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坛新秀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6):F0002-F0002
主要业绩: 深圳市优秀教师。福田区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黄爱华数学工作室成员。2007年获得第五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比赛一等奖。并茎得NOC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2007年在首届华南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08年参加广东省说课比赛。以“圆柱的认识”一课获得一等奖。辅导的年轻教师分别在区、市、省各级比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2.
郭寒英 《湖南教育》2002,(21):50-51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118~120页。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学生理解面积与常用面积单位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学具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提出下列问题:1.如果没有直尺,怎样测量桌面的长度?2.观察课桌面,估计它的长度,并用所选的长度单位量一量。3.你能估计课桌面的大小吗?会测量课桌面的…  相似文献   

3.
毕波 《江西教育》2010,(3):37-38
前段时间,在江西省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上,笔者上了“认识面积”一课。听课的专家和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从这节课的磨课过程及其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真正地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以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打造精彩课堂,才能把握教学的主旋律,引领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内容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我们知道了1平方厘米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量一量练习纸上的图1好吗多媒体出示长为2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形生:好学生各自在课前教师发给的练习纸上操作师:谁能先来告诉老师,这个图形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生1:我量得这个图形有6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师:也就是说……生1:这个图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师:谁又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量…  相似文献   

5.
徐斌,1969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名特级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1993年以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选拔赛第一名代表江苏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观摩课,2000年获全国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观摩课评比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小学数学年会论评比一等奖。曾应邀为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年会上观摩课,在20余家刊物发表论200余篇,应邀到全国20多个省、市、区讲学200余次。2004年《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2005年《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徐斌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出版专有《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推敲新课程课堂》、《另类课堂》以及“中国名师”系列教学光盘。[编按]  相似文献   

6.
姚君强 《时代教育》2007,(8Z):113-113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而不知其所意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教师也感觉这节内容多而杂,不容易上“活”。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笔者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曹雯老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概念、形成概念、运用概念。整节课颇有新意,可谓是“老课新上”。  相似文献   

8.
教坛新秀     
《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2):F0002-F0002
郝峰 主要业绩 从教以来,先后被评为郑州市二七区“优秀教师”,二七区“名教师”。郑州市学科带头人。曾获第四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河南省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河南省第十届小学数学年会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河南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观摩课一等奖。在2007年全国第八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所执教的“笔算乘法”荣获一等奖。曾两次参加“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拍摄。撰写的教案、案例反思、教学论文多次获奖或发表。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在江西省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上,笔者上了认识面积一课。听课的专家和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从这节课的磨课过程及其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真正地读懂教材、读懂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迫切需要老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激发能动性。本文通过剖析小学数学“面积”课程教学中的现状问题,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我们学校的陈刚老师在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执教的课题是“圆的面积”。之前,我有幸加入到备课组中,在一系列的试教、修改等磨课过程中,使我有机会走进课堂的深处,探寻教学的精髓。深刻地体会到只有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才能凸显数学方法的严谨、数学思想的魅力。下面撷取几个教学片断,来...  相似文献   

12.
近期,参加了市“与课堂同行”数学主题沙龙研讨活动,仔细聆听了一位青年新锐执教的“圆的面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03)一课。课堂上,执教者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教学了课例7,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探究圆的面积与,之间的关系。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不久前市里组织的4节同课异构“圆的面积”比赛课,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教师在一课时内对例7、例8两个开放的探究发现题的处理不够妥切,要么过于浮光掠影走过场,要么学生探究活动流于形式,要么探究重心偏移拖进度,这些引发了我对教材编排及教者处理教材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徐斌,1969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著名特级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3年以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选拔赛第一名代表江苏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观摩课,2000年获全国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观摩课评比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小学数学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曾应邀为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年会上观摩课,在20余家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应邀到全国20多个省、市、区讲学200余次。2004年《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2005年《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徐斌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出版专著有《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推敲新课程课堂》、《另类课堂》以及“中国名师”系列教学光盘。  相似文献   

14.
王辉 《江西教育》2010,(4):36-37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内容中涉及很多公式的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探究公式由来的过程”还是很难落实到位,许多教师不知如何实施。浙江省“教改之星”毕宏辉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一难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好的习题设计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本文以现行小学数学各版本教材中“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对其中的习题部分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教材的编写特色,并为教师自主设计相关练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说过 :“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素质教育不但要落实“双基”,而且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引领学生走进创新的殿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要求我们学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只要通过割、补、拼 ,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面积计算图形 ,再计算面积。要注意的是所添的辅助线必须能把组合图形分成已学过的面积计算图形。一、在温故中知新温故而知新。在新授课教学中 ,往往要进行复习 ,而极大多数教师…  相似文献   

17.
某日,受邀到一所小学参加以“同课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数学教研组的活动内容是由两位六年级教师同讲《圆的面积》。两位教师在课尾学生练习这一巩固阶段前的教学基本上相同,而在巩固阶段的教学却大不一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引起了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胡婷雯 《时代教育》2007,(8Z):101-101,102
1背景介绍 “面积”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确定的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经历、体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面积单位的认识与简单换算、面积公式的发现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而“面积”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因此,体验、经历和设计一些有关面积的实践活动是面积学习的首要目标。练习课的内容设计也就针对这些知识点展开,练习量也根据学生的情况相应增多了一些。  相似文献   

19.
在组织教师培训中,发现有部分数学教师对“弧长与扇形面积”一课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教学设计思路单一.为了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有效实施教学,教师可以从多元视角把握“弧长与扇形面积”的教学:(1)从数学大概念视角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从数学文化融入视角拓展教学内容;(3)从跨学科视角丰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于如何教学复习课的理解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教师“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教师采用“练习一校对一再练习一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如果小学数学复习课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