善于安排,调理得当,忙碌其实不该成为妨碍读书的借口。恰恰相反,有时忙碌会成为读书的推动力。怎么做呢?我以为有以下三个方法:其一,融读书与忙碌为一体,是所谓"挤"时读书。当把读书与工作和实践结合起来时,阅读  相似文献   

8.
读书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除了应对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确认自我.这是温总理带给我的感悟,他曾经和网民互动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徒弟去问师傅,一碗米值多少钱?师傅说,一碗米,这太难说了,看  相似文献   

9.
关于刘翔是否有文化的话题,曾让诸多人浪费了很多口水。起因是一个"文化人"以大多读书不好的人才去搞体育,搞了体育又没有多少时间读书为基本理由,推  相似文献   

10.
守株待兔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前些日子,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这句特别雷人的话曾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读书目的的激烈争论。读书到底为了什么?是为了"挣大钱",为了"孝顺父母",还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或"为了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娓娓道来,耐人寻味,值得一...  相似文献   

11.
    
钟申昌 《当代学生》2011,(24):47-48
我承认自己是个浮躁的人,也承认自己是个粗心的人。古人为读书悬梁刺股,我做不到;古人为读书凿壁偷光,我做不到。我甚至是一个无法始终对读书充满兴趣的人,但我这样的人,也并不拒绝读书给人带来的快乐。我没有古人"一卷书、半盏茶"的闲情逸趣,我耐不住寂寞。我所能做的,只是在兴致高昂的时候,翻开某本书,或靠在床头,或席地而坐,细细品味这字里行间的情趣。也许我会读错字,也许我的理解差之千里,但  相似文献   

12.
正9月2日晴我叫黄启博,今年12岁,家住虽不知名却十分美丽的木兰小城。我十分爱我自己,接下来给你讲讲我爱我的四大理由。理由一:爱读书的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我一看见书,就爱不释手。因为好书会带给我们一种十分强烈的正能量。我读过的书自然也数不胜数,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简·爱》《钢  相似文献   

1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有很多,而我正是一个爱看书的人,至于理由嘛,且听我娓娓道来:1.读书使我视野开阔。我没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北极,没有瞧过傣族村寨,也没有见过外星人,但却领略了非洲大陆的粗犷雄浑,为南、北极的圣洁天地所陶醉,深知傣族的民族风情,早知UFO的  相似文献   

14.
读书到底给我们什么?大家还会记得在2009年2月底,温总理第一次租网民互动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人人都捧着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7,(11S):34-35
记得有两句歌词,一句是:“给我一个理由.让我爱上你”.另外一句则是:“给我一个理由.让我离开你”。这两句歌词都有感人之处.最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真理:作为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理由.不管是爱上一个人.还是要离开一个人。不过.这两句歌词也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那就是理由永远不是别人能够给的.理由只能是自己产生的。在很多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许曼莹 《班主任》2007,(9):30-31
星期一早晨,我精神抖擞地来到教室,看着一些早来的孩子自觉地读书,我满意地笑了. 随着清脆的预备铃响,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赶到教室门口.是小郑,他又迟到了,我不禁皱了皱眉头.我问小郑:"怎么又迟到了?"他昂起头,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说:"我妈妈没叫我起床,害得我手忙脚乱还迟到."这算什么理由?小郑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快乐的理由     
我在班级里做了一个"你快乐吗?"的小调查,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班长说:"我觉得我不快乐,每天要做那么多的作业,考试总是要考全班第一,压力太大。"家庭条件优越、吃得白白胖胖的小刚抱怨,父母对自己管得太牢,自由时间太少,一点也不快乐。然后其他同学纷纷说着各种不快乐的理由,读书太累,父母给自  相似文献   

18.
书与我     
我是一个不用功的人。"不用功"自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不过,我不愿因为它不光荣,而就向不知底蕴的人假装用功与渊博。但是,如果说,我真的不喜欢读书,那却又与事实不符。我很喜欢读书。"读书"和"用功"可能是两回事。用功的人不一定"喜欢"读书,喜  相似文献   

19.
樊阳 《上海教育》2012,(8):58-59
去年20家媒体报道了我坚持20年义务人文阅读讲座的事,不少同行赞誉有加,但也奇怪,我一个人何以能撑起这样一个横跨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文史哲贯通的"宏大工程"。其实答案很简单,来源于几十年坚持读书的习惯。读书不仅给我带  相似文献   

20.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14,(19):15-16
<正>校长如何成长?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十分关切的问题。有人说校长在读书中成长,因为读书能滋养人的心灵,能提高人的品位;有人说校长在思考中成长,因为"我思故我在",思考使人深刻;有人说校长在实践中成长,因为"行为知之始",实践之树常青。我认为这些说的都有道理,都能给人启迪。但我个人认为,研究是校长成长的必由之路。研究者,必然要读书,要思考,要实践。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