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俩老头,盖大楼”是大庆市委领导对市档案局56岁的局长奚成军、57岁的副局长闫先泉筹建新馆的风趣表述,也是对其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工作激情,想事、干事、成事不整事劲头的由衷赞赏。其实,“俩老头”盖的岂只是档案馆,在他们努力下盖起的是大庆市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大楼”。  相似文献   

2.
在安徽芜湖最繁华的中山路步行街上,与周边大楼林立、装修考究的店铺相比,年广九“芜湖市傻子瓜子技术有限公司”的三层白色小楼,显得低矮而破旧。  相似文献   

3.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52-53
新华社2007年2月27日播发的《贫困县刮起奢侈风——河南濮阳干部建豪宅机关盖大楼》一稿,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集中反映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特权思想浓厚,追求奢侈之风等突出问题的报道。它的获奖,又一次证明抓住问题写新闻就能成就新闻精品,“问题”是新闻精品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一家高档零售商店在我的一栋大楼里租下了一间铺面。开张之前,他们需要对铺面重新进行装修。我认识纽约所有的建筑和装修承包商,其中只有1/4还算过得去。我之所以认识他们每个人,是因为我被他们每一个都敲诈过。于是我对这家新租户说:“没有我的赞同,你们哪个承包商都不要雇。”  相似文献   

5.
路透社电视印象□薛永兴1996年9月,我有机会再次去路透社参观。时隔4年,路透社的事业又有很大的发展。昔日在舰队街租用的总部大楼已被路透社买下,正在紧张地装修。路透社总编辑马克·伍德先生喜形于色地说:“现在这座大楼才是名副其实的路透社大楼了,以后主要...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喜欢文学的青年。我常听一些有经验的文学作者说,要进行文学创作,首先要进行艺术构思。我想请你们解释一下什么叫艺术构思? 南阳黎军黎军同志: 我先给你打个比喻:人们要想盖一座大楼,备好了沙、石、水泥、钢筋等材料,并不能施工,还要设计一个图纸或模型,然后才能按照这个图纸或模型把大楼盖起来。如果把文学作品比作要盖的大楼,这篇作品的艺术构思就是盖大楼前的设计图纸或模型。不过文学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写成提纲用文字表  相似文献   

7.
建设"一流"要靠人来实现,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是,大学,现在还没有精力把目光投向作为个体的教师. 虽然"以人为本"的口号整天挂在领导的嘴边,而且每位校长都能脱口说出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但是,依照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我们在教育投资上,注重盖大楼、买设备,而较少关注人力投资,重视大楼甚于大师.  相似文献   

8.
建设"一流"要靠人来实现,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是,大学,现在还没有精力把目光投向作为个体的教师。 虽然"以人为本"的口号整天挂在领导的嘴边,而且每位校长都能脱口说出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但是,依照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我们在教育投资上,注重盖大楼、买设备,而较少关注人力投资,重视大楼甚于大师。  相似文献   

9.
(一) 元代邸报的一些说法及其根据宋代文献中关于邸报的记载,可谓比比皆是,然而一到元朝,“邸报”两字便不再在史料中露面,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然而,戈公振先生却认为元代是存在着邸报的,并且拿出了证据,那便是周密《癸辛杂识续集》里的一段话: 浙之东,言语黄王不辨,自昔而然。王克仁居越,荣邸近属也。所居尝独燃于火,于是乡人呼为“王火烧”。同时有黄瑰者,亦越人,尝为评事。忽遭台评,云其积恶以遭天谴,至于独焚其家,乡人有“黄火烧”之号。盖误以主为黄耳。邸报既行,而评事之邻李应  相似文献   

10.
已经是女性“诺贝尔奖”得主,香港城中名人,47岁的任咏华还是一副不施粉黛的老样子,发型自20岁开始就没大改变过。她总觉得“越自然越好”,虽然她的工作是“无中生有”的化学家。 3月3日,她和另外4位女科学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巴黎总部大楼领取了2011年度“欧莱雅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相似文献   

11.
飞花拾零     
国务院为何没有办公大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国务院(1954年前称政务院)就在中南海办公,都是老式旧平房。50年代中期,有同志建议改建扩大,但周恩来不同意。后来,有人又建议盖一座政府大楼,周恩来坚决不赞成,说: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只要我当一天总理,我就不盖政府大楼。在筹备庆祝建国10周年的“十大建筑”过程中,有关部门又提出修建政府办公大楼  相似文献   

12.
“一身泥土三两月,讨价还价仍吃亏,重新返工不断有,累死累活不称心。”想必这样的装修生活,让许多人身心俱疲。然而,随着网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装修这门透着泥水味道的行业居然也和代表时尚科技的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买了房子需要装修的人不再通过熟人介绍或是报纸广告寻找装修公司,而将网络当成装修“百科全书”,更有甚者借助网络开始了装修D IY(自己动手装修)。“网络装修大学”的出现,让过去外行的、经常吃亏的业主们,不再成为弱者。所谓“装修大学”,是一些网友对网上装修论坛的别称。这些论坛涵盖了装修的方方面面,在论坛里“…  相似文献   

13.
张秀梅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2,(10):I0001-I0001
国庆长假,没有出门旅游,蜷缩在床上一口气读完了五大本“资中筠自选集”,从感时忧世、坐观天下,到不尽之思和闲情记美,尤其是士人风骨,让人感慨良多。从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而非大楼之谓也”的论道开始,无数今人在反思,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2007年2月27日播发的《贫困县刮起奢侈风——河南濮阳干部建豪宅机关盖大楼》一稿,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集中反映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追求奢侈之风等突出问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校长二人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闻周刊》2003,(6):50-51
人们通过兼容并包的思想而记住了蔡元培,通过“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的名言而记住了梅贻琦。但是今天的形势要求校长能够为大学争取利益,为大学的发展去找钱。校长,变得越来越像经营大学的CEO  相似文献   

16.
音带忧思录     
八十年代初,笔者在南方某大城市出差,当地一家音像公司的同仁指着一幢大楼不无得意地说:“瞧,这就是‘苏小明大楼’!”原来,当年歌曼苏小明一曲《军港之夜》风靡海内外,收录有该曲的磁带发行量达数百万盒,如  相似文献   

17.
我们平时常说“新闻报道的贴近性”,这个“贴近性”是指新闻报道对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人们现实需要所持距离的远近程度。在现实的新闻理论中,人们又经常谈到新闻的“接近性”。“贴近性’与“接近性”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指这则新闻本身对于受众来说,密切程度如何,关注程度如何;而“接近性”是指新闻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远近的程度问题。同样一件事,发生地点离受众越近受众越感兴趣,反之则亦然。纽约发生大楼倒塌,纽约市的居民最为关注,北京的居民对此就没有多大兴趣。而只要是的确具有贴近性的新闻,就必然是具有广泛性,就…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会场外的校史展览中,梅贻琦占据了开篇部分,展板上有关他的这段介绍文字已经成为传世佳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中新闻舆论工具身处于极高的荣誉地位,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最近几年,上海三大报三座新闻大楼拔地而起,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三幢大楼分外引人注目也分外令人羡慕。最近去了一次文汇报大楼,从其17楼往下看,不仅占尽地理之优,也占尽风光之先,对面就是巍峨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外滩、黄浦江风光尽收眼底,母亲河——黄浦江水终日在它脚下缓缓流过,对面浦东新区蒸蒸日上的开发局面日新月异地呈现于眼前,文汇大楼真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光了,怎能不令人羡慕。 特别是炎热天气下,这儿空调、冷气开放,真是舒适不过了,叫我在此工作,真是家也不想回了。但是这又使我想起问题的另一面,也许是杞人忧天,谈出来聊备一格吧。 古语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鲁迅还说过,生活太舒适了,工作反被生活所累。话不论怎么说,其意是工作环境太舒适,是否会滋长某些记者乐不思蜀,不肯迈出记者大楼一步,不愿再冒严寒、顶酷暑、到基层、到劳动群众中到第一线采集新闻了呢?这忧虑也许不是多余的,因为过去  相似文献   

2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给党报写稿已有40余年的历史了,仍坚持笔耕不辍。我在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今天,觉得愈活愈年轻,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会写,笔下如奔涌的山泉.旧仅流不断。尤其是近几年,我每年在各地报刊发稿都有百篇以上。我常常感到人生苦短,活着多好,总想抢在死神的前面“渴望发表”,正是基于此种原因,积极给党报写稿使我生命之树永远郁郁葱葱,尽情地领略着盛世年月的无限风光。我只有“夕阳无限好”的感慨,而没有“只是近黄昏”的哀伤。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不当“作家”当“写家”.我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